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困境分析
2020-06-11陈金依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愈加多样。造访一座城市,人们更愿意首先去造访当地的博物馆。依托在开滦集团煤矿遗址上的开滦博物馆,自2005年建设以来,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它对宣传城市形象,打造地方文化品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博物馆运营状况日趋完善,作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问题和弊端逐渐凸显出来,通过对开滦博物馆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为它未来的科学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思考。
关键词 博物馆;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demand for cultural lif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e. When visiting a city, people prefer to visit the local museum first. Relying on the Kailuan museum at the site of the Kailuan group coal mine, it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since its construction in 2005. 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publicizing city image and building local cultural bran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peration of museums, the problems and drawback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of museums are gradually highlighte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Kailuan museum,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cienc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useum;culture industry;cultural resourc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博物館文化产业的概念
2018年4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最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该分类提出其所规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并将生产活动范围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要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活动。而博物馆就属于文化核心领域下的“内容保存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织[1]。可见,在过去被人们边缘化的博物馆,如今已进入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心地带,地位不断提升,且受到人民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为纪念成立于1878年的开平矿务局所建立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为人们了解煤炭的由来、中国矿业的发展以及煤炭工人艰苦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提供平台。它作为开滦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展陈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人力资源优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开滦博物馆则是公园的主体建筑,承载文化普及、还原历史景观的重要职能。每年都有十万多人次走进开滦博物馆,领略矿业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座在工矿废弃土地上重建的旅游景观,承载中国矿业文化的根脉,守护着一方精神家园,是一部关于开滦历史的教科书,充满厚重的文化韵味。(见图1)
二、开滦博物馆发展现状
(一)规模
开滦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 000多平方米,是矿山公园的核心展览和陈列区域。外观上吸收了开滦天津矿物总局大楼与开滦绞房车的建筑风格,融入鲜活的煤炭行业特征,质朴大气、稳重典雅。馆内以煤炭文化为主题,讲述从洋务运动到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与百年兴衰。所有陈设和文字介绍都让游客对该企业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其中包括:中国内地最早采用西法开采的矿井——中国第一家矿唐山矿一号井,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唐胥铁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中国近代煤矿之父唐枢廷、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等众多历史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重要的历史文物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井下探秘游则是开滦博物馆二期工程建设的一个既好玩又益智的经典设置,结合构思精巧的休闲娱乐在线项目于一体,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其独有的地上与地下连通结构,穿过百米时空画廊进入纵横交错,面积达5 000平方米的古巷道遗址中,逼真地还原了古式采煤与现代化采煤的发展过程,并可以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采煤工艺的整个流程。同时,游客可在国内最大的井下4D影厅观看影片,身临其境并接受矿山安全教育课程,在独特的地下空间中品鉴矿业文化的独特魅力。(见图2)
(二)运营机制
