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2020-06-10徐芳芳
徐芳芳
【内容摘要】相对于固定的知识,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更为重要。具备思维能力,学生就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本文针对初中语文阅读课上如何通过有效手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展开研究。主要运用资料查阅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实验表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有诸多途径,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着手优化,如创设教学情境、立足文本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实施激励评价,均有利于促进目标实现,使学生在获得文本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教学 思维发展与提升
前言
作为人的智力核心因素,思维能力是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未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中会自觉、主动地思考问题,做到真正消化知识,而且对事情的判断灵活且迅速,逻辑性和创造性也比较强,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能够提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见解。新编的教材中,也基于这一点对课本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加上新课改反复强调教育教学要做到知识与技能双管齐下,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更要让学生做到“会学”。故此,笔者结合新课改要求,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就如何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为导向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展开研究,旨在推动初中语文教育事业长远发展,也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有效導入,激发学生阅读动机
学生若是不愿意阅读,思维就处于停滞状态,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这种情况下,难以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所以,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产生阅读欲望①。而情境创设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文本内容创设情境,通过情境吸引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思维保持在活跃状态,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分析《皇帝的新装》一文之前,教师可以先按照课文内容编写课本剧,然后找几个课后有时间的学生进行课本剧排练。在课堂上,教师再让这几个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将“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以情景剧的方式展示出来。在这个情景剧的吸引下,学生认真的观看,并且被其中的人物、场景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代入角色。这样的情境化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动机,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为接下来的课堂提问、合作交流打好基础。除了这种借助现代化技术创设的可视化情境,教师还可以根据生活内容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如学习《雨的四季》《春》《秋天的怀念》等课文时候,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接下来要阅读的课文产生亲切感,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又如,教师还可以抓住初中学生性格活泼、喜欢表现的特点创设表演情境等。通过这些途径唤醒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和热情,为接下来学生发动思维、主动思考奠定基础②。
二、注重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要想实现对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培养,教师必须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换言之,教师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而不是被动地等着教师灌输现成的讲解或者所谓的标准答案。这就需要有问题进行引导。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一步步开启思维,跟着问题去阅读。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还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想法、观点③。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样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在分析《范进中举》一文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解这篇文章之前,结合课文设置若干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阅读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从而真正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专注。更重要的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会一边获取信息,一边结合问题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处理,这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譬如,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一,范进多年屡试不第,这次中了举人,应该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为什么他会发疯,你是如何理解他中举后发疯这件事的?第二,课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亮点,在读完课文后根据你的感受说一说运用对比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第三,范进对科举考试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如果你也是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你会和他一样去考科举吗,站在这个角度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范进如此痴迷科举考试?”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三、多元审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理解与提升素养,教师在阅读课上应当坚持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原则,注重学生思维的激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到会思考、会阅读,同时要对文本内容做到批判性理解,并且能够有逻辑、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观点。要想落实这些目标,工程量巨大,教师应当掌握教学技巧,在阅读教学中尽可能遵循“少教多学”原则,将话语权交给学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视角去考虑问题④。在笔者看来,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是一项有效措施。由于初中学生人生阅历、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所以看待一个问题、或者分析一件事情,观点并不一样。让学生相互之间分享观点,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具备这一思维,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提出一些有创造性的观点和见解,这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分析《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如“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桃花源。有的人说,陶渊明描绘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的世界,是他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他相信有一天,战乱终会停止,动荡的社会会回归平和,人们会生活在这样一个风俗淳朴、物资丰富、土地肥沃、景色优美的地方,没有任何压迫,人人平等。也有的人说,陶渊明想借这样一个世界逃避现实,从中看出他对人生的态度十分消极。因为他所生活的东晋末年,是一个黑暗的社会,民生凋敝、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知道这样一个社会现状已经不可能改变,所以陶渊明虚构出这样一个似虚似实、似真似假的社会,只是为了逃避现实。结合这篇课文内容、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你对陶渊明性格的了解,说一说你赞同哪一种观点,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各自分享自己的看法。在这个具有争议性的、开放的话题的驱动下,学生保持着活跃、积极的思维⑤。
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锻炼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论
21世纪的教育不同于上个世纪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还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分析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完成对知识的获取与消化,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是笔者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所做的总结,实践结果表明,这些方法的运用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状态越来越主动,阅读能力也明显提高。
【注释】
① 吴胜全. 开展有效教学 发展创新思维——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8(37):48-50.
② 苏亚平. 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4(32):18-19.
③ 杨俊晔、李晓琳、梁旭、卜另达.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 亚太教育,2015(15):52-53.
④ 刘福城.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 学周刊,2019(11):117.
⑤ 马春芳.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J]. 教育视界,2019 (07):65-67.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