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启发式教学在高校声乐中的应用
2020-06-11张兵
张兵
【摘 要】声乐是培养人情感、陶冶人情操的重要方式。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声乐课程,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导致声乐课程的质量和效率都不能达到理想标准,为此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弥补,启发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重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之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实践,在摸索训练中就可以掌握教学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对今后的声乐学习也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校声乐;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6-0139-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高校的课程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声乐学习已经成为高校必不可少的课程环节。目前声乐教学还停留在老师教一段学生学一段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声乐是没有多少帮助的。对此,高校声乐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开展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开展自主训练,学生在自主思考学习中可以得到更多样的理解和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启发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在各种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学习兴趣决定了知识掌握和理解的快慢,只有拥有学习兴趣,才能提升今后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高校声乐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法,建立师生之间密切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自然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师的细致启发和认真指导下,学生通过对声乐技巧的练习,发现声乐学习中有趣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在自主学习中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歌曲演唱技巧,促进个性化发展,另外也可以发现声乐知识中新奇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在声乐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喜欢上声乐这门课程[1]。
(二)尊重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公”地位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不同,传统的声乐教学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被动学习声乐知识。但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互换,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主要担任启发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中需要自主思考探究,自主学习实践,从而实现对声乐知识的学习,在这过程中學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另外,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和教师沟通交流,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创造性创新性的思维看待问题,提高了学生逻辑能力,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三)深刻记忆和掌握新课知识
声乐课程的知识和技巧往往和课本教材的联系并不密切,比较考验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高校声乐教师如果没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涨,对于教师声乐知识的讲解也会感到无聊乏味。但是通过启发式教学,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有趣的小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逐渐掌握知识和技巧,从而提升他们学习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得到学习上的自信,有利于学生更快掌握新学知识,实现音乐素养的提高。
二、启发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声乐中气息的启发教学
在声乐的练习和学习中,气息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要想将一首歌曲完美演绎出来,气息的把控是关键,只有气息的节奏和控制调节适当,听众才能有舒适的聆听享受。气息控制的难点主要是吸气和呼气的方式和时机,节奏点掌握好了,歌曲听起来才不会觉得突兀[2]。在高校声乐启发式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演唱之前的准备工作,将学生引导进歌曲的意境之中,这样学生才能了解歌曲的内容,设身处地地调节好自己歌唱时的气息。
以声乐教师教学《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为例。这首歌曲通过简短的歌词描绘出我国农村发展的新篇章,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农民的喜悦。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启发学生通过歌词中农村产生巨大改变的情形,将自己置身在这小小的村落之间,通过观看炊烟、小河、冬麦、荷塘等一系列景象,从而感到心情舒畅,使吸气、呼气的节奏也更加有规律,气息也就可以稳定地调节。又或者,声乐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想象,随之开展声乐练习。可以让学生想象一簇百合花就在自己面前,闭上眼睛用鼻子呼吸去感受这美妙的香气,百合花的香气不像其他花那样浓郁,所以学生还可以用嘴吸气去感受,学生在这时可能会产生困惑,用鼻子和嘴一起呼吸该怎么做呢?教师就可以创设具体事例,比如在毕业时,你的亲朋好友拿着一大束百合花来祝贺你,此时你一定非常开心,在这种情形下,你是否会将整个脸埋入花海之中来感受花的香气,这时你鼻子吸气的动作和嘴吸气的动作有效融合,就是歌曲演唱时运用的气息控制法。对于气息的概念和技巧,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情境将复杂转变为简单,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上也更加容易。
(二)声乐中声音的启发教学
声音的练习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歌曲演唱中拥有动听的声音才会受到听众的青睐。但是在目前的声乐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教歌曲的一句或一段,然后学生跟着机械地模仿学习,学生对于声音发声的技巧和方式都没有系统明确的掌握,导致歌曲演唱起来苍白无力,甚至还会出现跑调、破音情况的发生[3]。因此,声乐教师要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讲解好声音发声的有关知识,还要将发声的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以后的歌曲学习中通过发声技巧自主探究歌曲中的发声要点。
例如,在教学《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时,歌曲的曲调偏慢,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小溪中流水的方式来演唱这首歌,在演唱前,教师要点拨学生,小溪流水是缓慢的还是快速的,是一跃而下的还是悠长连续的,在引导中学生明白了在演唱这首歌时不能着急,声音要像小溪潺潺的流水一般,要缓慢而又连贯,每个字词、音符之间要自然而流畅,这样才能表现出这首歌曲的真正内涵。通过启发式的引导,学生对声音的连贯性技巧有了明确认识,在今后演唱同样曲调的歌曲时他们也能利用这种技巧,可谓一举两得。
(三)声乐中情感的启发教学
歌曲在演唱时如果只重视技巧的运用,那么歌曲的演绎会显得苍白无力,要想完美地演唱好一首歌曲,不仅需要各种高超的声乐技巧,还需要演唱者带着感情去演唱。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境遇,创作者写出的歌曲都有不同的情感,在演唱的过程中如何充分表达歌曲的情感也是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由于现阶段高校学生对于音乐历史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对于声乐课程所要学习的歌曲情感了解还不够多,以至于他们在演唱过程中无法明确表达出创作者在创作歌曲时内心的情感。但是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很好弥补这一缺陷。
例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选段《黄水谣》这首歌曲时,学生虽然对抗日时期历史有所了解,但对日本侵略者的十恶不赦、残忍无情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在演唱时没有将情感发挥到极致,为此,声乐教师在教学歌曲之前,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些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行径的图片和纪录片,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放映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抗日期间日本侵略者产生愤恨,对当时的百姓产生惋惜和怜悯,这样在演唱时声乐教师并不用对歌曲再进行细致的讲解,学生也能够把握住自己的情感。前半部分人们丰收,感到喜气洋洋,对未来充满期待,学生在演唱时节奏也欢快;后半部分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人们背井离乡,这时学生表现出愤恨与无奈。通过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可以将歌曲演绎得更加完美,也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声乐课是目前高校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课程,因此声乐教师要采取科学正确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将学生看做是课堂的“主人公”,学生自主思考练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更全面高效地学习声乐知识,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涛.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5(08).
[2]王丽春.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通俗歌曲,2015(05).
[3]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