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期及青春期后女性痤疮患者卵泡期性激素水平分析

2020-06-11丁华强马丽俐钟良瑞沈巍沈思怡柏忠涛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皮脂腺睾酮雄激素

丁华强 马丽俐 钟良瑞 沈巍 沈思怡 柏忠涛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临床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皮损为特点,愈后可能留下色素沉着、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痤疮病因较为复杂,临床上对痤疮患者进行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存在差异性。本文探讨性激素水平与青春期及青春期后女性痤疮发生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 年7 月至2018 年2 月本院女性痤疮患者293 例及健康体检女性124 例,按照年龄分为15~25 岁青春期女性(A 组),26~35 岁青春期后女性(B 组)。其中103 例女性青春期痤疮患者为观察组A,44 例健康青春期女性为对照组A;190 例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为观察组B,80 例健康青春期后女性为对照组B。观察组A 与对照组A 及观察组B 与对照组B 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纳入标准:符合痤疮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5~36 岁;性别女性。排除职业性痤疮、药物性痤疮患者;妊娠哺乳期女性;近半年曾使用避孕药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其他影响内分泌的药物;患有内分泌疾病者。

1.2 检测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于月经第2~7 天抽取外周静脉血5ml,待检血清上机(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后,仪器将自动进行检测分析,对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测定。检测项目:雌二醇(E2,正常值21~251pg/ml)、孕酮(P,正常值0~0.3ng/ml)、睾酮(T,正常值0.11~0.57ng/ml)、促黄体生成素(LH,正常值1.80~11.78mIU/ml)、促卵泡生成素(FSH,正常值3.03~8.03mIU/m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软件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 组痤疮患者与健康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A组痤疮患者与健康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s)

表1 A组痤疮患者与健康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s)

组别 E2(pg/ml) P(ng/ml) T(ng/ml) LH(mIU/ml) FSH(mIU/ml) E2/T观察组A(n=103) 37.76±17.08 0.34±0.23 0.40±0.22 5.50±1.76 4.68±2.77 106.00±56.40对照组A(n=44) 42.25±21.67 0.37±0.26 0.34±0.10 5.17±2.35 5.17±2.46 129.78±66.99 t值 -1.344 -0.571 1.840 0.940 -0.997 -2.211 P值 0.181 0.569 0.068 0.349 0.320 0.029

2.2 B 组女性痤疮患者与健康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B组女性痤疮患者与健康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s)

表2 B组女性痤疮患者与健康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s)

组别 E2(pg/ml) P(ng/ml) T(ng/ml) LH(mIU/ml) FSH(mIU/ml) E2/T观察组B 46.96±27.99 0.41±0.37 0.42±0.21 5.11±2.17 5.34±6.57 129.49±84.75对照组B 51.06±23.78 0.41±0.24 0.35±0.15 4.72±2.61 4.74±2.08 166.77±91.29 t值 -1.147 -0.014 3.251 1.269 0.796 -3.225 P值 0.252 0.989 0.001 0.206 0.426 0.001

3 讨论

痤疮发病因素复杂,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痤疮丙酸杆菌定植、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炎症介质释放等相关[1]。此外,遗传易感性、激素水平、饮食及压力[2]等因素对痤疮发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性激素水平的异常表达及其调控作用是目前主要关注的作用机制,被认为是导致痤疮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3]。

在性激素中,雌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统生长发育的基本保证,尤其在女性青春期性成熟和妊娠过程有关键生理作用[4]。雄激素可刺激皮脂腺细胞分泌皮脂,人体血液中主要的雄激素为睾酮,女性睾酮主要来于肾上腺分泌[5]。孕酮能促进女性生殖系统和胸腺的生长发育并维持妊娠;LH 则参与黄体的生成与维持,并与FSH 共同促进卵泡发育和成熟,促进发育成熟的卵泡分泌雌激素及排卵,参与正常月经的形成。本资料各组性激素血清标本采集于卵泡期。E2 水平在正常月经初期处于较低水平,后稳步上升至排卵前达到最高,卵泡期时测量 E2 处于相对低水平状态,相对稳定,便于比对。孕酮、促卵泡生成素及促黄体生成素等此时皆处于相对稳定水平。本资料中未发现青春期女性痤疮患者与对照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但E2/T 比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青春期女性痤疮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相对降低,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有关;青春期女性性激素水平的失衡,可能是痤疮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相关文献证实,E2/T 比值变化,雌雄激素的平衡失调在痤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

青春期女性性腺发育,内分泌系统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激素水平变化大,个体间差异显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但雌雄激素的改变与痤疮的发生一定有着密切关系,这为治疗痤疮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青春期后女性痤疮,即年龄>25 岁的女性痤疮,表现为青春期起病,持续到青春期后仍不消退,称为“持续性青春期后痤疮”;或表现为青春期后起病,称为“迟发性青春期后痤疮”[7]。其皮损一般较青春期痤疮重,多表现为结节、囊肿型痤疮。主要有内分泌因素、微生物因素、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免疫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以内分泌不平衡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本资料结果显示,青春期后女性痤疮患者的睾酮水平明显高于健康青春期后女性。提示青春期后女性睾酮水平的升高在痤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报道称睾酮是皮脂生产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当睾酮水平升高时,皮脂腺活性增强,皮脂分泌旺盛,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堵塞管腔,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增多,导致炎症进展而促进痤疮发病[8-9]。当睾酮水平降低至正常值后,痤疮皮损亦会相应好转[8]。青春期后女性痤疮患者E2/T 比值较健康青春期后女性显著降低。提示雄激素水平相对上升,雌激素水平相对下降,也是导致女性痤疮持久不退的主要因素[10]。与研究结果类似,国内外皆有报道雄激素的调控是痤疮发生,特别是青春期后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11-13]。雄激素不仅调节皮脂的合成,且影响痤疮的炎症反应[14]。雌激素则可通过对脑垂体功能抑制而抑制皮脂分泌,使卵巢以及肾上腺雄激素的产生不断减少,使血清中活性雄激素浓度降低[15]。因此,青春期后女性痤疮可被认为是皮肤雄激素化的一种表现。

在痤疮临床治疗过程中,维持体内雌雄激素相对平衡,降低皮脂腺分泌对痤疮的防治十分有利。青春期女性内分泌系统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并不适合激素药物治疗;同时,睡眠、饮食[16]等因素也会对青春期女性痤疮的发生发展造成影响。因此,青春期女性痤疮患者可通过改变饮食、作息等生活方式调整雌雄激素平衡,及中西药联合调理[17]等方式改善痤疮。青春期后女性痤疮患者可以抑制雄激素,促进雌激素为治疗方向,使用抗雄激素药物治疗痤疮,尤其对雄激素水平有偏高的患者非常关键。临床上,常用激素类避孕药如达英-35 与其他抗痤疮药物联合使用治疗青春期后女性痤疮[15]。中医多选用清泻肺热、调理脾胃等药物治疗痤疮,可双向调节患者体内雌雄激素水平,使痤疮患者血清雄激素水平的降低,雌二醇水平升高[18],进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皮脂腺睾酮雄激素
浅谈睾酮逃逸
男性50岁后雄激素还很旺盛是好还是坏
睑板腺囊肿常发作 须警惕皮脂腺癌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长了粉瘤一定要手术切除吗?
油性头发少梳多按
油性头发少梳多按
运动员低血睾酮与营养补充
中年男人也需要雌激素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