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

2020-06-11郑见龚海荣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导管

郑见,龚海荣

江苏省徐州仁慈医院麻醉科,江苏徐州 221000

外科麻醉领域中,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以及局部浸润等区域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麻醉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临床越来越研究显示,以上麻醉技术在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缓解围术期应激反应、镇静以及镇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2]。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不仅能够确保麻醉操作过程中准确定位,同时还能将局部麻醉药物用量减少[3-4]。鉴于此,该研究主要针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选取2015年1月—2019年7月在该院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选取96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选取9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情同意;②确诊为髋关节疾病;③ASA为Ⅱ~Ⅲ级;④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因严重视听障碍、心理疾病并或者精神障碍等原因导致无法将术后相关评估完成;②术前2周采用麻醉性镇痛药物或者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③术前存在心脑血管疾病;④过度肥胖;⑤存在髋关节手术史或者脊柱手术史;⑥中途退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 60~80 岁,平均年龄(71.05±3.28)岁,共48例,男性24例,女性2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98±3.27)岁,共 48 例,男性 25 例,女性23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入室后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在彩色多普勒便携式超声仪(型号:SONIMAGE HS1)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操作,探头频率设置为3~6 MHz;常规消毒手术部位,患者采取仰卧位,消毒腹股沟区皮肤,将耦合剂均匀涂抹在超声探头上,将腔镜套套上,将超声探头放置腹股沟水平,然后再缓慢移动,将低回声股动、静脉找到,股神经的位置在髂筋膜深面、股动脉外侧,对股神经进行仔细辨别之后,进针位置选择在探头外侧平面,在超声下对针尖位置进行调整,发现针尖到股神经鞘时,将针芯取出,在超声下给予患者10 mL生理盐水置入,并将导管置入,确保导管超出针尖10 cm以上;回抽无血,并且在超声直视情况下观察到导管位置满意时,将导管妥善固定好,等到结束手术时,将一次性弹性镇痛泵连接好;喉罩置入,术中给予患者吸入七氟烷,泵注丙泊酚,同时间断性配合使用舒芬太尼,以此来对麻醉所需深度进行维持。

对照组:入室后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行常规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插管,给予患者静脉注射0.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5~1.0 mg/kg丙泊酚以及0.3 μg/kg舒芬太尼,以此来行麻醉诱导;以静吸复合麻醉麻醉维持,给予患者泵注丙泊酚,吸入七氟烷,给予其顺式阿曲库铵间断静注,维持BIS在40~49之间。

1.3 观察指标

麻醉效果:对比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恢复室停留时间。

镇痛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以及术后24 h时的VAS评分,总评分在0~10分之间,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5-6]。

不良反应: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切口感染、呼吸抑制以及恶心等。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更短(P<0.05),见表 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对比[(),min]Table 1 Comparison of anesthetic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min]

表1 两组麻醉效果对比[(),min]Table 1 Comparison of anesthetic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min]

组别 苏醒时间 恢复室停留时间 拔管时间对照组(n=48)观察组(n=48)t值 P值6.99±1.52 5.16±0.28 8.203 0.000 39.68±1.85 32.12±1.05 9.634 0.000 15.12±3.28 12.02±1.28 12.633 0.000

2.2 VAS评分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以及术后24 h时的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组别 术后2 h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对照组(n=48)观察组(n=48)t值P值3.39±0.85 1.92±0.25 9.633 0.000 2.79±0.88 1.56±0.52 12.633 0.000 2.15±0.26 1.12±0.35 9.633 0.000 1.35±0.18 0.72±0.09 8.126 0.000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7.08%(P<0.05),见表 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用来对髋部疾病进行治疗的常见手术方式之一,手术效果不仅和临床医生操作技能相关,同时和麻醉药物、麻醉方式的选择存在密切相关性[7-8]。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属于新型区域麻醉技术之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9-10]。在超声引导下,能将髋关节置换术中股神经等目标神经位置直观性看到,进而将穿刺针具体位置确定,将股神经阻滞之后,能够达到麻醉镇痛效果,将交感神经传导阻断,促使穿刺损伤减少[11]。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效果有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以及术后24 h时 VAS 评分分别为(1.92±0.25)分、(1.56±0.52)分、(1.12±0.35)分、(0.72±0.09)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理想,能有效镇痛,且安全性高。朱俊峰等[12]学者的研究也显示,观察组麻醉效果有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以及术后24 h时VAS评分分别为(1.1±0.3)分、(1.2±0.5)分、(1.7±0.7)分、(1.3±0.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该研究结果高度相似,进一步证明了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理想,能有效镇痛,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导管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