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0-06-11董志华
董志华
摘要: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是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主要是指企业立足于精准化的目标,将宏观的造价管理目标落实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及具体环节中去,在此基础上选择配套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提升工程全过程的资源利用效率,在达到工程设计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与综合性经济效益。文章立足于建筑工程造价的实际,从建筑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寻BIM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以期为优化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造价;BIM;造价控制;精细化管理
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建筑企业提高内部管控水平,尤其是要强化对于工程造价的高效管理,这也使得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各个建筑企业攻坚克难的重点目标。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是以综合效益为基本导向,将造价控制的目标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各个具体环节,从而充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应对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近年来,BIM技术的发展为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创造了更加优质的条件,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BIM使得工程造价管理向科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对工程设计、预算、施工等多方面的有效控制,对于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决策阶段的问题
决策阶段是建筑工程项目的起始阶段,对于后续的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做好决策阶段的造价设计,可以为工程整体的造价管理提供明确的参考。但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未有引起足够重视,现阶段建筑行业中超估算问题时有发生,其根源就在于在决策阶段中没有采用科学核算的合理模式,部分建筑企业为了尽快获取经济效益而操之过急,故意虚报虚增有关估算以尽快通过项目审核,这大大破坏了决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也有部分企业认识到了科学核算的重要性,却没有采用整体核算的形式,抑制了科学核算的指导价值。
(二)设计阶段的问题
设计阶段是决策阶段完成之后的基础性阶段,主要负责对整体工程进展进行具体的设计,也是为下一步施工安排提供明确指导的关键环节。设计阶段的概算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渗透进入工程的整体环节。要想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造价管理人员就必须加强同设计人员的有效沟通,从而把握具体设计与概算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减少因沟通不畅而造成的落差状况。但是多数造价管理人员与设计人员的沟通远远不够,即使有所沟通往往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使得其难以把握设计环节的精髓。
(三)施工阶段的问题
施工阶段时直接执行建筑工程项目决策与设计的环节,也是体量最为繁多、工序最为复杂的环节,也对造价管理提出了一定的难度。这一阶段的造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故意增设一些工程变更、签证,影响了原有的造价预算;另一方面,部分建筑企业的调整与应变能力不高,在遇到一些难以避免的设计变更时,不能灵活变更相关的预算策略,使得工程进度受到阻碍,从而增加了相关的成本投入。
(四)竣工阶段的问题
竣工阶段时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总结性工作,其也承担着整体造价管理中审核项目结算、对工程造价进行再确认的职能,也是及时发现并调整前期造价管理问题的重要环节。通常来说,分包形式是我国建筑行业十分常见的项目建设形式,部分分包单位在承建项目的过程中,为了增大自身的经济利益,普遍存在着着高估冒算、高套定额单价、高套取费标注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较难发现,发包商本身对于此类问题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很少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以处理,使得其成为影响竣工阶段造价管理的消极因素。
二、BIM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满足现代化的工程预算要求
工程预算是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内容,可以为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供科学的引导,而BIM满足了现代化的工程预算要求,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其一,BIM基于时效性较强的丰富数据库,契合了建筑工程周期较长、工序复杂的特点,可以及时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及时修改或补充相关的数据信息;其二,BIM在工程造价计划功能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基于这一智能化功能,造价管理人员可以编制出更加细化的预算方案,从而提升预算编制的使用价值,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也能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进度及成本投入进行实时的有效监管;其三,BIM技术使得预算数据的收集及共享更加便利,无需花费特别的人工时间,且其在准确性上具有人工预算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信息表达更加直观高效
可视化是BIM的典型特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依托于BIM所反饋的3D模型效果图,即可以对于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把握,这与传统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CAD图相比,BIM可以更加清晰地对于设计规划进行表达,在施工过程中也可以准确把握施工的要点,从而有效应对因设计与施工冲突导致的变更状况对于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
