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邑文化符号“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与现代价值

2020-06-11黄浣媛雷春花蔡溢许慧敏何桂融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5期
关键词:文化符号粤港澳大湾区

黄浣媛 雷春花 蔡溢 许慧敏 何桂融

摘要:“金山伯”是五邑地区最早走向世界的代表,是开放、创业的代名词。由于文化传播过程中缺乏正确指引,导致有部分人对这个群体有偏见。文章通过对“金山伯”的精神内涵、演变历程、现代价值的研究,给予“金山伯”公平与公正。并通过对侨乡的发展展望,向大众展示五邑侨乡文化的独特内涵,更好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金山伯;文化符号;五邑地区;粤港澳大湾区

一、精神内涵

“金山伯”最早出现在清末年间前后,用来代指形容无路可走、怀抱发财梦、以签署卖身契的方式去金山闯荡并在年老的时候赚了一定的钱回到家乡娶妻生活的男子。为了生存,他们漂洋过海,历尽千辛。而他们身居国外工作时所展现出来的坚毅、刻苦、忍耐、奉献的思想精神以及开放包容的心态,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五邑人民为美好生活而拼搏奋斗,也逐渐上升为一种具有民族气息的文化符号。

(一)卧薪藏胆的坚忍

1848年,美国发现金矿,由此掀起了一股“淘金热”,本想冒险出洋淘金来养家糊口的五邑华侨,却以“卖猪仔”的方式沦为了修筑美国铁路的劳工。同时,美国等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排华政策,他们不断被排挤,遭受白人种族主义者的仇视和攻击。“后来,他们在美洲的种植园、矿山、渔场里辛勤劳作,为兴建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美国西部开发基本完成后,白人种族主义者开始排斥华人,他们指责华人是一个不受欢迎、与美国社会不能同化、丑恶和道德堕落的劣等民族,一些机会主义的工会领袖咒骂华工,谴责华人使得白人工人的工资降低和抢夺了白人的饭碗。”然而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金山伯”退却,反而凭借着卧薪尝胆般的坚忍,扛住了修建铁路的艰辛,熬过了排华政策,人们将永远铭记他们无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家国情怀

在外历经千辛的“金山伯”,虽远处国外,却始终心系家国。对家庭,他们有担当。在艰难的日子里,他们也总是想方设法寄送钱财给家人。如伯陶处于失业状态下仍借钱寄银信回家。对家乡,金山伯积极出资建设新村,重视教育、交通的发展。如著名的金山伯——陈宜禧携百万巨资回国建设新宁铁路。对祖国,他们爱国,关注国际形势。在抗日战争时期,金山伯在海外积极发起募捐,为抗战筹备资金。

(三)民间主动“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在历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一直都被认为是林则徐。但这其实是一种由上层人物被动地走出国门的形式。而对比之下,五邑人出洋史可追溯到唐代。1998年印度尼西亚“黑石号”大船出水了5万多件中国唐代瓷器,而其中的青釉大罐来自新会官冲窑,那时候已经有新会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随阿拉伯商人前往苏门答腊经商了。这是一种由平民主动地走出国门的形式,金山伯可能是最早的主动走向世界的群体。

二、演变过程

“金山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大体上可以划分成代称、专称、泛称、以及文化符號四个历程。

(一)代称阶段

“金山伯”最早专指从美洲谋生回来的人。那个时候,国内政治经济情况恶劣,诸如人地矛盾激增、战乱频繁、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灾害严重情况百出,而国外经济迅猛发展,美洲、澳洲、东南亚等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了生存,五邑地区的破产农民不得不出洋谋生。1848年,正值美国西部“淘金热”,五邑人民抓住契机,纷纷前往美洲地区谋财。尽管身怀财富、衣锦还乡的人很少,但是在贫困无依的五邑民众眼里,这是可以复制的成功。为了表达自己对这些人的羡慕,这些从美洲衣锦还乡的人被代称为“金山伯”。

(二)专称阶段

后来,随着“淘金热”浪潮的不断扩散以及国内战乱,五邑地区前往美洲谋生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据统计,1840~1876年,移民到美国华侨有15~17万人,其中五邑人士12.4万人。1855~1867年,发生在台山为中心的土、客械斗,持续十二年,仅台山赤溪外逃者就达10多万人,前往美洲谋生的人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群体。“金山伯”在这一阶段就演变成群体专称。