开滦集团的博物馆文化产业已正式运营数年,并正朝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继续稳步推进。市场积极开展智慧营销,利用有计划的宣传、开展系列活动、策划事件营销等方式,继续保持着社会的关注度,也进一步提高了文化产业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从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保护与再利用的探索上,都符合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方向。唐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它在发展过程中也将遵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经历着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或者消亡的过程。如果在面临转型时能够把握机会,掌握市场的需要,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如果在发展过程中把历史隔断,不重视可利用的文化资源而将其消耗殆尽,将使企业发展失去文化内涵,等同于失去灵魂与思想根基。矿业文化具有独特的识别性,通过工业景观营造,建立与历史的联系,可以延续城市记忆并实现城市转型。
开滦博物馆作为河北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从无到有,运营数年,带来了巨大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政治聚集效益,但随着社会愈多的关注和体验,它的弊端与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为了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减少损耗,合理开发,在众多普遍性中找到自己的独特文化元素,该企业还面临着更多的改革与挑战。(见图3)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
(一)企业转型的需要
煤礦资源虽然丰富,但随着使用年限增长,人为的加速开采,储量快速下降,煤炭资源日渐枯竭,该集团开始意识到资源型企业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所以转型成为该集团发展的必经之路。该企业跨越百年,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依托文化产业提升城市文化,解决资源型城市的困境也是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在过去的100年中,开滦集团是中国煤炭事业的领跑者,然而从新世纪开始,全国煤炭企业的排名出现逐年下滑的趋势,说明经济实力与外部环境都不再是能够使企业长期稳固的绝对力量。该企业在发展战略上进行了调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利用工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进行资源的再次整合利用,通过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手段,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使之成为融生态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景观于一体,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提升文化的市场价值,从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为开滦集团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二)文化产业成本优势
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相对于其他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需求量小。因文化通过文化产业的形式衍生成消费品,本身具有资源优势,而需要配合它的呈现所投入的成本相对可控,所以对其他消耗型资源的损耗小、附加值高。文化元素还能与其他产业结合创造出不同形式且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意产品。同时,文创产业发展链条比较稳定,独立性强,不易被破坏。既可独立,又可与其他产业合作的属性,使它的收益远大于支出,拥有的文化资源是独立的成本,在市场中被需要的份额也是相当可观的。
(三)文化产业模式多元
百年的历史根基,在历史发展脉络上的人、事、物不胜枚举,散发着各自的独特魅力,经过培育,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开发文化资源的潜力巨大,可持续发展性强。它所衍生的文创产品、历史文物、地域风貌皆可连接其他行业进行合作。例如开发旅游项目、开展教育服务活动,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等诸多领域。既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又可以成为地方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文化的多元共存也是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过程。只有接受文化的共生性,才能为本土的文化产业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思路,找到自己的优势,散发持久的魅力。(见图4、5)
四、面临的困境与思考
(一)范围局限,文化背景地域化
开滦矿业文化依托在唐山地区,辐射到秦皇岛、天津等地,文化的传播范围依旧很小。这些地区以外的人不具备这种文化背景,很难对它感兴趣并做进一步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缩小了很大一部分受众范围。开滦博物馆的受众范围只能是周边城市,地域化明显。经过几年的经营普及后,很难发展地域以外的受众。游客必将面临枯竭,博物馆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二)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创意元素
开滦博物馆的产业结构单一,主要通过旅游和历史文化科普教育承接游客,并且文化产品也较为单一,多为旅游纪念品,产业化、规模化欠缺,产品开发的创意性不足。同时,文化产品并没有与博物馆有机融合,而是与博物馆的运行相脱节。文化产品并没有充分利用丰厚的文化底蕴发挥出独具魅力的作用,难免会显得头重脚轻。宏伟庄严的博物馆内,并没有开发出充分的文化元素。博物馆一方面是独立的经济形态,可以包含并融合文化艺术、旅游等产业,另一方面博物馆事业也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博物馆经济效益的扩散,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拉动内需,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如果说经济发展是其次,那么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力所产生的作用是极其深远的。
(三)历史文化传播不足
