APP下载

论《金粉世家》的现代形式理念

2020-06-11杨海潮

戏剧之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张恨水

杨海潮

【摘 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家,张恨水的小说创作紧跟时代步伐,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注入新文学元素,使作品呈现出创新化的形式、新旧交融的文化理想等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选取《金粉世家》为研究对象,从文学形式入手,论述张恨水小说的现代理念在语言结构、叙事方法方面的体现,并结合作家生平经历与回忆性自述,进一步探究张恨水小说现代形式的历史价值与他对通俗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张恨水;《金粉世家》;现代形式

中图分类号:I24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6-0195-02

在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现代通俗小说史上的重要作家,张恨水的作品表现出了与主流审美相符而不同的独特性,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便是张恨水在时代文化影响中所接受的现代意识。

《金粉世家》创作于1927年,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作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描绘了国务总理金铨一家的悲欢离合,从客观角度来看,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整个北洋政府上层社会的众生相”[1]。无论是作品所选的时代或是作家本人所处的环境,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在文化上具有“新旧并存”的双重属性。因此,张恨水的通俗小说创作既呈现出传统文化色彩,又具有一定的现代形式。

一、语言特色

在胡适等人的号召下,五四文学革命提倡白话、反文言。在小说语言的运用上,张恨水还是以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传统写法为主。为了避免出现类似五四新小说中一些过于欧化而让人难以理解的语句,张恨水从开始时便将“语言通俗浅白”定为创作宗旨,同时追求其韵味的雅致。因为受到明清以来的白话小说的影响,张恨水的小说语言流畅而又简洁,通俗而又凝练。

他将普通话与北京话作为主要的叙述及人物话语方式,并根据故事情境适当加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西方小说作家通常会在叙述时加入细致的环境描写,张恨水借鉴这一写作方法,在纯粹的北京白话里加入优美的景色描写,使得小说呈现出典雅与诗意的审美效果。“五四”以后现代白话文的迅速发展与成熟,是一个群体共同努力的优秀成果,离不开每一位现代作家自觉自主地学习和应用。就张恨水个人而言,他在现代文学语言方面的贡献,更多的体现为对章回小说的改造与具有个人风格特色的语言书写,使得现代文学彰显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二、结构改良

在文化融合的历史背景下,张恨水秉持着“中西交融”的文化理想与追求,以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对章回体小说进行创造性改良。创作《春明外史》时,张恨水将章回小说的主人公、发展线索以及结构都各自确定为独立的个体,使得它初步具备了现代章回小说的形态。而到了《金粉世家》,张恨水则继续在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学以及民间文学的营养,加入新鲜“血液”使之现代化,并以此转型成为中国现代章回小说。张恨水在他少年时期就接触到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花月痕》等小说。古典文学经常在叙述中加入大量的诗词名句,在这种影响下,创作《金粉世家》时,张恨水也穿插了许多典雅词句,一方面可以借此抒发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不同的诗词风格塑造人物的性格。将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故事进行分析和提炼,可以从中看出许多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浪漫故事,如“唐伯虎三笑点秋香、苏小妹三难新郎”[2]等等。张恨水運用技巧性的方法将它们穿插其中并进行现代化改编,使其以崭新的情节面貌不断吸引着读者深入阅读。

与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不同,《金粉世家》抛弃了“大团圆”式的结局,夫妻分离、家族没落、金粉各飘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所形成的民族审美偏好圆满结局,希望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才子佳人美满生活的憧憬与愿望,却因此削弱了小说的悲剧效果,缺乏一种西方美学中追求的悲剧精神。对于小说团圆与否的结局选择上,张恨水认为应该在创作时遵循主人公个体发展的内在逻辑,追求结局的“耐人寻味”,而不是作者刻意的人为干涉。《金粉世家》以人物为切入点,一改言情小说的团圆模式,借“破碎飘零”的毁灭感赋予悲剧的韵味,让读者意犹未尽。这既丰富了小说本身的审美意蕴,又弥补了一直以来传统言情小说悲剧效果不足的缺憾。

西方作家在叙事时大多采用“以人带物”的结构模式,强调小说人物的重要性,以人物为中心展开情节。相较而言,中国的古典小说则更强调情节的可读性,意求通过具有传奇意味的故事吸引读者,因此在人物心理与形象上刻画得不够清晰。为避免这一不足之处,张恨水有意将《金粉世家》的重点放在“家”上,用主角贯穿全文。小说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发展为主线,鲜明且突出;以金家大家族构成支线,清晰又分明;两条线索交织互补,共同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这种开放结构与曹雪芹的《红楼梦》相类似,因而小说也被称为“民国红楼梦”。

三、叙事方法

张恨水从十六岁起开始阅读“林译小说”及其他书报小说,如《三千年艳尸记》、《离恨天》等,对于外国作品中的叙事方法有诸多的了解。因此除了外在结构方面,张恨水在小说的内在叙事上也大量运用了西方小说中常见的创作手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

