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及危险因素研究*
2020-06-11王玉玲WANGYuling王伟文WANGWeiwen胡星霞HUXingxia朱敏淑ZHUMinshu
□ 王玉玲 WANG Yu-ling 王伟文 WANG Wei-wen 胡星霞 HU Xing-xia 朱敏淑 ZHU Min-shu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较长、放置导管、术后化疗等原因[1],术后的感染率较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造成不良影响[2]。本研究对2014 年至2018 年浙江省台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2280 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便明确预防措施,为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率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至2018 年在台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2280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纳入标准:(1)行乳腺癌手术;(2)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3)术前未发生感染;(4)术后进行化疗。排除标准:(1)非手术患者;(2)合并有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3)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凝血功能异常;(4)入院前已发生感染。2280 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 ~84 岁,平均年龄52.74±8.45 岁;肿瘤分期:Ⅰ期312 例、Ⅱ期1008 例、Ⅲ期960 例;手术方式:单纯切除术332 例、改良根治术752 例、保乳根治术1196 例;根据《感染病学》[3]中感染诊断标准,发生院内感染92 例,未发生院内感染2188 例。
2.调查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乳腺癌患者的电子病历等资料,设计调查表,对纳入研究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的信息来自住院病历)。患者资料包括: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慢性肾脏疾病等)、体质指数(入院时测量)、营养不良、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单纯切除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根治术)、导管引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联合放化疗、化疗周期、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抗菌药物种类、住院时间、感染部位(呼吸道、手术切口、皮肤软组织、胃肠道、血液、泌尿道、其他)及院内感染情况等。
3.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应用SPSS21.0 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和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 回归法,使用逐步回归进行变量筛选,纳入和剔除标准分别为0.05 和0.10,以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院内感染率及感染部位分布。2280 例乳腺癌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92 例,感染率为4.04%。92 例感染病例中,呼吸道感染34 例(36.96%)、手术切口感染27 例(29.35%)、皮肤软组织感染10 例(10.87%)、胃肠道感染9 例(9.78%)、血液感染6 例(6.52%)、泌尿道感染5 例(5.43%)、其他感染1 例(1.09%)。
2.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意义的因素包括: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营养不良、导管引流、PICC 置管、联合放化疗、化疗周期、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抗菌药物种类和住院时间。见表1。
表1 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3.多因素分析。以乳腺癌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为因变量(未感染= 0,感染= 1),把有意义的11 个单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 合并基础疾病、营养不良、PICC 置管、化疗≥3 个周期、血清白蛋白<35(g/L)、抗菌药物种类>2 种。见表2。
表2 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率为4.04%,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和手术切口感染为主,与薛会朝等人[4]报道的院内感染率为3.43%较为接近。说明乳腺癌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率较高,应引起科室医护人员的重视。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1)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系数高达5.145,这可能与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关,患者的免疫力较差,再加上手术创伤、侵入性操作、术后化疗等影响[5-6],使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增大。(2)营养不良和低血清白蛋白:患者术前营养不良,处于高代谢和应激状态,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合成相对不足,且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对抗病原菌的能力相对不足,易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肌肉蛋白质代谢加速,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7],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几率。(3)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乳腺癌患者术后多数需要化疗,化疗多采取PICC 置管静脉给药,但PICC 置管具有较高的血源性感染率,导管相关性感染与穿刺部位、导管类型、创面皮肤处理、接头选择、导管维护等密切相关[8]。(4)化疗周期:患者术后进行长时间化疗,化疗会引起机体损伤,如黏膜糜烂、溃烂,机体免疫力下降[9],增加了患者化疗期间病原菌入侵的风险。(5)抗生素种类:围手术期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易导致患者机体菌群失调和多重耐药菌增加,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龚烨等人[10]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点。
根据乳腺癌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特点,结合其高危因素,制订如下预防对策:加强科室医护人员院内感染专业知识培训与考核,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减少医源性感染;术前加强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改善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严格把握侵入性操作指征,加强PICC 置管的维护,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术后严格按照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提高患者术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外伤、加强营养等,并定期复查血象和免疫水平;加强病房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房人员流动,严格进行无菌换药,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及皮肤软组织护理等;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做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