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RLS 视域下的小学低段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2020-06-11陈蓓
陈 蓓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附属澎雅小学)
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简称PIRLS)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发起的,对8 到10 岁学生的阅读素养进行全球性比较研究的项目。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分别于2001 年和2006 年参加了PIRLS 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了相应的一系列措施,使得两地学生的阅读素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香港从全球第14 名跃居第2 名,台湾则从全球第22名跃居第8名。笔者基于PIRLS视域,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现状,借鉴参考港台经验,尝试运用多元策略,帮助低段儿童提升阅读能力,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现状分析:第一学段儿童阅读遇到的问题
第一学段的儿童对新鲜的世界有着无穷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他们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但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会碰到以下一些问题:
1.阅读能力较低,择书难
第一学段的儿童识字量较低,理解能力较弱,自主甄别图书的能力较低。一部分家长受自身水平限制,缺少为孩子选择图书的能力;而部分教师推荐的书籍数量较少,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能满足学生一学期阅读量的需要。据笔者观察,第一学段的儿童阅读的大多是漫画类书籍,更甚者是一些毫无营养的搞笑类书籍。阅读此类书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孩子的识字量,但对培养孩子的语感、提高孩子的审美鉴赏能力毫无益处。
2.阅读数量较少,缺重视
大多数第一学段的儿童的课外阅读数量极少。一方面,尽管所有班级都设有图书角,但是图书翻阅的情况并不乐观,教师缺少评价反馈的意识;尽管部分教师每天都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但缺少有效监督和指导的途径,学生是否完成全靠自觉与家长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忙于工作,缺乏对于阅读的重视,自身的阅读时间就极少,家庭藏书量也不多。
3.阅读质量较差,无积累
大多数第一学段儿童喜欢浏览书籍中的配图,对文字则走马观花一扫而过,甚至视而不见。即便是一些识字量较大的儿童,也只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口气读完整个故事情节,读完之后也不会细细品味和深入思考,而是将书盖上已读的印章,丢在了一边。《语文课程标准(2011)》要求第一学段的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但这样的阅读过程对于他们而言,只是多知道了一个故事,阅读效果较差,在语言的积累、信息的提取和思维的锻炼上进步甚少。
4.阅读方式单一,少交流
第一学段的儿童天真热情,活泼开朗,他们常在课间交流喜欢的游戏和玩具,却极少交流喜爱的书籍。也甚少有家庭能够将亲子阅读纳入每日行程,家长们大都忙于工作,很少加入孩子们的阅读过程。阅读对于儿童来说,常常是一个一个人独自完成、缺乏交流环节的活动,长此以往,可能会削弱儿童的阅读兴趣。
二、策略研究:基于PIRLS 视域指导第一学段阅读
笔者基于教学实践,尝试运用PIRLS 阅读素养理念来指导第一学段儿童开展课内外阅读,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
(一)参考PIRLS 阅读目的,明确“读什么”
图1 PIRLS 阅读目的
阅读素养与阅读目的直接相关,如图1所示,PIRLS 将阅读目的分为“为文学体验而阅读”和“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两类。为文学体验而阅读,指的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置身于文本中的事件、环境、行为、结果、角色、氛围、情感和观点中,并享受语言本身所带来的美感。为获取信息而阅读,则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认知与观点。前者以散文、叙事类文学为代表,后者以新闻、科普类文学为代表,两种类型的文本在PIRLS 测评中各占50%。由此可见,学生应当广泛阅读两类文本,开阔视野,积累沉淀,不可偏废。