(三)实现资源共享与高校的信息化传递
建筑工程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工程建设过程中多单位的协调合力,需要依托材料供应方、设计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方面的庞大数据信息资料,通过对其进行整合处理,实现最终的指导价值。而引入BIM之后,这一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并且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共享。尤其是BIM中的数字建模软件,涵盖了各类构建的信息及建筑物的基本特征,并能将这些信息转化成数字化的形式,借助于共享化的平台进行传递,这不仅简化了信息传递的程序,为资源共享提供了空间,还避免了无序化操作对于工程造价造成的阻碍。
(四)有效提高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能力
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是工程建设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会涉及到工程的规划方案及施工要求,对于后续施工进度的安排及施工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如果设计阶段造价预算的不到位,也会影响整体工程造价的科学性。为了优化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水平,可以发挥BIM的自动算量软件的优势,在设计师制定一些可供选择的初步方案之后,及时完成工程量及成本的计算并第一时间完成反馈,为设计师做出最优选择提供参考。同时,BIM也可以有效应对施工中常见的设计变更状况,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下,造价管理人员要想把握成本的影响因素,多需要采用繁琐的手动程序,且这一程序往往发生于设计出现变更之前,很难实现对于设计变更的有效应对,造成了无意义的资源浪费。借助于BIM及计算机软件的有机集成,可以实现对于空间数据及成本的一直关联,更加直观地展示相关结果,并能达到自动检测设计变更的情况,这对于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准确把控设计变更因素、确定更加科学的处理方案创造了条件。
(五)真正实现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目标
精细化管理事实上就是一种全过程管理,而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工程造价管理受到多样化因素的影响,要想实现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单单依靠人力操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且其准确性难以保证。BIM技术的引入大大弥补了这一问题。BIM强化了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使得各类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被纳入到了集约化的管理体系中来。在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下,造价的计算主要是依托于对工程量的手动计算,这对于造价管理人员来说无疑是一项庞大的工作任务,且极易出现偏差,BIM的引入使得造价管理人员从繁琐的计算中脱离了出来,且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及客观性,既满足了建筑工程的复杂性特点,又为推动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基础。
三、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各阶段的具体应用
(一)决策阶段
在建筑工程的决策阶段,建设方可以对已经完工的建筑工程模型进行修改,以满足本项目工程的施工要求,并且可以利用BIM模型的3D空间设计、建筑漫游等功能发现不必要的构件和缺少的必要构件,對不必要构件进行剔除并添加必要构件,得到拟建项目的虚拟模型。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规划方案的单一限制,预算人员可以获得更加直观的模型参考,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工程预算。
(二)设计阶段
为了有效缓解工程设计同施工过程的冲突问题,可以在设计阶段发挥BIM技术的优势,构建相应的工程模型,并将其在软件中进行三维化、立体化的碰撞检测,对于其中的冲突状况进行合理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调整策略。这一方法提高了设计的前瞻性,有效防范了施工进展到一定程度而变更设计导致的超预算问题。
(三)施工阶段
BIM技术的可视化与直观化特点有利于对施工过程进行清晰的模拟,这既便利了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交底工作,为施工人员有效落实施工组织、优化施工工艺选择、合理配制施工材料用量提供参考,也可以实现对于施工具体作业的精细化控制,避免因组织不当造成的无意义浪费。同时,BIM技术参数化的优势使得其在设计变更出现时,各部分之间可以联动更新数据,这就有效控制了内容更新不当而导致的工程造价重复或遗漏计算情况。
(四)竣工阶段
在建筑工程的竣工阶段,建筑企业可以基于BIM平台随时追溯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信息、签证材料及变更资料,这对于其结算工程量、快速整合工程造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四、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是保障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托,也是新时期衡量建筑企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当前,精细化管理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已经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优势,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理念,配套针对性的造价管理措施,是建筑企业在新时期把握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性举措。建筑企业应当理解精细化造价管理的内涵,充分了解并发挥BIM技术的应用价值,探寻其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为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贾学涵,陈静.基于BIM技术在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居舍,2018(31).
[2]沈楚超,史志阳.BIM技术在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7).
[3]蔡建英.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9).
(作者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