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柞棫斯拔,松柏斯兑”的“斯”字索解

2020-06-10查清兰殷云霞

兰台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雅助词松柏

查清兰 殷云霞

摘 要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出自《诗经·大雅·皇矣》。关于这几句的解释,古注主要落实了“省”“兑”等字的解释,并从整体分析句义,而对于关键词语“斯”“拔”都没有单独解释。今人基于古注,对《诗经》中的“斯”字解释纷纭。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借助其他的文献用例对今人的常见注释进行了分析,认为此处的“斯”应为结构助词,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协调诗歌音节的作用。

关键词 斯 拔 《诗经》 索解

中图分类号 H109.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09-04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诗经》中的“斯”字研究(项目编号:YY1517)。

作者简介:查清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殷云霞,江西省庐山市华林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言文学。

Explanation of the Word "Si (斯)" in "Zha Yu Si Ba, Song Bai Si Dui (柞棫斯拔,松柏斯兑)"

Zha Qinglan, Yin Yunxia

Abstract "Di Xing Qi Shan, Zha Yu Si Ba, Song Bai Si Dui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 comes from "Shi Jing · Da Ya · Huang Yi (诗经·大雅·皇矣)". A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sentences, the ancient annotations mainly carry out the interpretation of "Xing (省)" , "Dui (兑)" and other words, and analyze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as a whole, while there is no separate interpretation of the key words "Si (斯)" and "Ba (拔)". Based on ancient annotations, modern people hav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n the word "Si (斯)" in "Shi Jing (诗经)". Based on the specific context of the poem and other literature ca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common annotations, and thinks that "Si (斯)" here should be a structural auxiliary word, placed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predicate to coordinate the syllables of the poem.

Keyword "Si (斯)"; "Ba (拔)"; "Shi Jing (诗经)"; explanation

一、“柞棫斯拔,松柏斯兑”的相关古注及其分析

《诗经·大雅·皇矣》中有“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关于这几句的注释,毛亨传:“兑,易直也。”郑玄笺:“省,善也。天既顾文王乃和其国之风雨,使其山树木茂盛,言非徒养其民人而已。”孔颖达疏:“毛以为言天顾文王之深乃和其国之风雨,善其国内之山,使山之所生之木柞棫拔然而枝叶茂盛,松柏之树兑然而材干易直,言天之恩泽乃及其草木,非徒养民人而已。”[1]1119由此可见,毛亨只解释了“兑”字的意义,郑玄补充解释了“省”字的意义及概括了这几句话的内涵,孔颖达对前人的解释进行了补充,从整体上体会句义。受毛传的影响,与郑玄、孔疏不同,清人馬瑞辰将此句解释为“柞棫斯拔,松柏斯兑,乃人之拔去丛木以待松柏大本之易直。实人事,非天时也”[2]277。由此,我们明白马瑞辰认为是太王带领周部族的人清除丛生的灌木,来使得松树柏树长得端直。综上,可以发现对这几句的理解,有两个关键词语要注意:一是对“拔”字的理解有“拔然”与“拔除、拔去”之别;二是诸家都未单独对其中的“斯”字进行注释。

二、“柞棫斯拔,松柏斯兑”的相关今注及其分析

究竟“斯”字作何解释?笔者查阅相关文献,今人基于古注,对“柞棫斯拔,松柏斯兑”中的“斯”字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林海云认为这里的“斯”字是“音节词,相当于重言词”[3]46。王显认为:“从句式来看,‘柞棫斯拔,松柏斯兑跟《生民》的‘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是同一类型。”[4]27“斯拔”意为拔拔,“斯兑”意为兑兑。李炳海认为这里的“斯”是本义,“指的是砍伐。诗中‘拔,不是指拔出,而是指清除。”[5]25杨文霞认为此处的“斯”是结构助词,用在前正后偏的结构中,“它也可以相当于状事之词‘其……在句中不能充当任何成分,只能成为连接前后两项的结构助词,这种结构助词用法是由代词发展演变而来的,因此‘斯仍然兼含指代作用”[6]88。付义琴认为此处的“斯”字是承接连词,“可以表示因果或者情理上的联系”[7]93。以上各家,关于此处的“斯”的注解纷纭,主要有重言词、动词、含指代作用的结构助词、连词之说。笔者不揣鄙陋,拟作一番探讨。

