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里安游记》的象征主义色彩分析
2020-06-11范玉洁
范玉洁
摘要:十九世纪的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是文坛上的“半边天”。年轻的纪德就是在马拉美、瓦莱里等人的陪伴下,产生了创作象征主义小说的欲望,《于里安游记》应运而生。小说以其形式上的朦胧之美,内容上的神话之美,主题上的虚实之美展现了极富魅力的象征主义色彩。作品对伦理的诉求也使《于里安游记》成功揭示了纪德对象征主义的独特理解。
关键词:象征主义;《于里安游记》;伦理诉求
一、前言
纪德对象征主义的追求始于参加马拉美星期二的聚会,在与保尔·瓦莱里的交往中进一步巩固。这篇文章的副标题“论象征”,被视为纪德早期的“美学宣言”。纪德在深受象征主义美学洗礼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美学认识,希望创作一部小说,不仅在类型上丰富象征主义的创作,更弥补象征主义忽视伦理的缺陷。
语言的炼金术流传至今仍魅力不减,《于里安游记》作为纪德象征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不论是在象征主义作品中,还是在纪德的作品中,都未受到足够重视。本文重点落在《于里安游记》的象征主义色彩分析,希望通过对象征主义的介绍和对作品的分析,为《于里安游记》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二、朦胧之美
全书以于里安一行人的海上旅行为主线,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引导着读者与主人公一起,驾着一叶扁舟随波起伏。旅行印象是如梦似幻的,好像喝醉的人,踩在棉花般触感的地上,一起一伏。像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着色不多,尽显朦胧之美。这似乎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但一股神秘奇妙氛围的幻觉却萦绕在脑际。《于里安游记》的法文名《le voyage dUrien》,具有一语双关的暗示性,le voyage du rien。是啊,从兴致勃勃地扬帆远航到筋疲力尽地艰难归来,仿佛这就是一场无意义之旅。
这样一个梦,如一缕缕轻烟,蘸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铺陈开来。纪德通过对海上航行梦幻般的描写,传达着朦胧的意象美。而象征主义诗人对“梦幻”这一意象的强调也可见一斑。不仅波德莱尔、兰波将诗人比作“通灵人”,把诗歌当作探求真正生活的手段:“我习惯于单纯的幻觉……我最终发现我精神的混乱是神圣的。”(1)纪德沿着象征主义前辈的道路尝试写作,对梦境的刻画也体现着浓浓的象征主义色彩。
三、神话之美
《呐喀索斯解说》是纪德早期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视为纪德早期象征主义美学宣言。文中运用呐喀索斯临渊自鉴这一神话故事,阐述了纪德“出而不入”的主张。同时也看出象征主义对神话原型的追求。弗雷泽指出,原始居民都有着一个共同信念:人类与自然之间始终存在着某种交互感应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象征性的活动把自我的情感、愿望与意志投射到自然中去。(2)呐喀索斯神话被诗人们多次重述、改写,成为象征主义诗作最常见的“母题”之一。这种沉淀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集体无意识,在象征主义诗人中找到了响应,在现实世界通往绝对理念世界的道路两旁,开满神秘多彩的花朵。
刘珂指出,“象征主义美学与基督教文化本身存在着相似性关联,‘象征主义的纪德当时正处于宗教狂热和艺术狂热相互渗透、探索精神世界和追求艺术理想互相交织的写作状态。”(3)
四、虚实之美
《于里安游记》作为纪德早期受象征主义影响孕育的作品,在继承了传统象征主义色彩的基础上,印上纪德独有的标记——对叙事伦理的重视。如此一来,作品便兼具追求形式的“虚”和注重内容的“实”的双重美。
(一)形式之美
《于里安游记》中的句子如同一首草原上的牧歌,缓慢悠扬。月光似在浅吟低唱,顺着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来。踏着象征主义的拍子,纪德发现了象征主义的不和谐:“象征主义派作家由于反抗现实主义……他们的作品缺乏某种人性的感动。美则美矣,但美中永远脱不了某种苦味。”(1)于是,纪德在《于里安游记》中,加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伦理的诉求。
(二)内容之美
“象征主义相对继承了浪漫主义高扬的四个母题:孤独、知识、时间。”前文说到纪德在《于里安游记》一书中表达了自己融入伦理观后的象征主義色彩,全书围绕这三个主题展开,纪德结合自己的个人经验,加入了“肉欲”和“宗教”这一对困扰其很久的主题。
1.肉欲
于里安一行先后进行三个不同地方的航行。第一个到达的是“悲壮之洋”,在这段航行中,于里安及其同胞饱受肉欲刺激,只有12个伙伴逃出了“悲壮之洋”。于里安与同伴的对话体现出他们当时的思想状态:“我被一种征服的欲望所困扰,我一腔孤勇、在房间闲逛。总是幻想成为英雄,却疲于做英雄该做的事。”(2)这种矛盾的心态是于里安一行人在欲望面前的摇摆。纪德在这里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肉欲的厌恶,爆发的疾病就是肉欲摆脱不了的堕落命运。
2.孤独
幸存的12个旅伴逃出“悲壮之洋”后来到“马尾藻海”。这里色彩单调,枯燥无味,于里安一行在历经搏斗后也筋疲力尽,任船随波逐流,毫无生气可言。于里安遇到了假的艾丽斯,并最后拒绝了她:“你是我向上帝忏悔的障碍,我不能爱你,我们只能在上帝面前结合。”(3)纪德娶了他的表姐玛德莱娜。他们之间的纯洁婚姻作为原型在纪德作品中出现。这里也不例外,于里安与艾丽斯的关系也暗示了这一时期纪德对他和表姐玛德莱娜关系的思考。在通往上帝的道路上,纪德也像于里安一样,拒绝着玛德莱娜,一个人踽踽独行。
3.时间
纪德在《于里安游记》中多次提及“永恒之岛”这个意象。伯格森将时间概念划分为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绵延作为真正的时间,只有在记忆中方有可能真正存在。”(4)“永恒之岛”上的时间是倒流的,既体现了叙事故事的虚幻性——真实世界中是不存在永恒时间的,又极具象征主义色彩:“在品尝完未来历史的全部承诺后,我们停止观望过去,把眼光投向未来。我们厌倦过去,渴望行动。”(5)时间的长河将过去、现在和将来汇集到一起,在于里安沉睡的房间里,完成了时间长河的遍历。
五、结语
纪德说,“一部小说就是旅行的一面镜子。”(6)《于里安游记》就是这样一面镜子,它是纪德象征主义写作之旅的见证,它成功地实现了纪德要给象征主义加进一部小说的愿望。作品中如水般的词句引领着读者一起展开想象之旅,美轮美奂的海上冒险带给读者的异域风情,层出不穷的隐喻、通感点缀着本就不同寻常的海上生活。然而纪德又不满足于此,他以多变的笔调调和出五光十色的母题,多声部的叙述交织在一起,随着于里安的航行依次出现。le voyage dUrien,le voyage du rien。看似毫无意义的旅行,没有走出房间的想象之旅,却并不是真的一无所获。没有触碰到倒影的呐喀索斯并不会气馁,他在远观中学到了分寸,在时间长河中见证了真理。纪德留给我们的无尽想象,将随着于里安一行人,永远航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