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味宜昌鱼

2020-06-10姚双绘图李雨编辑吴冠宇

中国三峡 2020年4期
关键词:烤鱼河口宜昌

◎ 文 | 姚双 绘图|李雨 编辑 | 吴冠宇

宜昌人爱吃鱼。香煎刁子鱼、清蒸鲈鱼、剁椒鱼头、清汤江鲢、红烧鲤鱼、黄骨头火锅、豆腐鲫鱼汤、爆炒小杂鱼……做法吃法或许不尽相同,但对吃鱼的热情丝毫不逊于长江边的任何一座城市。

倘若从北方来的朋友,到宜昌夜市上走一圈,不难发现十桌客人也许有八九桌在吃鱼。再往长江边走走,看到一江平静东流的水和成排的钓鱼竿,不难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

宜昌人吃鱼的历史悠久,首先得益于鱼来得容易。几十年前,江河湖库沟汊里到处是野生鱼。小时候,每到夏天,只要天气好,老家那小河沟里几乎天天都有人淌水捕鱼,放网的,在石头缝里用撮箕撮的,筑围堰用石灰泡的,用雷管炸的……后来觉得这些法子来鱼慢了,有人隔几天就在河的上游放药,整条小河沟一片白,大家在惊呼这条看不起眼的小河沟竟然藏着这么多种类的鱼,一窝蜂似的下河捡鱼。竭泽而渔的做法勤勉了,老家那条河沟子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多少鱼了,原本热热闹闹的河流竟失去了生机。

除了鱼的量大种类多,承接川渝的地理环境让宜昌顺势吸纳了川菜对鱼的做法。

宜昌菜虽有“本帮菜”说法,在味道上有一些本土化的改良,追根溯源依然没有跳出川菜的脉系。就拿吃鱼来说,最原始正宗的可能是在峡江里跑船的船工们闲暇之余弄起鱼来,架柴火大铁锅,重油,大蒜花椒辣椒下锅炒香,加江水,煮沸,下鱼炖煮。人人拿着海碗在铁锅边或蹲或站,吃到过瘾处端起土碗喝烧酒。

宜昌城里的人吃鱼虽然精致了一点,文雅了许多,但不同师傅不同的鱼,味道多少有点差别。前些年,西坝的黑子鱼馆门庭若市,陶朱路、九码头夜市摊上人头攒动,就连我居住的中南路路口江娃鱼馆也红火了好些年了。

而八河口作为一个远离城区的小地方,烤鱼出了名,不少饕客舍近求远慕名而来。这里烤鱼好吃在于它的鱼好。此地属于夷陵区乐天溪镇,当地人一直就有捕鱼的传统,有一些人至今仍在江里讨生活。因在三峡大坝下方,鱼群较多,几乎每天都能有新鲜野生渔获。

加之还有很多重庆库区移民迁居而来,也常有过往船只在此等候过大坝上川江,南来北往的船员常下船到八河口添置物品。不同人流都带来了家乡味道,给与八河口厨师们很多改良视角。他们的烤鱼有麻辣、香辣、泡椒、豆豉、酸菜等口味。不管什么口味,宰杀一定要是3斤左右活草鱼,再用秘不外宣的调料腌制10至20分钟,据说里面有樟村坪的山胡椒、邓村的茶叶子、上洋坪的野葱、姜家庙的大蒜。所用主料豆瓣,过细的店家还是请相熟的跑船食客从巫溪老家购买而来。与如今普遍用锡纸包裹鱼身放进烤箱里烤熟的流水化的作坊不同的是,八河口的烤鱼还是坚守了巫山烤鱼(巫山烤鱼多用鲤鱼)木炭文火烤制的传统做法,木炭多是从兴山买来的栎树炭。

吃八河口的烤鱼,不是从鱼腮下的嫩肉尝起,你看好吃佬们都是先把筷子伸向鱼脊背上那几块肉,夹上一长溜赶快往嘴里送。有的人怕烫,嚼都没嚼吞咽而下后也不忘吸口炉盘里冒出的香气来一句:“好吃!”再喝上一大口啤酒。吃完鱼喝了几杯啤酒,突然发现还没吃口饭,锅里又只剩下一些炖焦了的洋葱丝和鱼刺了,八河口人不会觉得难堪,这是吃鱼的最好状态。饭没吃莫得事,马上喊老板来盘泡菜,就着泡菜下饭,爽爽脆脆,也是吃鱼的一种境界。

吃完了烤鱼,这个小地方没得什么像样的KTV潇洒,最好的消食方式就是三五好友在街上“轧马路”,逛不了10几分钟就把这个小地方走了一个来回。吃得太撑还得继续,只好顺着三峡大灶台后门的坡往下走,路过八河口武警岗亭,经过三峡工程大酒店,径直走到江边。

江风一吹,顿觉清爽舒服多了。朦胧醉眼,望望对面三斗坪峰峦叠嶂,江里静水深流,江中船来船往,哪还问今夕何夕。

猜你喜欢

烤鱼河口宜昌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湖北宜昌卷
烤鱼,不得不说的健康秘密
他们为什么选择河口
河口,我们的家
特殊的河口水
河口
不要吃
一条怀念大海的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