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评改实施小组互评的策略
2020-06-10张惠瑜
张惠瑜
【内容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取小组互评互改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生的写作热情,强化其写作技巧,有助于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提高。对此,本文从传统初中语文作文评改的弊端出发,分析了初中语文作文评改中应用小组互评互改模式的价值,并介绍了小组互评互改模式在语文作文评改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组互评互改 初中语文 作文评改
前言
就目前而言,很多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比较差,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如何写的问题。当教师给出学生写作任务后,学生会东拼西凑,或者是直接抄袭他人的文章,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将小组互评互改模式应用到初中语文语文评改中,可以有效改变这种情况,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作文进行思考、探索,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提升。
一、传统语文作文评改存在的不足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大多是教师给出学生命题、材料,让学生自己选择角度进行写作,然后教师进行批改,学生最后观看教师给出的评改意见。在这种固定模式下,教师承担着语文作文评改的主要责任,教师经常会从自己的角度评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是否是一篇好文章,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学生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此外,由于初中班级中,人数相对比较多,语文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对比较大,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写出的作文进行精细批改。时间一长,学生的创作力就会受到制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影响到作文教学效果提升。
二、初中语文作文评改中小组互评互改模式的应用价值
1.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在过去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大多是教师给命题,学生写,然后教师单方面给出学生评价,这种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积极性。而小组互评互改可以有效改变这种情况,在小组互评互改模式下,学生有充足的实践和空间进行思考、探究,对于同一个话题,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良好的交流、讨论,并在交流中得到结果,这样不仅能有效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抵触心理,还能促进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
2.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在作文写作中,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这样才可以写出好的作文。在小组互评互改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借助小组力量来把握作文重点、关键词,小组成员对关键内容进行讨论。同时各组成员相互评价对方的写作内容,并对其写出的内容进行讨论,相互学习其他同学写作的优点,弥补不足,这对于学生写作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3.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在初中语文作文评改中,采取小组互评的方式,体现出了教师对学生写作水平的认可,这是对学生写作进行鼓励的表现。在学生完成作文写作,并相互评改以后,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及成功,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是会写作文的,也能写好作文的,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
三、初中语文作文评改中小组互评互改模式的应用策略
1.组内互改,注重旁批
小组互评互改简单来说就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换自己写好的作文,然后进行相互评价。在学生互改之前,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课前对不同层次学生作文进行抽查,教师只是查看,了解学生写作情况,不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作文做到心中有数。(2)教师根据学生写作能力及作文写作要求,给出相应的评改目标,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将评改目标告知每个小组,便于学生更好的开展小组互评活动。
在学生组内互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前对学生进行指导,要让学生了解到作文评改标准,并告知学生应该尊重同学的原创,给出恰当的意见,在作文评改中,给出的评语要准确,并且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评价侧重点上要有所不同。在学生写出的作文中,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教师要指引学生在小组互评互改中,更多的挖掘优点,点出不足,便于被评改的学生修正,也便于评改学生本身的取长补短。此外,在作文互评互改中,教师还需要指引学生从细节入手,在作文评改中,不仅要考虑到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等,还应该考虑到各个细节,包括是否有语句不通、错别字、过渡段是否自然等,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要想写好一篇作文还需要处理好细节问题。
例如在命题作文《中学生活的苦与乐》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互评互改活动。在小组互评互改中,每个学生都表现的很积极,并且提出了很实用的意见。在评改某同学的作文时,大家给出这样的意见:(1)字迹比较潦草,有的地方没有没有加标点符号,字数不充足。(2)这篇作文直奔主题,语言比较幽默,内容也比较真实,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中学生活的苦与乐,但是作文字数比较少。(3)作文结构比较完整,语言也比较通顺,错别字比较多。通过大家的共同评价,让该同学对自己的作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也明确了后面需要修改的地方。