1.罗列学期书单,提供阅读书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儿童“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为学生的阅读选择和阅读数量指明了方向。教师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指导,参考PIRLS 阅读目的,基于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与阅读现状,罗列具体的学期阅读书单,以解决择书难的问题。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为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差距较大,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已经能够流畅地阅读整本纯文字的童话故事,而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偏爱文字量较少的绘本。男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更喜欢阅读动物、科幻类的文学作品;女生文静腼腆,想象力丰富,对童话、寓言故事情有独钟。笔者根据班级现状,充分参考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的推荐书目,并前往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与杭州市图书馆广泛查阅了儿童类书籍,拟定了新学期的阅读书单:
图2 二年级上学期阅读书单
首先,笔者参考了江干区必读书目,将二年级上学期必读的《兔子坡》和《没头脑与不高兴》列入了新学期第一个月的阅读计划。其次,笔者考虑到识字量差距较大的现状,将两本分别荣获凯迪克奖和国际安徒生奖的《小黑鱼》绘本纳入书单,这两本绘本文字量较少,适合识字量较少的儿童进行兴趣阅读,不会因为太难而导致他们对阅读望而却步;而《八仙的传说》与《罗尔德·达尔作品集》则适合识字量较大的儿童,他们可以在这两套丛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册或几册进行挑战阅读,充分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第三,《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部分中提出: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 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民族民间故事等都可以作为儿童的阅读书目。这类书籍在市场上数量很多,质量则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南京大学出版社的这套《中国神话传说》《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希腊神话故事》是由中南、华北、华东、东北、西北、西南六大片区的教研员联合审订的,书籍图文并茂,逐字注音,精心批注,并含有全书导读、阅读理解、知识小窗等板块,扫清了儿童的阅读障碍;好词积累、佳句仿写板块的设置,则让孩子们在快乐阅读的同时学会积累,是一套质量上乘、值得阅读的好书。因此,笔者也将之纳入了学期阅读书单。最后,笔者参考了PIRLS 阅读目的对科普类读物的要求,翻阅了窦桂梅与蒋军晶老师的推荐书单,将《西顿动物记》《奇趣植物科普绘本》《森林报》(少儿版)和《最美的四季科普》四套书籍纳入了新学期阅读计划,《森林报》是具备童趣性和新闻报刊性质的儿童读物,而其余三套则是兼顾科普性与文学性的绘本,四者均为彩图彩绘,采用了童话般的叙述方式,符合低段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心理特征,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套或几套进行趣味阅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2.加强家长重视,指导择书方法
教师罗列学期阅读书单,能够为第一学段的儿童明确阅读的一部分书籍。但仅阅读书单上的书目,范围太过狭窄,对于儿童的阅读需求来说,依然是不够的。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家长重视程度,调动家长积极性,并依据PIRLS 阅读目的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择书方法,重视两类文本的阅读,使家长参与、指导儿童的课外阅读。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活动,向所有家长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第一学段儿童的家长素养差距较大,有的家长非常重视阅读,家中的藏书极多;而有的家长则漠视阅读,认为第一学段的儿童年龄还小,识字量太少,阅读毫无必要,同时自身也忙于工作,很少阅读,未能给儿童带来正面的影响。意大利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阅读的敏感期是在4 ~5 岁,如果给4 ~5 岁的儿童阅读的机会,他们大都显得兴致勃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儿童的阅读开始得越早越好,开始得越早,阅读时的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发展也越有利。阅读对第一学段的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家校交流平台,向家长传授选择图书的方法。大部分家长在选择儿童书籍时是非常盲目的,仅根据儿童自身的阅读兴趣或者是书店的推广广告来进行择书,无法分辨书籍本身的阅读价值。诚如儿童阅读推广人阿甲所言:“童书有很多,但值得一读的好书并不多。”家长应当为孩子选择历经时间考验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以此来壮阔儿童的精神世界,提高儿童的审美品位。那么,如何选择经典儿童文学呢?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认为,我们可以依据儿童文学领域奖项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这两条线索来寻找。