王显、林海云认为“斯”字是“音节词,相当于重言词”的解释源于孔颖达疏。孔颖达疏:“毛以为言天顾文王之深乃和其国之风雨,善其国内之山,使山之所生之木柞棫拔然而枝叶茂盛,松柏之树兑然而材干易直。”孔颖达的这个解释虽然没有对单个词语进行注释,但是从句意我们可以看出,受“山之所生之木柞棫拔然”“松柏之树兑然”的影响,相当于把“斯拔”“斯兑”解释成“拔然”“兑然”,而“拔然”“兑然”的意义就是与“拔拔”“兑兑”重言词的意义一致。如此看来这种解释也是说得通的,可是纵观整部《诗经》,重言词很多,但是却没有出现过“拔拔”“兑兑”这样的重言词。再者,“斯拔”“斯兑”的意义就是与“拔拔”“兑兑”重言词的意义一致,那么“斯”解释为形容词词头更为合适。故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有待商榷。

李炳海认为“斯”字“指的是砍伐。诗中‘拔,不是指拔出,而是指清除”。同时他还指出“柞棫斯拔,松柏斯兑”与《诗经·大雅·绵》中的“柞棫拔矣,行道兑矣”诗句形式相似,表达意义一致。笔者认为既然认同两者表达意义相同,那么从“柞棫拔矣,行道兑矣”可以得出这两句没用“斯”字,“矣”字作为语气词,没有实义,起一个协调音节的作用,它却可以表达与“柞棫斯拔,松柏斯兑”一样的语义,这恰恰说明从语义表达上“斯”是可有可无的,故不宜解释为有实义的动词“砍伐”,再者这里有谓语动词“拔”就是拔除、清除的意义。

杨文霞认为此处的“斯”是结构助词,插在前正后偏的结构中,连接前后两项,仍然兼含指代作用,“它也可以相当于状事之词‘其”。笔者认为“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如果是前正后偏的结构那就相当于定语后置了,实际上这里不管是把“拔”“兑”理解为重言词,意为“拔然”“兑然”,还是理解为谓词,意为“砍除”“长得端直”,“拔”“兑”与“柞棫”“松柏”都应该是构成主谓关系,要么是分别对主语“柞棫”“松柏”的情状进行描述,要么是主语“柞棫”“松柏”做谓词“拔”“兑”的受事主语,而非她所说的是“前正后偏的结构”。

付义琴认为“斯”字是承接连词,表示因果或者情理上的联系。笔者认为如果“斯”作承接连词,那么“柞棫斯拔”“松柏斯兑”作为果,因就是它的上句“帝省其山”。而实际上从语义来看,“柞棫斯拔”“松柏斯兑”是对“其山”进行具体的描述,是受谓语“省”的支配的。故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也值得商榷。

三、“柞棫斯拔,松柏斯兑”中“斯”作协调诗歌音节的结构助词的分析

要厘清某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笔者认为一定要结合其所处的语境来分析,并且要有文献用例加以佐证。

此句中“斯”字的用法,首先宜从此句所处的语言環境着手,结合关键词语的解释,以期找到其准确的意义及作用。《诗经·大雅·皇矣》这首诗是叙述周王先祖功德的颂诗。首章写太王(古公亶父)受天帝眷顾,迁岐立国;次章具体地描述了太王在岐山下的周原开荒垦田、击退昆夷,进行创业的艰辛;第三章的开头就是“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写的是天帝察看岐山时,见到柞树棫树等丛生灌木被太王带领百姓砍除,山间松树柏树挺然直立的景象,就认为很好。故接着写天帝为周兴邦开疆,王季继承发展太王的德行,扩大周部族的福祉,进一步拥有了四方。由此可见,本诗是歌颂周部族先祖率族迁岐、建设周原等的开国史诗,体现周部族先祖带领百姓创业的艰辛,如马瑞辰所言“实人事,非天时”。结合具体的语境,结合毛传、郑笺,我们发现“省”解释为善,即“以……为善”,意动用法,做整个句子的谓语;“拔”解释为“砍除、拔除”;“兑”解释为挺然直立。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斯”在句中置于受事主语“柞棫”“松柏”和谓语“拔”“兑”之间,无实义,是一个只起协调诗歌音节作用的结构助词。

