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2020-06-11王荣荣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5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差距生态文明

王荣荣

摘要:生态文明是美丽乡村的基础,建设美丽乡村必须以生态文明为依托,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十二连城乡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根据习近平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要处理好规划水平不高、特色魅力彰显不足、人民生态文明意识不强的问题。坚持规划先行,突出地方特色,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乡村。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差距;对策

建设美丽乡村与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要的联系,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利用好乡村的生态资源、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构建文明和谐乡村是生态文明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

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的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关注“三农”问题。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响亮口号,这是解决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长远规划。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2013年准格尔旗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旗内北部沿河地区十二连城乡率先探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2014年自治区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就。但因为自治区幅员辽阔,各盟市旗县的发展状况不同,所以建设美丽乡村也有所差异。

二、十二连城乡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十二连城乡秉承“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十二连城乡发展现状

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地处准格尔旗最北部,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北部边缘,东与大路镇毗邻,南与布尔陶亥苏木接壤,西与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相连,北隔黄河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隔河相望,是全旗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农村人口密集区域。全乡下辖19个行政村,152个生产合作社,总人口23413人、9246户;总面积695.85平方公里,近80%的面积划入优化发展区,占全旗优化发展区的60%。

近年来,准格爾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因地制宜按照“不挖山、不砍树、不填沟、不毁遗迹、不截湾河道、不拆除传统文化建筑、不破坏历史街区风貌”的七不原则和“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理念,认真抓好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力争把每一个村子都建成延续历史文脉、传承民风民俗、保留乡愁记忆、富有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其中尔圪壕嘎查、黑圪崂湾村入选国家第二批田园建筑优秀实例,小滩子村被评为国家美丽宜居村庄。

(二)习近平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

1. 保护生态环境空间,构建和谐乡村

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多年来,一些地方在认识上仍然存在误区。2015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 开发生态环境资源,建设富裕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辩证统一的。只讲绿水青山不顾金山银山,老百姓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只讲金山银山不顾绿水青山,无异于饮鸩止渴、竭泽而渔。建设美丽乡村使人们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一步的认识。

3. 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建设文明乡村

红线就是控制线是不能逾越的底线。我国长期没有生态红线的概念导致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随意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红线一经划定,就要严格遵守,绝不能随意退让。就像通电的高压线是不能随意触碰的,否则就要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只有严起来才能使生态环境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美丽乡村建设才会有序进行。

(三)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差距

1. 特色魅力彰显不足

在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的一些地方,乡镇干部对于如何打造有民俗民风的美丽乡村没有成型的想法。村民的看法也只是盖新房、修柏油路而已。至于美丽乡村应该怎样保留原有的乡土风情,应该怎样建设美丽乡村充分保留乡村特色并没有统一的认识。特别是房屋的建盖样式,几乎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千篇一律的白墙灰瓦片建筑,没能彰显出自然地域特色。

2. 规划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全乡村庄整体规划还有待完善。村庄规划引领作用不够全面,村庄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没有根据嘎查村区域、人口聚集、经济条件等情况,做好村庄布点规划。少数项目村由于资金使用不合理,片面追寻尽力而为的要求,导致规划内容单一,没有体现科学性,也没有凸显和谐的传统生态元素。

3. 生态文明意识不强

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有的村委班子成员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有待加强以及村民对生态文明意识呈现“认同度高、知晓度低、践行度不够”的状态,特别是村民生态文明意识具有较强的“政府依赖”特征。环境保护、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理念没有深入人心。

(四)准格尔旗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

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黑圪涝湾村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38人,耕地4500亩,村内拥有黄河、湿地、沙漠等多种旅游资源。2014年,黑圪涝湾村开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共改造危房73户,硬化街道17.6公里,改造供电线路7.2公里,完善了村卫生室、文化室的功能布置,新建了便民连锁超市。

黑圪涝湾村自然环境优越,植被覆盖率高,随处可见蓝天、绿树、青草。黑圪涝湾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定位“自然、简洁、经济”的原则。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不打破自然系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黑圪涝湾村重点搞环境整治,利用原有的植被、原有的房屋充分体现村庄的自然美,不刻意追求大公园、柏油马路,也不刻意追求整齐划一的村庄。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力求展示自然景致,凸现田园情趣,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实现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人居环境明显优化村民住房实用美观。现在走进黑圪涝湾村,不会看到大片整齊的白墙灰瓦的院落,但是会感受到久违的乡土乡愁。

三、推进准格尔旗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地域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生态文明的路子,遵循农村发展规律,保留乡土味道、乡村风貌。重中之重是要保护好传统民风民俗、传统建筑,以多样化打造独具特色的现实版“富春山居图”。切忌用一种样式、千篇一律搞美丽乡村建设。同时要加大对传统村庄、传统村民住房、古树名木及古建筑、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力度,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把特色民族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二)坚持规划先行

要做到统筹兼顾,规划一体,积极推动生态文明规划逐步提升,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方案。要考虑到各个村庄的特点,根据各自特点着力体现一村一品的分类规划。修订完善全旗村庄整体规划,做到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发展特色。同时准格尔旗各乡镇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意愿,要按照“专家设计、公开征询、群众讨论”的办法,确保村庄的规划设计合理,符合人民意愿。

(三)培育文明乡风

乡风民俗是维系乡愁的重要纽带,是继承弘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重要动力。建设美丽乡村要守住文化根脉,增强生态文明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的传承体系。要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用身边的典型示范教育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文明乡风。引导农民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一同建设文明和谐美丽乡村。

四、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包含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因为美丽乡村的美丽是“内外兼修”的美丽,它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在此基础上发展绿色经济。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只有切实履行生态责任,才能真正的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建设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准格尔旗财政局.准格尔旗财政局关于呈报2017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的报告[R].2016.

[2]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课题组,马金书,马国芳.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02).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差距生态文明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