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西沙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20-06-10龚静

甘肃科技纵横 2020年12期
关键词:莫西沙星社区获得性肺炎左氧氟沙星

龚静

摘要:目的: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治疗中应用莫西沙星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在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时间段内收治的4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参照双盲法分为两个组别,每组225例患者。对照组以左氧氟沙星加以治疗,治疗组以莫西沙星加以治疗,评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细菌学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炎性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其咳嗽、肺部哕音、咽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均较对照组短,组问在数据方面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对比两组的CRP.PCT,WBC等炎性指标,其中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而治疗组要比对照组更低,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莫西沙星应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中效果确切,安全可行,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显著改善炎陛指标。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志码:A

所谓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其主要指的是非医院环境发生的感染因子侵袭而形成的肺部炎症,或住院后48h内、特殊病菌潜伏期10d内发生的肺炎。本病集中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细菌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以多种病原体同时或序贯感染为主。细菌类、呼吸道类病毒是引起cAP的主要病原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常用的CAP治疗药物,其中第3代、第4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效力、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较长的半衰期、抗菌谱广等优势,且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细菌耐药性低,所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抽取本院在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时间段内收治的4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具体的执行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在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时间段内收治的4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实验样本,所有病例均满足《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参照双盲法分为两个组别,每组225例患者。对照组的男患者115例,女患者110例;年龄介于57-79岁间,平均的年龄为(64.8±3.6)岁;治疗组的男患者116例,女患者109例;年龄介于58-80岁间,平均的年龄为(65.2±3.7)岁。两组在临床资料上相似,可进行公平比较,P>0.05,存在对比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5g/次,1次/d,病情明显控制后调整为左氧氟沙星片口服给药,0.2g/次,2次/d,治疗时间为1-2周。治疗组:静脉滴注莫西沙星,0.4g/次,1次/d,病情明显控制后调整为莫西沙星片口服给药,0.4g/次,1次/d,治疗时间为1-2周。

1.3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症状彻底消失,实验室指标均达到正常标准,表示痊愈;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指标改善,仅一项尚未恢复,表示显效;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有所好转,表示有效;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在治疗72h后无变化或比治疗前加重,表示无效。痊愈、显效、有效3项百分比和即为治疗总有效率。(2)以获得性肺炎病原菌清除评价标准作为依据,评定细菌清除率。其中痰培养标本在结束治疗后第1d无致病菌存在,视为清除;治疗后病情显效,培养标本无法收集,视为假设清除;未达到以上标准视为未清除。清除与假设清除的百分率相加即为细菌清除率;(3)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体征恢复时间,包括咽痛、咳嗽、肺部哕音消失、体温恢复4项;(4)治疗前后通过实验室检查判定两组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主要包括WBC(白细胞计数)、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

1.4统计学评析

均利用SPSS22.0软件处理所有涉及到的数据,计量资料的描述用的为(x±s),予以比较用的为t检验,计数资料的描述用的为百分率(%),予以比较用的为x2检验,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其显著低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7%,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列。

2.2对比两组细菌学疗效的差异

治疗组细菌清除率相较于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更高,两个组别具有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列。

2.3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与体温恢复时间的差异

同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的咳嗽、咽痛、肺部噦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更短,各项数据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3所列。

2.4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炎性指标的差异

治疗后两组的CRP、PCT、WBC等炎性指标明显的比治疗前低,且治疗组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所列。

3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临床呼吸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近年来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本病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趋势,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雷克伯杆菌、不动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均是直接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抗生素是临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方法,但因为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性问题,导致其治疗效果、安全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均属于经验型药物,二者针对呼吸道病原菌的杀菌效果良好,进入支气管、肺分泌物中比较容易,药物浓度高,杀菌作用显著。左氧氟沙星属于第3代喹诺酮累抗生素,其主要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活性、阻断细菌DNA复制的方式起到杀菌作用。莫西沙星是第4代新型喹诺酮累抗生素,其通特异性效结合病原菌中的DNA螺旋酶、拓扑异构酶II、IV,破坏病原菌的双链结构,阻断细菌的DNA复制,将细菌灭杀。莫西沙星不仅具备第1代喹诺酮类药物抵抗革兰阴性菌的功效,且本品特有的8-甲氨基结构可对厌氧菌、革兰阳性菌发挥良好的抗菌效果,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容易导致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杀菌能力较强。除此之外,莫西沙星中的7-位二氮杂环取代基能够对细菌排泄药物的能力明显阻断,以免产生耐药菌株。相关研究发现,莫西沙星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能力,支气管黏膜、肺部药物浓度较高,不会通过干细胞代谢,可有效减少肝肾损伤。

猜你喜欢

莫西沙星社区获得性肺炎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测定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莫西沙星与依替米星治疗32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研究
口服莫西沙星引起1例严重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
我院2014—2015年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与药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