世界上较为著名的儿童文学领域奖项有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和美国凯迪克奖。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是世界儿童文学界公认的最高荣誉,被称为“小诺贝尔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与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齐名,是由美国图书馆儿童服务学会于1922 年为纪念纽伯瑞而创设的奖项,对世界的儿童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美国凯迪克奖则是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美国图画书奖项,堪称图画书的“奥斯卡”,该奖项非常重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创意性,从其评选出来的每一本得奖绘本作品中我们都能够看出其重视寓教于乐的理念。国内较为知名的四大儿童文学奖项有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和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有英国的内斯比特、罗尔德·达尔;法国的圣·埃克絮佩里;美国的苏斯博士;日本的安房直子、椋鸠十、新美南吉;中国的曹文轩、沈石溪、黄蓓佳等。家长可循这两条线索,为孩子选择能读并且值得一读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参考PIRLS 阅读目的,在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向家长强调儿童报刊、趣味新闻浏览阅读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
最后,教师可设置家庭阅读档案,了解儿童的课外阅读书目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家庭阅读档案可记载儿童的课外阅读书目、阅读时间、阅读收获等信息,第一学段的儿童,尤其是一年级的儿童,会写的字不多,需要家长协助登记信息,这样既可以引起家长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又可以使学生定期回顾自己的阅读书目,累积成就感,增强阅读兴趣。教师收回家庭阅读单后,可以指导儿童的阅读,侧重两类文本的并行阅读,进行反馈落实。
图3 家庭阅读存折
对于第一学段的儿童来说,家庭阅读档案应当具有趣味性、游戏性的形式。如图3 所示,这是一份模拟存折形式的家庭阅读档案,存折以时间为计分单位,每10 分钟记为一分,每当孩子存满10 至15 分,便可至语文教师处兑换小礼品,这极大地吸引了儿童,提高了儿童的参与率,也培养了儿童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设计地图闯关类的家庭阅读档案,每个关卡设置一本读物,读完读物便可在关卡上登记自己的阅读时间、阅读收获,并获得一定的奖励刺激;动物养成类的家庭阅读档案也具备相当的趣味性,例如小龙的养成,龙头和龙尾是教师挑选的图片,而儿童阅读的书目是龙的身体,书目越多,身体也就越丰富。这样直观形象又富有趣味性的记录,对于第一学段的儿童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充分调动起儿童的阅读兴趣,而不会成为孩子的任务和压力。
(二)运用PIRLS 评估支架,学习“怎么读”
图4 PIRLS 评估支架
PIRLS 评估支架在两种阅读目的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四种阅读理解过程:关注并提取明确信息;直接推论;解释并整合信息和观点;评价内容、语言和文本要素。其中前两者为低层次阅读,后两者为高层次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儿童在阅读中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更侧重于PIRLS 中的低层次阅读。教师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运用PIRLS 评估支架,从课堂教学阅读方法和课外指导阅读策略两方面入手,指导第一学段儿童从低层次起步,学习如何阅读。
1.借助前置预习单,构建有效阅读课堂
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应当有所渗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第一学段的儿童识字量较少,基础较为薄弱;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理解思考能力有待提升。前置预习单能够成为第一学段儿童阅读的“拐杖”,有效指导他们自主开展阅读活动,在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中逐渐掌握阅读和思考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前置预习单充分了解学情,以学定教,构建有效的阅读课堂。
图5 《小蝌蚪找妈妈》预习单
前置预习单以潜移默化传授阅读方法为目的,在内容上可参考PIRLS 评估支架,引导儿童关注并提取课文中的明确信息,根据课文推导结果,充分开展低层次的思维过程,掌握低层次阅读方法。如图5《小蝌蚪找妈妈》预习单所示,第2 题能直接从课文中捕捉到的信息,一方面锻炼了儿童提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儿童的思考能力和概括能力的提高。根据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发展现状,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因此,前置预习单在充分引导低层次阅读的基础上,也可以指导儿童初步解释并整合课文中的信息、尝试评价课文内容和语言,激发低段儿童潜在的阅读水平。如图5 第3 题第三☆所示,题目能够引导儿童去思考课文中他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尝试品味课文词句。
