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TAPP与Kugel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2020-06-11沈耀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疝的补片疝囊

沈耀

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海门 226100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主要因腹壁肌肉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而引起,发病后若未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容易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1]。目前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Kugel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常用有效术式,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均发挥了重要价值,不够目前针对该两种术式的对照研究报道尚少[2-3]。为探索最佳的术式,该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腹腔镜下TAPP与Kugel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将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A组:男性37例,女性3例,年龄 28~81 岁,平均年龄(61.47±8.64)岁;斜疝 30 例,直疝10例;Nyhus分型:I型 9例,II型 18例,III型 13例。B 组:男性 38例,女性 2例,年龄 29~83岁,平均年龄(62.17±9.25)岁;斜疝 31 例,直疝 9 例;Nyhus分型:I型 10 例,II型16例,III型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腹股沟疝;②符合腹腔镜TAPP或Kugel术的手术指征;③精神、认知正常,可顺利完成配合;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疾病不耐受手术与麻醉;②凝血功能异常、大量腹水;③复发疝、嵌顿疝或绞窄疝;④存在腹部手术史。

1.2 方法

A组采用Kugel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后于内环上方一横指位置做4 cm切口,顺着皮纹将皮肤、腹外斜肌腱膜横形切开,钝性分离肌层,垂直切开腹横筋膜,将腹横筋膜切缘提起并向深部推开腹膜,使腹膜前间隙充分显露,手指插入外上方,向上下分离至Cooper韧带下、耻骨联合后,分离保持在腹壁下血管及精索深面,最后沿着腹膜拖出、游离疝囊。疝囊较大可从中间横断,完全分开疝囊与精索,对于难以完全分离的女性圆韧带可直接切断结扎,防止腹膜分破。骨环有效显露后于腹膜前间隙放入沿长轴卷曲后的补片,补片为15 cm×12 cm美国Bard补片。将补片展开,使之正对Cooper韧带,向上包绕内脏囊前侧底部,内缘位于耻骨后,后缘位于髂血管表面,最后将切口逐层缝合。

B组采用腹腔镜TAPP治疗:患者气管插管、硬膜外麻醉后取头低足高健侧倾斜15°体位,于脐孔做弧形切口,长10 mm左右,常规建立人工气腹,维持压力为10 mmHg,然后置入10 mm Trocar对腹腔进行探查。治疗单侧疝患者分别置入一个5 mm Trocar于同侧腹直肌外缘平脐水平线位置和对侧腹直肌外缘平脐水平线下2 cm处,治疗双侧疝则分别置入一个5 mm Trocar于左、右侧腹直肌外缘脐水平线下2 cm处。接着于距离内环切口上缘3~4 cm位置做弧形切口,将腹膜切开5 cm左右长度,对腹膜前Retius间隙进行游离,充分壁化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后再经Trocar将非编织单层聚丙烯补片置入腹腔,将补片展开,使患侧耻骨肌孔被完全覆盖。最后以可吸收线进行间断缝合,将腹膜关闭。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②分别在术后1 d、术后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疼痛进行评分,评分范围0~10分,得分越低说明疼痛越轻。③观察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异物感、血清肿、皮下瘀斑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经 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以频数与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

B组手术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A组明显更短(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住院时间(d)A 组(n=40)B 组(n=40)组别 手术时间(min)下床活动时间(h)t值 P值54.87±8.61 56.94±7.23 1.164 0.248 15.63±4.15 9.85±3.27 6.919 0.000 5.29±1.54 2.08±0.43 12.697 0.000

2.2 两组VAS评分

B组术后1 d、术后3 d的VAS评分均比A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 2。

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组别 术后1 d 术后3 d A 组(n=40)B 组(n=40)t值 P值3.39±0.47 2.98±0.42 4.114 0.000 2.64±0.39 1.36±0.28 16.862 0.000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与A组10.00%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腹股沟疝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近年来接受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患者逐年上升,不断提高手术效果与安全性也成为临床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可用的术式较多,同为腹膜前修补的TAPP和Kugel手术是常用术式,该两种术式均有较好的效果,不过目前针对两者的对照研究较少,因此术式选择也存在一定争论[4-5]。

Kugel疝修补术是一种无张力修补术,其具有不需要全身麻醉、微创等特点,既能够对整个肌耻骨孔进行修补,又不需要解剖、包绕精索,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效果理想[6-7]。TAPP手术原理与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相同,均是修补肌耻骨孔缺陷,TAPP在双侧、复杂及隐匿疝的手术中更为适用,尤其适合处理难复性及嵌顿疝[8-10]。与Kugel术相较,TAPP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时间往往比Kugel术稍长,不过行双侧疝修补时由于无需增加切口,可缩短手术时间,故TAPP与Kugel术手术时间相近;腹腔镜下TAPP伤口更小,在镜下操作可避免盲目分离,对于修补疝环缺损≤4 cm的腹股沟疝无须固定补片,可避免缝扎补片对骨膜和神经造成损伤,使术中损伤减轻,而且TAPP无须解剖腹壁全层及腹股沟管结构,可减小损伤及之后的瘢痕化,最终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减轻术后疼痛[11-14]。戚峰等人[15]研究结果中显示,腹腔镜TAPP手术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0.05±2.54)h,住院时间为(3.92±1.18)d, 与 Kugel手术患者 (20.74±4.39)h、(5.14±1.42)d 相比明显更低;术后 24 h 的 VAS 评分(2.27±0.97)分也明显低于Kugal手术患者(2.56±1.03)分。该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B组手术时间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为(9.85±3.27)h、(2.08±0.43)d,均比 A 组(15.63±4.15)h、(5.29±1.54)d 明显更短,B 组术后1 d、术后 3 d 的 VAS 评分为(2.98±0.42)分、(1.36±0.28)分,均比 A 组(3.39±0.47)分、(2.64±0.39)分明显更低,与上述研究结果相近。

腹股沟疝手术后常见血清肿、皮下瘀斑、异物感等并发症,其中血清肿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由于TAPP要求尽可能将所有疝囊完整剥离,而对于病程长、疝囊大的患者常伴随疝囊颈部炎性增生,增加了精索分离难度,而Kugel术中更容易对远端疝囊进行处理,血清肿发生率相对较低,而其他并发症上TAPP的发生率相对更低。该研究结果中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腹腔镜下TAPP与Kugel术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TAPP与Kugel术治疗腹股沟疝均具有较高的效果与安全性,腹腔镜下TAPP更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疝的补片疝囊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PLGA/PP复合补片的体外降解及防粘连性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联合腹股沟小切口治疗特殊类型腹股沟疝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用于应对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经编补片研究进展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1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