(三)泛称阶段

在这一阶段,随着清朝出洋政策的放宽、华侨身份的合法化以及在顺治年间五邑地区多地发生反清复明的农民起义,失败后他们大多前往东南亚地区并成为华侨,出洋打工的群体也在不断扩大。此外,1882年美国开始执行排华法案,禁止华工入境,华人备受歧视,人们出洋的地区也不再局限在美洲地区,开始前往澳洲、东南亚等地,“金山伯”这一名称开始泛指出洋谋生并衣锦还乡的人们。

(四)“金山伯”成为文化符号

如今,随着“金山伯”群体的不断壮大,影响也越来越大,现代人已很少用“金山伯”去形容在国外工作并归国建设家乡的人,多称呼这一群体为“华侨”。现代华侨也继承了“金山伯”在外拼搏、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坚毅、刻苦、奉献的精神,他们积极改善家乡环境、热心教育事业,在很多学校建筑、奖助学金名称中便可窥探一二。因此人们多从精神的高度仰望“金山伯”,“金山伯”已升华为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符号。

三、现代价值

在跨越了一千四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艰苦奋斗的金山伯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海外漂泊的他们在获得自身的成功后并没有忘记祖国、家乡,不断地为国家事业的方方面面出力。到今天,金山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起到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下面将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阐述其现代价值。

(一)经济价值

1. 商业价值

侨商与外商联合到五邑地区投资,现今已产生了连锁反应。一大批大财团、大企业、大商社、跨国公司陆续对五邑地区进行投资,目前世界500强已有13家在江门落户,侨属企业成为五邑地区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

2. 建设价值

五邑政府在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指示后,正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贡献江门力量。对于五邑地区来说,抓住契机,加大“侨牌”培养,有利于加强与境内外的对接合作,进一步吸引外资企业的投资,增强自身经济竞争力。而华侨对五邑地区的支持将有利于继续推进深化粤港澳合作,进一步优化珠三角九市投资和营商环境,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3. 旅游价值

五邑旅游资源雄厚,颇具影响力的侨乡旅游尤其引人瞩目,具有侨乡文化特色的建筑旅游价值尤为重视。近几年最令人瞩目的旅游项目投资了66亿人民币的赤坎古镇。在保持侨乡特色的基础上,对古镇建筑进行修缮,同时融入岭南骑楼、碉楼、洋楼等建筑元素,推动侨乡建筑艺术复兴。我们期待着赤坎古镇能释放的新的活力,打响侨乡之名。

而在大湾区旅游建设中,江门作为广东唯一同时拥有2项世界遗产的城市: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和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江门将充分利用如此丰富的文旅环境资源,为大湾区旅游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充分利用华侨文化,加大文化遗产修葺保护力度,健全景点投入机制和运营模式,为全方位、多角度擦亮大湾区文化旅游品牌做出一份努力。

(二)文化价值

1. 文化交流价值

一方面,让武术文化走出去。金山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进行宣传,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金山伯在世界各地设立武馆,传播中华武术文化,彰显中华文化传统。其中蔡李佛拳,是中华拳术一大流派,也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将建筑文化引进来。金山伯努力地将外国优秀文化带回五邑地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一格,鲜明深刻的中国特色文化。五邑文化既具有封闭性又有开放性。他们大胆吸收借鉴外国一切健康有益的文化,又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能明显体现这一特征。它正是中西合璧的完美展现,是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乡土建筑文化交融的产物。此外,“侨刊乡讯”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桥梁,是海内外交流的纽带,而“银信”是另一种形式的家书,记录着金山伯与亲人的联系,是历史的见证。而位于台山市的银信博物馆也逐渐被人所知晓、传播,这有利于提高侨乡人民的凝聚力。

2. 学术研究价值

金山伯在祖国大陆留下的物质遗产与精神遗产都有深厚的学术研究价值。它们在五邑大学梅伟强、张国雄教授等专家的研究下展现着新时代的价值。透过银信,可以探究华侨在中西物质、文化交流中的角色以及在中西文化碰撞下的侨乡社会变迁、经济模式、文化持续性和历史演变等等;透过口供纸,可以研究美国移民历史、美国华人社会发展历史, 很多问题都要追溯到口供纸移民的源头。研究口供纸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华人社会的发展。

