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激辩的美学风景
——《审美之维与现实批判》评介

2020-06-11徐承

美育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美育美学

《审美之维与现实批判——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对 “后现代主义” 的理论回应》是浙江传媒学院钟丽茜教授所出版的第三部美学著作。该著作围绕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对 “后现代主义” 的理论回应这一问题展开叙述,属于专题美学史写作,同时也在史述中呈现作者对相关理论问题的独立见解。

《审美之维与现实批判——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回应》

钟丽茜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年9 月版

“后现代主义” 是一种理论思潮,也是一种文艺潮流,其基本特征在于以碎片化风格来反对或解构现代哲学的二元性、统一性、整体性和确定性。马克思主义美学正是建立在现代哲学基础上的审美话语体系,其思想姿态决定了它必定是后现代主义所责难的主要对象之一。也正缘于此,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回应构成了当代美学思想版图的一个重要面向,很好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关切点和思想立场。

本书尝试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后现代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歧,这些分歧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科技与人的异化、后殖民主义与身份认同、后现代历史观、主体间性与社会共识、生态危机与社会制度等论题中。在研究思路上,作者首先展示争论双方各自论据的现实背景,考察论辩双方的立论依据;其次辨析马克思主义美学学说与当代社会现实之间的深层关联,指出其理论的合理性与先进性;最后评估西方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们的理论创新,对其基本观点、立场和实践性予以学术评判。可见,本书由史立论、论从史出,在保障材料可靠性的同时,亦不乏思想的深刻性和独特创见。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后现代主义做出理论回应的这几个主要论题,也正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美育理想和育人、树人的责任感。如在意识形态方面,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反对后现代主义对艺术的轻佻态度,坚持认为艺术家负有启蒙大众的社会责任,主张文艺作品应展示社会真相、破除价值蒙蔽、唤醒民众的革新意识——这其实正是美育活动在社会层面的基本功能。又如在传媒科技方面,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痛陈现代传媒艺术对人的异化之罪,呼求当代艺术重新承担起审美救赎与民智启发的重任——这也是美育活动在文化层面的基本功能。再如,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积极阐扬审美感性对于健全主体的重要作用,包括对苦难的反抗、对压抑的解放,对身体知觉的恢复、对人性异化的抵抗等——这些内容恰好就是美育活动在主体建构层面的基本功能。所以说,本书所讨论的美学问题,在根本上其实是美育的问题,或者说是美育的哲学基底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不认为后现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挑战只有消极作用,而是看到其积极意义,认为它们展现了当今社会的新形势与文化新格局,提示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尚未能预见和阐释的新问题,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积极深入现实、拓展视野、深化思考、创新学术。换言之,挑战激起的回应促发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思想更新。此外,作者还看到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后现代主义者对现代性的批判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都洞见到了现代性/ 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与危机,只是二者的批判方式和疗治药方大不相同,构成了两者初始旨趣相同但中途分道扬镳的轨迹。读者如有兴趣进一步了解此二者的具体分歧和精彩论辩,敬请研读钟丽茜教授的这本用心之作,相信定能得到知识的收获和思想的解惑。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美育美学
论公民美育
盘中的意式美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美育教师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