2.组内讨论,评选佳作
在学生互评完成以后,各个小组的学生可以按顺序朗读自己负责评改的作文,并且在读完一篇作文以后,小组成员要对作文中的优点、缺点进行分析讨论,每篇作文的负责评改人还需要给出相应的总结评语,最后各组学生应该共同推选出一篇优秀的文章。在小组互评互改活动中,通过此环节开展,可以让小组中的全体学生都了解到组内的批改作文,并且学生对每篇作文的优点、缺点进行评价,能保证了小组中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互改互评中,提高了作文互评效果。此外,每篇作文的评价者写相应的总结语,能强化评改者的责任心,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提升,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时,要让各组学生控制好讨论音量,不能太大,避免干扰到其他学生。而教师也需要深入到各组学生讨论中,要把握学生讨论情况,避免学生出现讨论无效的情况。
如在作文《父爱如山》中,经过小组互评互改,教师让每组学生推荐出一篇佳作,并给出推荐意见。A小组推荐出来的来作文佳作意见是:作文选材角度很好,字数把控合适,情感真實,字迹工整,开篇点明主题,通过流畅的语言,将父亲不苟言笑的形象体现出来,具有很强的画面感。B小组推荐出来的佳作意见是:作文写的事情很感人,很触动读者,整体性比较强,修辞手法也应用的得当。
3.展示佳作,组间交流
各组学生依次将自己组选出的佳作展现出来,并说明本组推选出来的作品的亮点。各组在展示佳作时,其他小组的学生需要认真欣赏,做好记录,最后由全班学生共同评选出最好的作文。在此环节,通过跨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很好的弥补组内交流中存在的不足,能借助其他小组的力量来找出组内成员没有发现的问题,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全体学生在评论他人的作文时,还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积累,做到了资源共享。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评改时,开展小组互评互改模式时,必须把控好自己的位置。很多时候教师站在小组旁,虽然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这个小组的评改情况,但是会带给学生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对此教师可以尝试站在一个小组旁观察其他小组的情况。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不能长时间站在一个小组旁边,要注意观察到全体学生的情况。
4.教师点评,完善作文
初中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虽然可以开拓自身写作视野,但是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社会经验相对有限,在对其他同学进行作文评价时,难免会出现评价观点片面、不全面的情况。所以在每组学生展示出佳作以后,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给出的评价进行相应评论,与学生通过完善作文,以此促进学生评阅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小组合作互评互改中,教师的点拨是很重要的,通过教师点拨,可以让学生明确作文评改方向,同时教师为学生传授作文评改方法,能让学生更加科学的开展作文评改活动,这可以最大限度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与他人写作的差距,能为学生今后努力提供方向。此外,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互评互改中,还能全面了解到学生的写作、评改情况,能发现各组学生在评改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能为小组合作互评互改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如在以“时间”为主题的作文训练中,各个小组在展示自己推荐出来的佳作时,有一组佳作题目是“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在文中小作者用各种形象的手法描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警示大家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很多学生背这篇佳作所折服,有一个学生却认为文中有一句话是病句“我始终相信这句话就是我人生的护身符”,各组学生对这句话进行了讨论,有的小组觉得没有错,也有的小组觉得有问题。对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这句话确实是一个病句,是两个句子混杂在一起,“我始终相信这句话”这是一个句子,“这句话就是我人生的护身符”这又是一个句子,经过教师点拨后,学生对这个病句有了深入了解。
总结
综上所述,将小组互评互改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语文作文评改教学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能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因此,在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传统语文作文评改存在的不足,灵活的应用小组互评互改教学模式,以此促进语文作文教学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 高立军. 初中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模式的应用[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2):163.
[2] 韩建行. 一篇作文多次修改——初中作文小组互评方法探究及案例[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8(6):62-64.
[3] 姜爱华. 初中作文互评互改教学模式探讨[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9(4):11.
[4] 齐天平. 浅议初中作文小组互评互改的有效性[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2):165.
[5] 邓家平.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的提升[J]. 新课程(中学),2019 (08):179.
[6] 蔡金乔. 初中作文的分组互评互改的探索[J]. 教育(周刊),2019(14):74.
[7] 林慕英. 探究初中写作互评互改教学策略[J]. 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7):3.
[8] 高晓霞、王昌昌. 初中学生互評互改作文能力的培养[J]. 教育革新,2019 (02):162.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