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W模式”下戏曲类App的传播现状及思考

2020-06-11万京李剑

戏剧之家 2020年16期
关键词:戏曲用户文化

万京 李剑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国传统戏曲带来了更广阔的传播途径。本文从拉斯韦尔的“5W模式”入手,以《戏缘》App为例,研究分析现阶段戏曲类App的传播模式和现状,并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議。对戏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而言,本文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5W模式;传统戏曲;戏曲传播;戏曲App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6-0018-02

中国传统戏曲从“勾栏瓦舍”走进“剧场”,从剧场走进“荧幕”,经历了艰辛漫长的过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戏曲开始和网络接轨,数千个戏曲网站相继创办。移动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开始有了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碎片化等特点。而4G的普及为移动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必备的物品。2019年中国互联网流量Q2季度分析报告中显示,“2019年6月移动互联网月独立设备数逼近14亿台,移动端人均单日上网时长取得新高,长达3.6小时。”在这样的背景下,戏曲App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渠道,应运而生。

一、从“5W模式”分析戏曲类App的传播特点

著名的传播学家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著名的传播构成“5W模式”,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渠道、传播效果。“5W模式”尽管已经提出了七十多年,但是依然可以用它来研究今天移动互联网发展下的戏曲App。本文将通过“5W模式”对市面上下载量较大的戏曲App《戏缘》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传播主体——搭建资源整合、互动型的戏曲传播平台

《戏缘》的传播主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平台本身,通过和各大院团、艺术家合作,整合优质的资源,提供各类戏曲视频,供用户欣赏;另一个便是用户自身,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在《戏缘》平台发布自己的演唱作品,扩大自己的传播范围,使得每一个热爱戏曲的用户都可以成为戏曲文化的传播者。《戏缘》App搭建的戏曲传播平台,降低了戏曲爱好者的门槛,人人都能成为戏曲艺术家,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风采展示给更多的人。

(二)传播内容——内容丰富,大众化,平民化

《戏缘》App涉及了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河北梆子等46个剧种,整合了各剧种的知识,以及名家、剧团等信息。和其他戏曲类App相比,首先,《戏缘》的传播内容是丰富多样的,融合了唱戏、学戏、看戏、戏曲直播、超级擂台等内容,通过各类形式传播戏曲文化,让戏迷用户畅游在《戏缘》中。其次,《戏缘》的传播内容贴合大众,不定期举办戏曲超级擂台活动,通过线上演唱的便捷方式参加比赛,在平台内根据其他《戏缘》用户投票产生排名。最后,《戏缘》的传播内容具有碎片化的特点。戏曲剧目的时间较长,在互联网信息碎片化的今天,为了配合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戏缘》提供大量的小视频供用户选择。

(三)传播对象——满足各类受众需求

《戏缘》App适合各类戏曲爱好者。无论是想听戏、看戏,还是想学戏、唱戏,都可以在《戏缘》中找到自己的所需所求。专业的戏曲老师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视频发布到平台上,供戏迷学习、参考。

(四)传播渠道——便捷多样

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对用户进行个性化传播,《戏缘》App以手机、iPad移动端为主要传播媒介。传播途径更为便捷,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平台。《戏缘》App结合网络虚拟性特点,构建了虚拟社区,用户可以在这个社区内发表言论,并对其他戏友进行评论、点赞或转发。

(五)传播效果

2015年11月《戏缘》正式上线,到目前为止,下载量已经超过100万。《戏缘》App上的艺术家直播已经超过600场,累计有几千万人次观看,戏曲艺术家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从艺经验和艺术感悟,并与戏迷用户进行互动。和传统的戏曲传播相比,戏曲App将互联网的优势与社交软件紧密结合,提升效果显著,但是其用户群体主要集中在30岁到50岁之间。早在2015年,中国的移动网络用户规模就已经达到9.05亿户,如何吸引更年轻、更专业的戏曲爱好者,是整个戏曲App市场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戏曲类App的传播缺陷

(一)更新速度慢

戏曲类App的更新速度都十分缓慢,除《戏缘》App更新时间在2019年4月3日外,其余的戏曲App的更新时间都还停留在2016年之前。

(二)缺乏专业背景

戏曲类App的制作者大多是个人工作室,或是小型App制作公司。而这些工作室或公司都没有制作戏曲类App的相关背景,也缺乏专业的戏曲知识背景。这样会使得App在标签栏目设置和推广中出现知识传播错误等问题。

(三)内容不够丰富,原创性不够

市面上的戏曲App以视听类为主,主要收录戏曲视频和音频,或者传统文化诗词歌赋等。《中国戏曲大全随身听》《戏曲名家欣赏》等戏曲App都是以收录视频为主,自身创新很少,都是将戏曲内容复刻到手机屏幕上,或是在手机上进行戏曲频道的直播。只有少部分的戏曲App进行了些许创新,而创新的形式也相对单一,这成为目前戏曲类App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戏曲类App的发展及思考

虽然市面上的戏曲类App高达百种,但是下载量过万的不过一二十种,本文所研究的《戏缘》App用户虽已过百万,但是在互联网这座大山面前,仍然显得渺小。如何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使戏曲文化传播的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吸引更多的用户群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纵观现有的戏曲类App的特点和所发现的问题,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线上线下结合

现有的戏曲App结合了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戏曲文化通过新媒介的传播,打破了时空和空間的限制,为戏迷和艺术家搭建桥梁,构建了新的戏曲生态圈。各大App也会举办线上的戏曲比赛,让戏迷主动参与其中,但缺少真实的戏曲体验,线上的传播主要以碎片化的音频和视频为主,而戏曲的综合性特点要求戏曲文化的传播全方位、多角度。笔者建议将线上传播和线下结合,线上扩大戏曲知识的传播范围,线下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戏曲,开展大师课程,更加科学、系统地进行传播。

(二)增加趣味性互动

虽然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统戏曲,传播戏曲。而目前各大戏曲App的用户主要以中年及中老年人为主。通过了解《戏缘》《戏曲大全》《黄梅迷》等戏曲类App,笔者发现,戏曲类App缺乏趣味性互动,呈现戏曲文化的内容没有太多变化,只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笔者建议,增加戏曲App的趣味性互动,传播形式可以更新颖,和AR、VR等新的数字技术结合,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增加用户粘性。

(三)完整的文化产业链

戏曲App的运营商可以围绕戏曲文化展开一系列相关的产业链,开发配套的衍生产品,还可以售卖戏曲的服装、脸谱等。《戏缘》App上的商城有售卖戏曲周边产品的,但是商品很少,仅有16个。产业链也可以涉及到线下,增加亲身体验活动、相关的戏曲交流活动等。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让文化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利用,实现线上传播信息和产业运作的双向合作。

四、结语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今天,戏曲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文化,需要通过新的、有效的媒介载体进行信息传播,扩大其影响力。数字化的传播方式有很多,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移动端载体中传播戏曲文化的可行性,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思考。希望能更好地促进中国传统戏曲的数字传播和发展,让其在新时代下展现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克俭.中国传统戏曲的人文内涵[J].美育学刊,2019,10(01):46-52.

[2]刘佳,刘连群.戏曲艺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云海辉,杨燕.中国戏曲互联网传播的受众及其需求[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8):82-85.

[4]胡鹏林,孙泽璇.移动互联网时代戏曲传播的三个路径[J].四川戏剧,2017,(01):41-45.

猜你喜欢

戏曲用户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