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施策略研究

2020-06-11陈佳琦王丹丹郭涛

山西农经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农村

陈佳琦 王丹丹 郭涛

摘 要: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为主,但这两种模式中均缺乏医疗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基础设施落后、护理人才短缺、老年人的观念落后、资金短缺等我国农村医养结合的困境进行梳理,探讨我国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施策略,提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了解、整合优化农村地区医养资源、加强人才培养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措施、理顺协同发展机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策略,以期为农村地区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提供参考,力图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的愿景。

关键词:医养结合;农村;养老模式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0-0028-03         中國图书分类号:D669.6;R197.1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及养老问题。为了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基础,2019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重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目前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地区,在农村地区的推进之路并不顺利。探讨农村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与实施策略,对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社会目标和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安徽省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2018年末,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18.34%,65周岁以上人口占比12.97%。与此同时,全省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蚌埠市是全省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之一,早在199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10%,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8年底,蚌埠市总人口383.9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61.7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6.1%。

市民政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蚌埠市92%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而选择依托社区养老和入住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仅占老年人口的5%和3%。全市共有146家养老机构,其中乡镇敬老院80家,社会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25家,公办养老机构5家。但蚌埠市总体养老服务水平较低,多数养老机构服务方式单一,不具备康复、医疗、娱乐等功能,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

医养结合能够将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整合,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医疗与养老需求。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是农村未来养老的必然选择,然而安徽省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事业受到传统养老观念、医疗与养老资源功能长期分离等诸多问题的限制,医养结合型农村养老发展较慢。因此,加快推动安徽省医疗与养老资源相结合,推动农村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发展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构建

胡雯(2019)[1]认为要尽快完善顶层设计,健全服务机制、保障机制和多元主体共治机制,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层次化、多样化、规范化和科学性。

谭运启和胡钰(2018)[2]从4个不同层面分析扬州养老体系建设的现状,并提出强化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坚持走政府主导,规范行业标准,健全质量评估和监督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构建共享互助的网络服务体系。

2.2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现实挑战

刘俊和冯安东(2019)[3]认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着多头管理、优惠政策滞后、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收费偏高等问题。

范方圆和方金(2019)[4]指出现在山东省的部分农村地区已有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都还存在于机构养老的模式中,更多老年人还无法享受到这种新型养老模式。

一方面,目前国内关于医养结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对于农村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构建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较少。另一方面,大多数学者对于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多从顶层设计出发,难以普遍推行。因此,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在分析农村养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施策略进行探究[5]。

3  农村医养结合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3.1  基础设施落后与护理人才短缺

农村居民的医疗问题大多通过本村或者邻近村庄的诊所来解决,但村庄内配套基础设施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赤脚医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农村迫切需要医疗资源。而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尽管城市的医院岗位稀少,无法满足众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但是他们仍然不愿意到农村就业。而农村中原有的乡村医生专业知识有限,知识陈旧,同时长期缺乏培训,无法有效解决村民的健康问题[5]。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对于护理服务的专业要求比较高,一般的护理人员无法满足医养结合的要求。截至2018年底,全国经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已达到30.9万人,每1万人口拥有的全科医生数量上升到2.2人。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在数量与质量上仍需提高。人才缺口也导致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护理人员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百余所学校开设了护理以及与其相关的专业,但招生形势并不乐观。传统观念、薪资、社会地位等都使毕业生不愿从事护理工作[6]。农村地区的护理人员也就更加稀缺。

3.2  老年人的传统观念以及对医养结合的认知不足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老年人认为儿女赡养父母是儿女应尽的“孝道”。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是家庭养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我国农村养老院招收不到老年人的情况屡见不鲜。许多老年人认为养老院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宁愿独自在家。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有“安土重迁”的思想,加之几十年的家庭生活使老年人对家庭产生了太多感情,进入养老院意味着家庭生活的结束,搬入养老院生活是老年人迫不得已的选择。同时,老年人重视自己的“尊严”,子女对于父母的养老义务没有具体客观的计量标准,如此一来,邻里乡亲的舆论便成为无形的标准。出于对自身与子女声誉的影响,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家庭养老[7]。

除了老年人的传统思想外,老年人对于医养结合的认知不足也制约了医养结合在农村的发展。大多数农村居民对于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还处于“从未听说”或“虽然听说过,但不了解”的阶段。社会各界以及政府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宣传与推广力度不强,现阶段医养结合型机构能够提供的养老服务未能在服务质量、服务类型等方面满足老年人真正的养老需求,以上原因便导致了老年人没有途径或没有意愿对医养结合型养老进行了解。

