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异常拱高的原因分析
2020-06-11齐国武
齐国武
兰州普瑞眼科医院屈光手术科,甘肃兰州 730030
研究称[1]我国人群近视发生率为58%,其中约1%~2%为高度近视。目前越来越多人接受屈光手术治疗以将视力提高、免除戴镜的麻烦。眼专科医院开展较多的术式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植入术)和角膜屈光手术,前者有后房型屈光晶状体与植入式接触镜,即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之分。近年来近视眼治疗中广泛使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使屈光不正患者裸眼视力明显增强,但对于超高度近视或合并干眼症、角膜薄及大瞳孔者该术式使用受限,且研究称[2-3]若近视眼>10.00D,该术式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均受限,术后对比敏感度会呈降低趋势而球面相差呈增长趋势,降低术后视觉质量。ICL术即将角膜完整性得以保留的情况下在后房植入具有屈光度的人工晶状体,同时将晶状体调节功能保留下来,故而被广泛用于治疗高度近视。ICL植入术中人工晶状体放置位置为自然晶体与虹膜间,晶体襻作用在睫状沟内固定晶体,与自然晶状体间存在间隙,防止接触于自然晶状体后出现摩擦导致白内障,而该间隙即被称作拱高,即自然与人工晶状体表面的垂直距离,可作为手术安全性评估的关键指标[4],拱高异常可能会导致系列并发症,降低视力。现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患者60例(118只眼),分析ICL植入术后异常拱高原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纳入对象为该院就诊的近视患者60例 (118只眼),均行ICL植入术。纳入标准:屈光度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年龄为18~45岁;角膜水平直径在10.6 mm以上,前房深度在2.8 mm以上;未合并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眼睑病变及白内障等眼部疾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在2 000个/mm2以上;虹膜与瞳孔功能无异常;自身晶体处于透明状态,且形态、位置及眼压均无异常;排除合并眼部疾病及全身系统性疾病或自身状态较差者。所有患者均知晓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6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为18~44岁,平均年龄为(27.2±6.4)岁。
1.2 手术方法
术前2周所有患者均接受虹膜周围切除术,术前20 min开展3次缩瞳处理,使用匹罗卡品。人工晶状体产自瑞士,为新型中央孔型ICL V4c,晶体型号与度数使用STAAR公司专用公式获取。指导患者平卧,取颞侧位,穿刺刀做3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于颞侧,透明质酸钠注射后于切口放入注射器前端,于近虹膜平面缓慢注入ICL,晶状体位置确定经由晶状体前表面标志。将辅助切口做出,旋转调整钩以在后房置入ICL,使前房黏弾剂充分置换于BSS液,对ICL位置予以确认后将卡巴胆碱注射液注入以行扩瞳处理。5~6次/d局部滴眼,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术后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测量数据包括术前中央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角膜水平直径(即白到白,WTW)、平均角膜曲率(Km)、前房容积(ACV)、SE(等效球镜)等指标,应用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测量术后拱高。
1.4 统计方法
对该组获取的数据开展处理,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t检验开展组间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依据拱高测量数据大小划分为3组,拱高<250 μm即低拱高组(22眼),拱高在250~750 μm间则为中等拱高组(86 眼),拱高>750 μm 则为高拱高组(10 眼),3 组术前测量数据见表1,可见低拱高组ACV<中等拱高组<高拱高组,低拱高组ACD<中等拱高组<高拱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拱高组WTW、AL均大于其他两组,而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SE、Km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术前测量数据()Table 1 3 groups of preoperative measurement data()
表1 3组术前测量数据()Table 1 3 groups of preoperative measurement data()
测量指标 低拱高组(22眼)中等拱高组(86眼)高拱高组(10眼) P值年龄(岁)AL(mm)WTW(mm)ACD(mm)ACV(mm3)SE(D)Km(mm)26.7±6.8 26.39±1.52 11.46±0.30 3.01±0.24 167.5±26.7-9.48±3.08 44.20±1.74 26.1±6.0 26.95±1.69 11.61±0.32 3.20±0.26 189.3±28.3-9.20±2.98 43.86±1.50 27.2±6.3 28.05±2.47 11.84±0.28 3.43±0.25 213.7±29.5-10.75±5.11 43.92±1.14 0.814 0.029 0.000 0.000 0.000 0.617 0.374
3 讨论
ICL植入术后异常拱高比较常见,而拱高是手术安全性的具体表现,拱高过低或过高均密切关联于术后并发症。如术后拱高过高可能致使人工晶状体前顶虹膜后诱发房角关闭或狭窄、前房变浅、接触于角膜损伤角膜内皮或相互摩擦于虹膜导致虹膜色素脱失甚至诱发色素播散性青光眼;拱高过低则可能致使自身与人工晶状体间接触摩擦后致使散光型人工晶体位置不稳后出现轴位旋转或晶状体浑浊等,均对视力产生影响[5-7]。研究称[8-9]ICL植入术的成功性直接受术后拱高与屈光度影响,拱高适当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目前公认的拱高范围为250~750μm,多数患者接受ICL植入术后拱高均比较理想,但也时常发生拱高过低或过高的现象。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极端拱高情况,需二次手术将晶体型号更换,导致患者经济负担与心理负担加重,眼内炎感染风险也相应增加。因此要细致分析ICL植入术后异常拱高原因,以将临床晶体更换率降低。
李娜[10]在其研究中选取行ICL植入术的96例(186眼)患者,同样依据术后拱高划分为低拱高组、中等拱高组与高拱高组,结果 ACD 数值分别为(3.00±0.22)mm、(3.17±0.24)mm 及(3.41±0.24)mm,可见低拱高组平均 ACD 浅于中等拱高组与高拱高组,得出拱高线性相关于ACD、AL及WTW等指标,并以ACD影响最为显著。该组研究后发现低拱高组 ACV (167.5±26.7)mm3<中等拱高组 (189.3±28.3)mm3<高拱高组 (213.7±29.5)mm3, 低拱高组 ACD(3.01±0.24)mm<中等拱高组 (3.20±0.26)mm<高拱高组(3.43±0.2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拱高组WTW、AL均大于其他两组,而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ICL术后异常拱高与ACD、AL及WTW有关且以ACD影响最大,与上述报道一致。ICL型号参数主要经由ACD与WTW计算出来,WTW即角膜3:00-9∶00位白到白距离,测量方法包括设备与人工测量,测量方法不同WTW数值也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测量设备后需将误差考虑在内,即使测量结果准确性高也不能单纯依据其数值来选择ICL直径,还要结合ACD等数值。ACD即角膜后与晶状体前面的距离,当白到白处于临界值时若ACD较深则对较大型号予以选择,反之则选择小型号,因此ACD直接影响术后拱高。研究称[11]ACD每变化1 mm拱高相应变化为16 μm,WTW每变化1 mm拱高变化为0.238 mm。该组研究得知ACD越浅则拱高越小,可对前房较浅患者角膜与人工晶状体距离予以保证。AL也会影响术后拱高,虽然影响不及ACD但也不容忽视。研究称[12]眼轴增加1 mm则会增加拱高约26 μm,术后拱高正相关于AL长度,可能原因在于眼轴正常后患者自然晶状体会出现后移现象。
综上所述,ICL植入术后异常拱高与 ACD、AL及WTW有关,以ACD影响最大。但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ICL植入术后拱高,还需未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