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陈列和展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实物,但这种静态的陈列展览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观众可以在观看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文化,但不能带走后续回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博物馆文化的广泛传播。如果利用文化商品的传播模式作为博物馆传播活动中的辅助手段,这种文化的流通范围会更广,给游客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可以延伸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近年来以更加接地气的创意征服了大众审美,以故宫元素创造出的宫廷文化系列产品,结合现代实用性物品特征,成功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四)开放程度较低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地标,在现代城市中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在提升社会文明水平、树立社会共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博物馆的文化产业化发展,能够进一步打开博物馆的文化市场,拓展博物馆的影响力,进而引导人们在行为意识、思想观念上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与升华,作为城市的名片,代表城市的形象与气质。所以,开滦博物馆以一种更加包容的态度担负起城市宣传的责任,寻求更加广阔的开放空间。这对提升城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开发旅游市场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发展途径
(一)开发文创产品,创新经营模式
在经营中提升文化附加值在内的各种创意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进行文化的交流和与传播[3],将文化资源、品牌资源、专家资源进行整合,生产出更加多元多样,符合消费者口味的文创产品。引入新的经营模式,将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图书出版物的发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元素与社会教育等领域联合发展。拓宽营销渠道,可以建立自己的官网账号、微信公众号等线上销售平台,可以与全国各个地方因煤而兴起的展览馆、博物馆合作,将文物古迹巡回展出,互相交流。我国的煤炭业兴起,一脉相承,其中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和传承的相似之处,一方面可以更完整地将全国煤炭产业的发展脉络展示给游客;另一方面具有宣传作用,属于城市之间的互利共赢。馆内的经营形式上,一层展区与地下煤矿景观的联系性可以进一步加强,模拟还原当时工人开采挖掘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讲解员的讲解更加直观,针对性地将文创产品置于其中,这种经营模式更生动,更能吸引受众。(见图6、7)
(二)提高意识形态的认识
博物馆承载的文化内涵具有丰富的现实教育意义。对于跨越百年的企业,一辈又一辈的职工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奋斗,科技攻坚,他们的人生态度,价值选择滋养着这一地域的百姓,代表了城市的性格。可以通过与几座城市的中小学合作,为学生们普及精神文化教育,完善他们的意识形态,为他们积累一种地域性格,普及一种文化背景。在开发文创产品时融入“工匠精神”元素,将百年矿业几代人的敬业奉献、吃苦耐劳精神作为产品的主题与灵魂,来感染更多的人关注历史、敬业奉献。
(三)提升增值空间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博物馆的辐射领域不仅是经济,也不能满足于获取经济效益。博物馆本身的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比拟的价值空间。作为独立的个体,它不仅是被利用的消费职能,还有形象宣传职能,可以成为其他产品的资源,增加社会文化资源的总量与包容度。例如对园内景观的利用,举办一些社会活动,发展公益事业,占领更多的文化市场份额。开发“矿产”元素,将矿石用于文创产品原料,如文房四宝、特色首饰的创意研发。实用性与趣味性并重,单一死板的宣传教育不能深入人心,如果创新更多的生活文创产品,可以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中传递信息,使企业员工更团结且具有积极性,游客更生动、更深刻地了解开滦百年文化。
(四)肩负社会职能
提供符合大众审美的产品和娱乐服务。博物馆的矿业文化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现代的文化获取与消费大多是快节奏、碎片化的。在人们接受的同时就会随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忘,这种快餐式的文化根基并不牢固,不能构成文化体系根植于人们心中。所以,在博物馆基础上建立起的完整的文化集合,担当了一部分社会职能,可以在紧张的工作生活后放松身心,发挥思想教育功能,获取精神的愉悦感,领略质朴又高雅的产业精神。快节奏的社会环境需要文创也紧贴时代脉搏,使文创活动与产品的过程更加环保、节能、时尚。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潜力巨大的新兴经济门类,由此衍生出的文创产品也呈井喷之势。作为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博物馆该怎样打造文创产品,进而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它的价值。博物馆是一个天然的平台与根基,文化给予品牌与特色,现代技术使它们联动起来发挥作用,服务于社会。
结语
开滦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出现,无论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还是占领文化市场获取经济效益、宣传城市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经济事业的发展带动文化事业的进步是必然趋势,但在文化产品生产、文化产业的运营方面基础并不坚实,与人们的期望和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开滦博物馆在规划引导文化资源方面还比较分散,没有找到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和发展方向。同时借用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一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来表现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可借鉴其他优秀博物馆的发展经验,同时发挥自身优势,也是保护和弘扬文化的过程。140年采煤兴邦的优秀的创业精神、攻坚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一脉相承的传统美德,都源于我国千百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保护文化,就是保护这种壮美、旺盛的生命力。或许,还可以通过更加多元的渠道向大众进行展示,将地方文化的消费群体培养起来,刺激进一步的参与体验与消费活动,使开滦博物馆产业独具魅力,永葆生机。
参考文献
[1]张子康.文化造城:当代博物館与文化创意产业及城市发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2):11-13.
[2]刘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及思考[J].艺术科技,2016(6):128-129.
[3]李冰.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改进措施分析[J].大众文艺,2017(2): 50-52.
陈金依青海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