3.3  资金困境

资金是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成功运作的重要保证与强有力支撑。然而,资金缺口仍是需要突破的瓶颈之一。

首先,一般投资养老机构的主体包括社会团体、公办机构、民办机构等,由于医养结合型机构需要的护理服务和医疗设施标准较高,其成本远高于传统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投资回报周期长,缺乏完善的筹资机制与途径,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较差,导致目前医养结合型机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补贴和政府支持。然而作为医养结合资金主要来源的政府财政虽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运作提供了资金支持,但相对于庞大的运转成本来说远远不够[8]。

其次,老年人已退出劳动力市场,受经济能力的限制,他们很难支撑自身对于医疗照护费用的长期支出。再次,募资渠道比较狭窄。当前,医养结合养老资金的募集形式比较单一,不够立体、系统与多元。

4  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施策略

4.1  加強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了解

加强政府在宣传机制中的主导作用,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开展医养结合宣传教育活动也要因地制宜,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形式。

针对农村地区,可以通过文艺下乡、电影下乡、本地广播电视宣传、设立政策咨询台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让村民真正了解其中的具体细则与相关价值。对不同年龄段的村民可以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对于中青年群体运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介,对于老年群体可以采用广播、新闻等传统媒体宣传方式。除了相关部门外,社会公益组织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可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到医养结合宣传教育活动中来[9]。

4.2  整合优化农村地区医养资源,加强人才培养与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由于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国不同地区的养老方式也不同。农村地区比城市地区更需要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而农村地区的配套设施严重影响其医养结合的发展。因此,应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改善农村医疗条件,缩小农村与城镇之间医疗设备的差距,推动医疗机构与农村地区的合作,改变农村养老院与医疗机构“各自为战”的局面,加强两者之间的互动与协调统一,避免出现养老院“空空如也”和医疗机构“人满为患”的巨大反差局面,让医养结合真正惠及农村地区老年人口[10]。

除此之外,加强人才培养也是推动农村地区医养结合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从中央到地方,在推动医养结合机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每一个医养结合政策文件都会提到注重人才培养,鼓励人才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国老年协会于2018年11月1日颁布《老年照护师规范》,首次明确提出了老年照护师的标准,开创了一个新兴职业。急需培养更多的老年照护师,充实医养结合机构人才队伍。与此同时,村医激励机制也必不可少,应给予农村医护人员更高的待遇,以此吸引并留住人才[11-13]。

4.3  完善政策措施,理顺协同发展机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鼓励社会兴办养老机构,加大政府财力投入,完善财政部门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种子”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地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实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完善和落实农村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在用电、用水、用地、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适当提高床位运营补贴、床位建设补贴的标准。金融部门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给予农村地区更大的信贷支持,帮助民办养老机构解决实际困难。政府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纳入总体规划中统筹规划,打破部门界限、体制障碍和资源壁垒,解决业务重叠、管理交叉困境,明确部门职责,协同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将有关部门绩效考核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相挂钩,提高各部门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胡雯.健康中国背景下机构改革助力医养结合发展的方案构想[J].行政管理改革,2019(2):48-56.

[2]谭运启,胡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扬州实践[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8(8):3-6.

[3]刘俊,冯安东.医养结合模式的问题和对策探讨——基于合肥市试点的调研[J].当代经济,2019(11):150-152.

[4]范方圆,方金.山东省农村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3):175-177.

[5]王喜梅,严玉梅,申敏,等.健康中国背景下湖南西部地区医养结合社会养老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对怀化“医养结合”社会养老服务现状的调查[J].劳动保障世界,2019(32):31-32.

[6]伍丽群,姚克勤,李刚,等.深圳市老年人医养结合照护需求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7(7):1-4.

[7]杨忠,李沁玲,赵力,等.旺苍县农村医养结合养老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3):28-31.

[8]李晔,林士俊.医养结合的思考与探索:对农村养老实践的反思[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4(1):37-42,118.

[9]冯宏杰,郝志梅.医养结合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N].中国人口报,2020-03-04(003).

[10]王仁德.农村医养结合养老的发展困境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5):7,19.

[11]孟丹.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研究——以河北邯郸为例[J].现代商业,2017(23):173-174.

[12]王晓蕾.新时代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对策研究[J].江南论坛,2018(4):10-12.

[13]张旭.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02-104.

猜你喜欢

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引导城市消费对接旅游消费的异地养老模式探索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