前置预习单在形式上,首先应该考虑到第一学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突出趣味性,如图5 第2 题,以“图画”促理解,比文字描绘更能吸引儿童的兴趣,帮助儿童具体生动地理解课文内容。其次,前置预习单应该具有层次性的步骤,让学生的课前自主阅读有方法可循,有境界可升。例如图5 的“初读记生字→再读知大意→三读品词句→四读会博览”,充分运用了陶继新教授的阅读四法:诵读、浏览、精读、博览,在诵读中识记生字,在浏览中掌握大意,在精读中品味词句,在博览中开阔眼界;体验在一轮又一轮的阅读过程中加深,阅读思维的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在前置预习单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充分地了解学情:班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哪些同学在直接提取信息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哪些同学已经能够较为准确地提取信息,在高层次阅读上拥有发展空间。教师而后能够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据笔者教学实践,大部分第一学段儿童能够较为顺利地进行低层次阅读,但在高层次阅读上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适当的拓展,带领学生走向高层次的体验,尝试解释并整合信息观点,评价内容、文本和语言要素。通过教学实践得知,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的拓展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信息,而情感体验则有助于学生评价内容和语言要素。首先是作者背景的拓展,部编版教材收录了许多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对作家的解读,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其次是创作背景的拓展,部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往往只能停留于表面的认识,而不能进行深入的体悟,无法感受文本的情感并给予评价。教师可以运用诗意而富有童趣的语言,带领儿童踏入课文写作的时代,深入感受课文。例如一年级下册的《池上》这首古诗,笔者运用了创作背景的导入方法,和学生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这首古诗的作者是白居易爷爷,唐代非常著名的一位诗人。白居易爷爷很喜欢荷花,他有一座私家庄园,那里有书有酒,有竹有石,有琴有鹤,有桥有船,还有一口很大的池塘,白居易爷爷就在池塘里种满了荷花。夏天到了,在一个莲花盛开的午后,白居易爷爷靠在石头上,正一边喝酒,一边写诗,忽然,池塘那边传来了哗啦哗啦的声音,是谁来了呢?”这样的导入使得学生贴近了文本,感受到了古诗的情境以及诗人和小娃双方的快乐。再次是情感体验的拓展,第一学段的儿童阅读有限,在准确理解句子情感上存在障碍,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与课文文本相关的课外材料,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
2.设计图表阅读单,深化课外阅读理解
诚如温儒敏教授所言:“语文教学的效果好不好,不能只看课内和考试,很大程度上要看课外,看是否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倡儿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第一学段的儿童课外阅读质量较差,少积累、少思考,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课堂的教学外,可依据PIRLS 评估支架,设计图表式的阅读单,培养儿童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与习惯的同时,有效深化儿童的课外阅读理解能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图表阅读单应当有不同的指向。为文学体验而阅读的文学类作品,阅读单应侧重于语言的积累,引导儿童对人物、语言、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评价,并辅之以提取信息的训练。如图6 所示,这是两本《小黑鱼》的对比阅读单,积累词语和佳句是阅读单的重点,与传统意义浮于表面的摘录好词佳句不同,阅读单要引导儿童去思考为什么喜欢这个词语、这个句子,避免敷衍式地完成作业。第一学段儿童认知水平有限,思考原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不对回答提出过高要求的基础上,可以给出例子,为儿童搭建思考支架,指明思考的方向,使儿童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四读:写感悟”则是高层次阅读的要求,引导儿童去评价小黑鱼的形象。由于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此题可以作为挑战题,一方面可以引起儿童的思考兴趣,另一方面也不至于让儿童产生抵触情绪。“初读:理脉络”则是低层次阅读的训练,儿童带着题目进行阅读,在理清脉络的同时进行明确信息的提取,能够增强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信心。