其次,我们还可结合其他的用例来进行验证“斯”字的用法。我们发现《诗经》中就有两类例子可以帮我们进行佐证。

第一类例子是与“柞棫斯拔,松柏斯兑”所述事象一致的句子“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柞棫拔矣,行道兑矣”这个句子出自《诗经·大雅·绵》。《绵》是一首写太王(古公亶父)迁岐建设周原的创业历程、歌颂其文攻武略的颂诗。“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意即柞树、棫树等丛生灌木被(太王带领百姓)砍除,道路畅通又宽正。显然“柞棫拔,行道兑”表达句子的语义已完足,语气助词“矣”置于句末只是协调音节。由此,我们反观与其所述事象一致的句子“柞棫斯拔,松柏斯兑”,更明确了“斯”只是与语气词“矣”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已,它处于句中,同样也是起协调诗歌音节的作用。至于同一事象为何用不同的形式表达?我们认为这主要是为了诗歌的押韵需要。《诗经·大雅·皇矣》共八章每章十二句,“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处于诗歌的第三章,这一章的韵脚分别是“拔、兑、对、季、兄、庆、光、丧、方”,其中“拔、兑”属月部、“对”属物部、“季”属质部、“兄、庆、光、丧、方”属阳部。从韵的数量看,这一章属于换韵,前半章属于邻韵通押,因为月部、物部、质部是邻韵,后半章押阳部韵;从韵的位置看,押句尾韵,所以“柞棫拔,行道兑”为协调音节、凑足四字句,就在主谓之间加了结构助词“斯”。《诗经·大雅·绵》共九章每章六句,“柞棫拔矣,行道兑矣”处于第八章,这一章的韵分别是“愠、问、拔、兑、駾、喙”。从韵的数量看,这一章也属于换韵,“愠、问”押文部韵,“拔、兑、駾、喙”押月部韵;从韵的位置看,前两句押句尾韵,后四句押句中韵,所以“柞棫拔,行道兑”为协调音节、凑足四字句,就在句末加了语气助词“矣”。

第二类例子是与“柞棫斯拔,松柏斯兑”中“斯”的用法相同的句子,如《诗经·小雅·斯干》中的“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和《诗经·小雅·小弁》中的“鹿斯之奔,维足伎伎”。“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这段文字是说君王的宫殿庄严像人跂之竦翼,严整像弓矢向上直冲,造型如鸟振翅翱翔,色彩如锦鸡飞腾。此句四个“斯”分别置于主语“跂”“矢”“鸟”“翚”和谓语“翼”“棘”“革”“飞”之间,相当于结构助词“之”,无实义,起协调诗歌音节的作用。“鹿斯之奔,维足伎伎”句中“斯”置于主语“鹿”和谓语“奔”之间,无实义,起协调诗歌音节的作用。

综上所述,根据“柞棫斯拔,松柏斯兑”所处的具体语境,结合《诗经》中其他的用例,从句法结构、诗歌押韵等角度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柞棫斯拔,松柏斯兑”中的“斯”作结构助词、无实义、起协调的作用是合理的。

四、余论

据笔者统计,《诗经》中的“斯”字出现的次数多达90余次,对其进行索解,厘清《诗经》中所有“斯”字的语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经》和掌握“斯”字的使用情况,进而对传统文化更好地吸收与传承。

以上所述,限于笔者水平,定有不妥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阮元.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 [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3]林海云.《诗经》中的“斯”字考察[J].古汉语研究,2010(1).

[4]王显. 《诗经》中跟重言相当的“有”字式、“其”字式、“斯”字式、“思”字式 [J].语言研究,1959(4).

[5]李炳海.《诗经》中“斯”字的表达功能及相关物类事象的辨析[J].西北师大学报,2015(5).

[6]杨文霞.《诗经》中的“斯”字用法考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5(3).

[7]付义琴.浅议《诗经》中的“斯”[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大雅助词松柏
大雅之堂与大雅
格助词“に”と“で”的使用区分
松柏
贵州方言先行体助词的语法功能及地理分布研究
横竖之间
梦回唐宋,大雅遗风光耀古今
小心翼翼
雪娃
湖北天门方言“的”的用法探析
太行的松柏九州的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