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90—2018年国内中考英语测试研究综述

2020-06-11宋银娟

林区教学 2020年6期

宋银娟

(青海民族大学 预科教育学院,西宁 810000)

引言

近年来,外语测试研究一度成为外语界的热门话题。作为衡量外语学习和教学的工具,外语测试无疑会成为专家和学者关注的问题。国内专家对于雅思、托福、CET、TEM、高考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关于国内中考英语测试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解国内中考英语测试的发展趋势、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本文对收录在CNKI上的相关文章进行了文献研究。

一、国内中考英语测试的研究趋势

为了解国内中考英语测试的发展状况、趋势以及不足,作者在CNKI输入“中考英语测试”“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等关键词,以被引为排序,选取国内外语核心期刊和学报的文章,选取结果为7篇。鉴于研究结果太少,需扩大选取范围,在关键词不变的情况下,最终选取结果为46篇,包括硕士毕业论文。

研究趋势(如图1):(1)1990—2000年国内学者对中考英语测试的关注非常少,仅有2篇。(2)2000年开始,对中考英语测试的研究呈上升趋势,并在2011—2018年达到顶峰。

二、国内中考英语测试的研究方法

高一虹等将中考英语测试的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即实证性研究和非实证性研究。实证性研究是指以系统的、有计划的材料采集和分析为特点,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以及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而非实证性研究是指不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个人感想、操作描述(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测试方法等具体操作性描述和评价)及理论反思等[1]。本文借鉴此分类标准,对选取的46篇国内中考英语测试研究类文章进行了整理归类,分析发现,28年来,国内中考英语测试研究方法的趋势为曲折且前进型(如图2):1990—2005年是以非实证性研究为主;2005年以后,实证性研究和非实证性性研究都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但主要以实证性研究为主。

三、国内中考英语测试的研究对象

中考英语测试的研究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以人为研究对象和以不同试卷类型为研究对象。

中考英语测试的研究离不开试卷本身,但是除了试卷,试卷的使用者和编撰者同样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然而1990—2018年期间,研究试卷的论文占76%,对学生和教师的研究占24%,而对教研人员和命题人员等的研究几乎为零。

四、国内中考英语测试的研究内容

根据具体研究情况,本文将46篇中考英语测试文章的研究内容分为四类:第一类,宏观分析试卷并提出改革和复习意见,占35%。第二类,测试类型和题型,占30%。第三类,效度和信度,占22%。第四类,反拨作用,占13%。

1.宏观分析试卷

国内学者对于宏观分析试卷的情况如下:第一,分析试题的特点、命题思路。第二,分析试卷在命题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试卷的建议。第三,指出教师对英语测试和评价的误区。

2.中考英语的测试类型和题型

国内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关注测试类型和题型:第一,语言技能测试的研究。如丁继明(2013)从试题设计和内容两个层面分析了150篇全国各地中考书面表达[2];陈悦阳(2013)实证性研究中考英语听力的区分度和难度[3];张伟(2013)研究了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现状,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以及初中生如何使用英语阅读策略的情况[4]。第二,测试题型的研究。如龚文婷(2013)对比分析三种完形填空的特点并提出命题思路[5];张学珍(2008)研究中考英语测试选择题的利弊,发现选择题型的比重失调[6]。

3.中考英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和效度这一层面也可以分为两个角度:第一,宏观地分析中考测试的信度和效度。第二,具体到某个部分或某个技能的效度和信度。例如分析中考阅读理解、口语测试、完型填空等。

4.反拨作用

此部分研究有:杜娟(2008)长沙中考英语测试改革对课堂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7];耿岩松(2013)中考英语听力测试对教学的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等方面,并对其负面反拨作用提出建议[8]。

五、国内中考英语测试存在的问题

1.研究匮乏

1990—2018年,在CNKI上关于中考英语测试的所有论文总共只有46篇,这足以说明国内专家、学者对中考英语测试的关注度不够。

2.研究对象单一

国内中考英语测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试卷本身,占总研究的76%,说明专家和学者非常重视试卷的效度、信度、命题趋势、题型、试卷结构等。然而测试的作用在于评价和检测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其初衷是服务于教学。测试本身的质量会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开发者、命题者、受评价者以及测试环境等。然而,国内对中考英语测试的研究只局限于测试本身,忽视了其他因素对测试的影响。

3.研究内容片面

1990—2018年,我国中考英语测试的研究内容主要是试卷的宏观和主观分析,表现在命题思路、试卷特点等,进而对英语教学和应试提出意见。虽然涉及信度、效度、测试类型、题型等诸多方面,但实证性研究较少,而且测试的研究和课标的结合度不高。因此,我国学者应该从课标本身出发分析中考英语测试,不但应该分析试卷的效度、信度、题型等,也应该关注中考英语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尤其要具体到某项技能。

同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考英语口语测试无法实现,学者对口语测试的关注较少。然而学习外语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交流,口语测试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1990—2018年,国内对于中考英语测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中考英语测试逐渐得到专家和学者的重视。研究方法逐渐从单一、片面的非实证性研究转向实证与非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发展趋势。(2)研究对象从关注试卷本身逐步过渡到关注测试的其他因素:教师和学生。(3)测试内容研究上,除了宏观分析试卷为教学和应试提出意见外,国内学者也开始从微观角度重视中考英语测试具体到某部分内容或技能的信度和效度,为命题提供了启示。此外,中考英语测试的反拨作用也受到了重视,国内学者意识到了具有风险性的考试对教学带来的影响。(4)虽然口语测试在中高考英语测试中是缺失的,但是我国学者对口语测试也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如建立口语测试平台等。

虽然我国中考英语测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相比高考英语测试、CET、TEM等,中考英语测试研究相对滞后、欠缺和片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考英语测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研究:(1)加大实证性研究的比重,基于系统的材料收集,而不是凭个人经验。(2)拓展研究对象,除了关注测试本身,其开发者、命题者、评价者等也是研究的重要对象。(3)研究内容不应只关注测试本身的特点,应与课标相结合,全面研究中考英语测试的信度、效度、题型、技能等,促使中考英语测试发挥其正面反拨作用。(4)增加口语测试,完成课标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求。我国专家和学者应借鉴国外口语测试的成果,结合我国外语学习的具体国情,增加口语测试项目。为此,教师培养、技术、资金等方面应该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