图6 《小黑鱼》阅读单
为获取信息而阅读的科普类作品,阅读单则应该侧重于低层次阅读,教师设计时,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将作品的框架以及每个板块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引导儿童进行明确信息的提取。如图7《最美的四季科普·春》阅读单所示,这本书通过三大板块,展示了春天的世界:春天的大自然、春天的动物和春天的日常生活;每个板块中都有春天的颜色、声音和味道。通过阅读单的引导,儿童能够大致掌握作品的内容,并初步学会分类概括,提取所需信息。
图7 《最美的四季科普·春》阅读单
阅读单可以配合班级的学期阅读计划而设,学生在阅读完推荐书目后填写阅读单,进行阅读思维能力的锻炼,从低层次阅读起步,逐步过渡到高层次阅读。教师可以将阅读单粘贴于教室宣传栏内,请学生自由浏览别人的阅读单,在不同回答的交流碰撞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图8 学生阅读单成果
(三)结合PIRLS 阅读影响因素,打造联动的阅读环境
图9 PIRLS 阅读影响因素模型
如图9 所示,PIRLS 研究成果表明,影响阅读学习的因素除了课堂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外,还包括学校、家庭以及国家、社会等多方面的背景。由此可见,第一学段儿童阅读素养的养成不应局限于家庭与教室里面,国家、学校和社区应该多方联动,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1.争取社区支持,提高图书翻阅率
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是共享的,阅读也应当共享。我国台湾在参与了PIRLS 评估项目以后,借鉴外国经验,开展了“爱的书库”活动,号召全民关注儿童阅读。“爱的书库”建立了专业的选书机制,并根据年龄对图书进行分类;建立图书交流机制,鼓励阅读资源循环流动。在“台湾阅读文化基金会”的支持下,“爱的书库”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台湾共有148 个“爱的书库”。此外,有关部门也利用行政影响力,号召社会捐款或直接采购图书捐赠,极大地扩充了“爱的书库”。同样,我国香港也采用建立“香港教育域”的模式,争取社会支持,广纳社会教育资源,实现了书籍的流通。杭州市的小区里,书屋随处可见,但据笔者观察,除了大型图书馆,社区书屋里的图书使用率并不高。学校可以向港台学习,积极主动地争取学校周边的社区书屋的支持,实现图书资源多元化,提高图书翻阅率,共建阅读分享平台。
2. 建立阅读校园,加强校际交流
在争取社区支持的基础上,学校也可以通过设置语文节、成立阅读月、举办阅读嘉年华等活动,建立阅读式校园,提升校园的阅读文化氛围。如图10 所示,笔者所在的小学便在教室外张贴了由教师推荐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儿童在课间嬉戏玩耍时可以看到图书简介,如感兴趣便可在学校图书馆借阅;在推荐书目的基础上,学校还在放学等候的地点设置了“每周一书”小栏目,来来往往的学生与家长都可以看见定期更新的书目推荐;与此同时,学校还为第一学段儿童举办了“快乐语文 魅力校园”的语文节活动,在每个班级里推选一位“小书虫”和一个“书香家庭”,张贴在学校的大门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第一学段的儿童及其家长对阅读的重视,培养第一学段儿童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图10 提升校园阅读文化氛围的活动
在创设阅读校园的基础上,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彼此的图书资源和教学资源,并开发深化合作方式,比如学校之间可以举办校际的低段阅读教学联谊活动,共同思考阅读教学的改进与创新,从而促进区块的校园阅读风气的形成。
3.搭建网络平台,拓宽分享方式
图11 基于微信小打卡的阅读交流平台
在社区与学校双重联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积极搭建网络分享平台,在家校共育阅读习惯的同时,解决儿童阅读交流方式单一的问题。如图11 所示,笔者借助微信小打卡程序,创建了班级阅读成长日记,鼓励小朋友每天在小程序里分享自己的阅读书目、阅读时间,阅读水平较高的小朋友还可以用视频拍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此同时,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也能够看到同伴的阅读日记,进行鼓励性质的点赞,如果阅读同一本书籍,还能在评论区进行交流互动。在运用小打卡程序后,班级的家庭阅读氛围明显浓厚,教师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参与其中,对小朋友进行指导,可供一线教师参考。
小结
第一学段的儿童由于识字量的限制和生活经验的匮乏,在阅读上存在着一定的障碍,社会、学校和教师可基于PIRLS 阅读素养理念,借鉴经验,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帮助儿童从低层次阅读起步,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能力,为中高段的高层次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论文由于时间和地域及笔者的知识所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希望以后能够持续地进行研究、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