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超声在慢性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06-11陈源松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胸骨受检者心功能

陈源松

云南省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云南大理 671000

近些年,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饮食结构逐渐发生变化,临床慢性疾病发病率也逐渐增加[1]。因慢性疾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够明显,许多患者因此没有及时发现,进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对后期治疗难度及预后效果都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提高慢性疾病患者的确诊率对保障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此类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其中,心肌损害是十分常见的,心脏功能及其结构的变化还会进一步加剧心肌损伤,所以,慢性疾病患者的心脏功能评估至关重要[3]。该研究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于该院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的6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心脏超声在慢性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的6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为健康者(参照组),30例确诊为慢性疾病者(研究组)。参照组体检者中男17名,女13名,年龄40~77 岁,平均年龄(59.47±2.37)岁;研究组患者男 19 例,女 11 例,年龄 42~79 岁,平均年龄(60.13±2.09)岁,其中慢性心力衰竭者18例,冠心病者7例,心肌梗塞者5例。两组受检者在性别与年龄方面的数据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参照组均为健康体检者,无慢性疾病;研究组患者经过临床检查与诊断确诊为慢性疾病者;两组受检者均明确该研究的目的和方法,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心肝肾肺功能严重衰竭者;免疫系统障碍者;精神疾病或者精神异常者;凝血功能障碍者;遗传性代谢疾病者。

1.3 方法

选择超声诊断仪(GE-LOGIQ7),将探头的频率调至为5 MHz,在对受检者进行检查前,需要将对比度和灰度依次调节,进而完整地将心脏近远区显示出;接着,调整受检者体位,使其保持仰卧位,负责检查的医生在受检者的右侧站立,使用左手把持探头,将其放在受检者胸骨旁边的位置,当左心室长轴切面时,其探头需位于胸骨左侧边缘3/4肋间,而右胸锁关节到左乳头连线后可呈现平行的状态[4];当扫描心尖区时,则需调整受检者体位,使其保持左侧卧位,将探头放在胸骨上方,并垫高其肩部;在对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进行扫描时,其扫描平面需要和左心室长轴保持垂直的状态,并保证左肩和右肋弓可平行连线;在对心尖四腔切面进行扫描时,应将探头放于剑突的下方,且声束需向上倾斜[5];在对胸骨旁二尖瓣左心室的短轴切面进行扫描时,应在胸骨左侧边缘3~4肋间放置探头;在对主动脉弓长轴和短轴切面进行扫描时,则应在胸骨上窝处放置探头,其探头顶端指向心脏,然后旋转90°方可[6];最后需要详细观察心脏整体形态与其结构所显示的二维图像,在系统对各个数据的分析处理后获得超声检查结果。此外,在对受检者施以超声检查时,应认真观察其心脏每一房室的状态,将其心脏指标予以比对。

1.4 评价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受检者心功能情况,包括左心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end diameter,LVDD)、 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 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左房前后径(Ejection diameter ventricular,EDV)、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E 峰/A 峰(E peaak/A peak,E/F)。

1.5 统计方法

在该次研究结束后,将两组受检者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的表示用(),并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受检者施以心脏超声检查,可知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研究组患者在LAD、LVDD、LVPWT、EDV、IVST方面的数据均明显高于参照组,而LVEF和E/F方面的数据则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组别参照组(n=30)研究组(n=30)t值 P值LAD(mm)LVDD(mm)LVPWT(mm)LVEF(%)EDV(%)IVST(mm) 30E/F 30.11±3.94 38.01±4.23 7.485 0.000 44.37±3.99 52.03±4.15 7.288 0.000 8.25±1.34 11.82±2.98 5.984 0.000 64.12±5.09 53.26±4.25 8.970 0.000 95.48±17.14 151.26±19.13 11.895 0.000 8.16±1.41 12.01±2.04 8.503 0.000 1.31±0.21 0.65±0.17 13.370 0.000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超声在慢性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评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操作简单、价格合理的特性使其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利用心脏超声中的转动探头能够判断患者血液流动情况是否正常、心脏内部结构及搏动情况是否健康,在诊断期间还可消除诊断创伤对患者产生的困扰,进而完整且准确地呈现患者心脏功能、大小及结构[7]。以心力衰竭为例,该病属进行性病变,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诱因,其病发率和致死率极高,所以低慢性疾病患者如果能做到及时诊断、尽早治疗,便可大幅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生存率[8]。

心脏超声具有无创、实用和便捷的特点,且安全性较高,能够全方位检测到患者心脏具体的运行机能,主要包括心脏全部房室腔的大小,房室壁的厚度,心脏瓣膜的开启和关闭状态,左心室收缩、舒张、射血功能,还有肺动脉压力等。心脏超声对患者心功能的整体状况具有综合性评价,且精准性高,可以为医生提供心脏运动的详细信息,判断患者病情发展进度,辅助其作出最终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此外,心脏超声在诊断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展现了尤为显著的诊断重复性,医生可以凭借最终检测结果所反映出的数据结合患者心脏的具体表现加以客观分析[9]。总的来说,临床对于慢性疾病患者开展心脏超声工作,可以全面评估其心脏功能,同时准确反映机体心脏内腔基本情况,并提供有关慢性病相关资料,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准确、科学的判断依据。刘振通[10]研究中表明,以心脏超声对健康者和慢性疾病患者施以检查,可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其LAD、LVDD以及LEVF水平分别为 (49.65±8.16)mm、(52.51±5.38)mm 以及(38.37±10.45)%,与健康受检者 的 各 项 水 平 (21.85±6.52)mm、(48.06±5.78)mm 以 及(67.52±10.44)%,具有显著的差异,表明心脏超声能够更全面的检查到慢性疾病患者的心功能情况。该研究通过对两组受检者施以心脏超声检查,可知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研究组患者在 LAD(38.01±4.23)mm、LVDD(52.03±4.15)mm、LVPWT(11.82±2.98)mm、EDV(151.26±19.13)%、IVST(12.01±2.04)mm方面的数据均明显高于参照组,而LVEF(53.26±4.25)%和 E/F(0.65±0.17)方面的数据则明显低于参照组,其研究数据与刘振通的数据基本一致,表明心脏超声能够更为直观地反映出慢性疾病患者的心脏瓣膜病变的情况,可将其心脏结构清晰显现,便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予以判断,进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诊疗方案。

综上所述,慢性疾病患者及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能够全面地反映出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胸骨受检者心功能
心脏直视手术胸骨正中切口胸骨固定闭合的策略探讨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胸骨柄体脱位一例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成人心脏手术胸骨正中入路术后胸骨闭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板型胸骨固定系统与爪型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手术中胸骨固定中应用效果比较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