传统章回小说通过“说书”的方式进行传播,若是对于人物心理活动描述过多,则容易使听众陷入疲乏沉闷的状态。在传播方式上,《金粉世家》与传统小说不同,连载于报刊,变“听”为“读”,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通过心理描写,读者可以透过外貌形象,深入洞察人物的内心活动,同时也能够体会人物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借此深入探求人物的性格,形成具体鲜明的人物形象。正是因为意识到了心理活动描写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张恨水尝试在章回体小说中大胆加入对人物心理的描述,丰富小说的表现力。大量心理活动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以第一人称展开描写,呈现向现代小说叙述方式靠拢的倾向。他还采用西方现代小说常用的细腻笔触进行刻画,使得小说内容具有更加丰富的意蕴。如书中第七回,金燕西与白秀珠、梅丽一同游玩时的内心活动:

现在他忽然想到结婚是不可鲁莽的,一结了婚就如马套上了缰绳一般,一切要听别人的指挥。倘若自己要任意在情场中驰骋,乃是结婚越迟越好。既不望结婚,可以不必受白秀珠的挟制了。[3]

面对白秀珠的刻薄话语,金燕西不再像以前那般容忍。他的心理变化,既是追求个性自由的体现,也是他对冷清秋爱意正浓的侧面衬托,读者甚至可以透过这段心理描写准确把握金燕西对于情感的认知态度。

在环境描写方面,为了弥补传统章回小说的欠缺,张恨水以衬托式的手法细致地描绘场景、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情绪变化。他的环境描写,并不是纯粹的写景状物,而是通过“移情”的方式将情感外化于物、融情于景,在营造出的特殊情绪氛围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书中第三十一回写道:

窗纸漏缝处,吹进一丝凉风来,便觉屋里冷清清的了。[3]

金燕西的大哥凤举整日外宿寻欢,与大嫂佩芳的矛盾逐渐加深,这段环境描写描绘出佩芳深夜独守空闺的冷清之景,表现出她面对斜月凉风时的凄冷之情。

又如第一百十二回中的一段:

天已晚了,一抹残阳,在秃墙上照出金黄色来,映得这院子很是凄凉。有几根没有烧死的瘦竹子,被风吹着,在瓦砾堆里,向梅丽点着头,好像是几个人。[4]

这段环境描写更有力地渲染了小说凄凉的氛围,加重了悲剧效果。

在叙事时间上,传统章回小说一般采用顺序手法,按照事情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叙述,先因后果,少有时间倒错的现象,因此小说时间和现实时间大致对应。五四时期,受到西方小说写作手法的影响,新文学作家打破了小说与现实在时间上的对应性,在作品中大量运用倒叙的手法,将故事结局交代在前。张恨水也不例外。从整体上看,《金粉世家》的叙事方法仍是传统的线性叙事,但小说开头的“楔子”部分则采用了倒叙手法。叙述人“我”以记者的视角展示了冷清秋中年时期困窘的境遇,为全书奠定了基调。

四、结语

《金粉世家》是一部改良型章回小说。张恨水提取现代小说的优点以弥补旧式章回体的短板,沿着对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改造之路,将新文学的要素注入其中,使章回小说的现代化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焕发出现代性的光辉,与时代接轨并行。

一方面,张恨水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有选择地吸收新鲜元素,自觉学习借鉴其小说的写作手法与结构模式;另一方面,张恨水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与落后部分坚决地予以否定并进行反思,突破旧文学的束缚并加以改良,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特征。“我们无疑的,肩着两份重担,一份承接着先人遗产,固有文化,一份是接受西洋文明。而这两份重担,必须使它交流,以产生合乎我们祖国翻身中的文艺新产品。”[5]秉持着自主选择与批判继承的态度,张恨水使传统与现代之间非此即彼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解。

有學者认为《金粉世家》缺少时代的深刻性,但不能否认透过作品形式所体现出的现代理念。张恨水的写作大多取材于社会生活,以及身处“过渡时代”的社会背景,使得《金粉世家》形式的创新化以及新旧交融的文化理想才具有着更加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国琴.张恨水文传:金粉世家里的啼笑因缘[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2]汤哲生.被遮蔽的路径: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现代化之途——张恨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赏析[J].名作欣赏,2010,(06):14.

[3]张恨水.金粉世家(上卷)[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4]张恨水.金粉世家(下卷)[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5]张恨水.郭沫若、洪深都五十了[N].新民报,1943-1-5.

猜你喜欢

张恨水
近百年探索中的张恨水研究
止谤莫如自修
张恨水三拒张学良
张恨水三拒张学良
张恨水国难—抗战小说创作探析——以《满城风雨》为例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之品味及思考
张恨水后期小说创作简论
“淡定哥”张恨水
中国现代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