3. 精神遗产价值

早期金山伯“双脚踏东西文化,一心怀祖国兴衰”的精神是现代华侨务实求上,积极建设家乡的思想来源。其中,侨乡“楷模”司徒美堂对五邑人民的精神塑造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他曾以80岁高龄、跛脚行走不便的身躯,进行土改。毛泽东曾评价司徒美堂为“爱国先贤,侨界耆宿”。

四、发展建议

近年来,五邑地区一直致力于打造“文化侨都”,在对侨乡文化的研究、宣传和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远远不够。饮水思源,要想真正利用好“侨乡”这一张重要名片,我们要先重视它的源头——“金山伯”这一文化符號即独有的侨乡文化符号的推介。下面将利用新生代海外华侨资源、进行侨乡文化符号渗透、合力为之,发挥凝聚力这三部分来谈谈如何打响“中国第一侨乡品牌。”

(一)充分利用新生代海外华侨资源

金山伯的现代价值可以引申为现代华侨的价值。而现代华侨的主力军则是新生代海外华侨。落叶归根,不管出生在哪里,五邑地区始终是金山伯的故乡,所以现代金山伯也会有“根”情怀的牵引,我们应该加强这种血脉和地域上的牵连。

“中国寻根之旅”是海外华裔青少年回国寻根的活动,作为中国第一侨乡的江门,更应该努力去举办这种活动,让五邑地区的海外华侨青少年实地感受家乡的侨乡风情,从小培养他们的乡土情怀。2018年,江门在美国举办第六届江门青年大会,促成涉侨涉外经贸合作项目25个,总金额达145亿,海内外强强联合已经成为一种合作大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我们应该顺水推舟,在政策上为新生代海外华侨营造合适地创业大环境,吸引他们回乡建设,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二)树立侨乡文化自信

虽然江门市目前日益重视侨乡文化建设,但是侨乡文化符号渗透仍处于开发期,仅仅靠开平碉楼等著名侨乡标志来支撑城市文化形象是远远不够的。陈宜禧故居的破败、端芬梅家大院的荒凉等现状,彰显地区民众对侨乡文化的传承意识仍处于薄弱阶段。习主席说过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只有把侨乡文化符号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让五邑地区人民树立侨乡文化自信,打响“中国第一侨乡品牌”才能成为可能。

(三)合力为之,发挥凝聚力

青少年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力军,应从小培养他们的侨乡文化意识。可举办“侨符号进校园”活动,将侨乡历史制作成一部部有趣的动画片,让学生从兴趣出发,领会侨乡文化特色。

除此之外,市民是当代侨乡建设的主干力量,应提高自身侨乡文化传承意识,主动展示侨乡风采,加大各大特色民事宣传。

另外,政府作为城市建设的领导者,可利用街边指示牌、路灯、雕像等城市硬件增加侨乡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对市民进行侨乡文化熏陶。同时,赤坎古镇项目停滞不前的现状告诉我们,经济发展需协调好政府和市民双方,必须以人民利益为主。

最后,外地旅人是江门侨乡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纽带,让其深刻感受侨乡侨情不可缺少。各大景点需要加大侨乡文化的讲解,对著名华侨人物事迹多加言说,进一步吸引前来游玩的旅客。还可根据人物事迹制作文化衫、冰箱贴、钥匙扣等侨乡文化系列产品,赠予旅客,让其深刻感受当地特色的侨乡风情并乐意推介侨乡文化。

江门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了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腹地纵深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与港澳融合的人缘优势突出,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抓住这次发展机遇,需要社会各成员团结一致推广侨乡文化。真正复兴“小广州”昔日繁荣之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刘进.五邑银信[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2]刘进.论五邑银信的文献价值及其征集、保护和利用问题[A].中国暨南大学、美国俄亥俄大学.互动与创新多维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C].中国暨南大学、美国俄亥俄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2009.

[3]张国雄.五邑侨乡“口供纸”的内容与价值[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作者单位:五邑大学)

猜你喜欢

文化符号粤港澳大湾区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以中国服饰文化为设计元素的生活创意品研究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文化学视野下象形武术的“动态”文化符号
涂鸦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冰雪奇缘》:重塑经典与动画的文化本性
巴蜀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餐饮空间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