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每一个人的故事
2020-06-10栏目主持任红编辑王芳丽
栏目主持/任红 编辑/王芳丽
历史不仅仅有战争杀伐,权力争斗,也不只是时间更迭。史书的缝隙里,从来不缺少“烟火千里,鸡犬相闻”的人间百态,那些漫长的岁月,是一代代人真实生活过的岁月,历史是每一个人的故事,千姿百态的故事。有人庄重地生活,用温情的善意跨越距离,用浪漫的爱情坚守永恒,当我们回望历史时,也不要忘记对他们,抱有一份温情与敬意。
对国史的温情与敬意
文 | 李海青
《国史大纲》
钱穆
商务印书馆 2015
翻开《国史大纲》,有四则“信念”很显眼,这是钱穆先生特意写给读者的。其一是,略知国史者,需要对本国历史有“温情与敬意”。这一史观看似不起眼,其实牵扯了当时学界的三大史学派,以及人们对历史的态度,不可谓不重要。
1939年1月,《国史大纲》初稿撰成。其中《引论》刊登于《中央日报》。当时的众多史学家哗然。传闻胡适的密友毛子水读完愤慨,要写文批驳。张其昀来昆明,出席中央研究院评议会,陈寅恪要他读钱某《引论》,兴高震铄而称之为大文章。傅斯年又在重庆直言,向来不读钱某书文一字,钱某屡言西方欧美,这些知识不过是他从《东方杂志》得来。各家争议扬尘而上,以示《引论》为“不合时宜的沉思”。钱先生也知道《引论》,甚至《国史大纲》不合时宜,“标之今日,似为突兀”。不过,他又很笃定,经过时间涤荡,这本书终将被国人所首肯而接受。
《国史大纲》从上古史讲起,直到清代覆灭,民国继起,横跨千年。这是一部通史的结构,而非单一朝代的断代史。钱先生历来有如太史公一般治史澄明天人之际的心愿。《国史大纲》初期本是讲义,待到修订出版时,就有了不同于其它史书的结构:以概括的观念为主,以翔实的史料为辅。他的弟子余英时先生评价:“《国史大纲》以三十万字概括中国史的全程,是宏观的大手笔,读书时要注意微观的根据。”
通史比断代史要难写。如果史家没有超群的洞见,每个朝代的相异和相同之处,就很难梳理清楚,最后可能得出的是一笔糊涂账。钱穆先生有五十三册书,著作丰厚,自成一脉。很多成熟的学者,即使生平没有刻意修筑自己的观念体系,到了晚年回首,也会发现所有的作品都在自己的观念大网里,编织成形,自成体系。如钱穆先生的史观便有一个水到渠成、互相联系的过程,晚年时,那些成熟的史观,都可以在各个年龄层的作品里看到雏形。《国史大纲》就是钱先生的成熟作品。那么庞大的通史,《国史大纲》压缩为纲要,其中有一以贯之的历史态度,以四个方面为经纬:政治组织,国际形势,社会结构,思想学术。
《国史大纲》书写每个朝代时,篇幅是不一样的。钱先生侧重写春秋战国,及至汉代。因为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学术、社会的变化激剧,成为了国史的转折期。
比如,封邦建国的制度,周公一举完成。到了秦代,封建统一转变为郡县统一,贵族制度消亡。这是政治组织的大变动。秦代以后,历朝历代在政治制度上的变化都比较细微和平稳。清之季世,梁启超、康有为不纯以学术为主,绾合历史于现实,更多为托古改制,借历史为名号,施行革新政策。钱先生称,他们略涉史实与考订,多臆测和疏漏,志在政体革命,以“专制黑暗”、“封建社会”这些断论抹杀中国历史,将中国思想的病态归罪于孔子、老子,以致于人们至今还在误会孔子、老子。
比如,学术思想的变化,孔子以前,都是王官之学,孔子教学修史之后,王官之学流变为百家。到了汉代,有经学博士。士的地位变得很高,从宗教和政治中独立出来,守护一脉相承的“道统”,抗衡王权。逆溯历史,较之清代中叶以来的朴学传统,钱先生对宋明理学更为崇奉。不为相则为师,辅助君王,以天下为己任,这是宋明学者的职志。钱先生不慊于那些治学者不敢有澄清天下之志,相率躲在故纸丛碎中,很严厉地指责他们有“坏学术、毁风俗而贼人才”的遗祸。
一部史书,特举政治制度的调整,氏族帝系的代换,天文地理的精妙,群策群力而成,还不足以谓之为“通史”。钱先生心目中的“通史”,囊括历史材料之外,另有人文。记载人事而成历史,归根,中国历史以人为主。人与人之间是有温情与敬意的,由此,只有理解了人,才能理解历史。这是《国史大纲》最为紧要的历史态度。
钱先生看历史,看的是人文的传统;谈历史的精神,谈的是人文精神。古人已经入土,说不了话,不能与现代人对簿公堂。钱先生反对专于考据,激进伪饰的历史态度,反对抹黑古人,乱贴标签。这全因钱先生的拳拳之心:为古人辨一桩宿案。钱先生要为历史辩护,也要为古人陈情,所以首倡对中国以往的历史和人物要有一份“温情和敬意”。
钱先生当年的预言犹在耳边,《国史大纲》并非不合时宜,而是不可不读;中国历史并非全是黑暗专制,而是复杂多面,不可不带“温情和敬意”去读。
LINKS
《中国史学发微》
钱穆 著
九州出版社2012
《中国史学发微》收录了钱先生谈论历史的精要文章。理解国史,既是史家的责任,也是国人的基本学识,那么一些问题就难以避开:中国历史该怎么书写?中国历史的精神是什么?这本书从政治、人、人文、史家几个角度,提纲挈领、探本穷源,为读者一一解惑。钱先生谓:“治史即知生之学,能明史,自明天人之际与古今之变。”
友爱,一种影响生命的温情
文 | 张焕焕
在一间豪华优雅的贵族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面试。身材高大、穿着随意的黑人男孩德瑞斯在一排西装革履的白人男士中间显得有些另类。在焦灼地等待了两个小时后,他还是插队闯进了面试的房间。一见到坐在轮椅上的雇主菲利普,他就毫不客气地提出了自己的需求:请菲利普在他的应聘文件上签上不予聘用的名字——只要他能集齐三个这样的签名,就可以领到失业金。然而,在两人针锋相对的交谈之后,菲利普却决定拒绝所有专业陪护,而让这个街头混混来做他的全职陪护。
这便是电影《触不可及》的开头,菲利普的冒险做法无疑让所有人(包括观众)陷入了惊讶和不解之中。正如电影片名《触不可及》那样,菲利普与德瑞斯对彼此来说都是“触不可及”的人,菲利普出生在富裕的贵族家庭,住在一个豪华的大房子里,性格内敛细腻,会写古诗,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但一次跳伞事故却让他脖子以下全都失去了知觉,还永远失去了心爱的妻子。德瑞斯则像是菲利普的反面,从小在贫民窟长大,和养母以及众多弟弟、妹妹挤在一
触不可及 (2011)
导演:奥利维埃·纳卡什、埃里克·托莱达诺
编剧:奥利维埃·纳卡什、埃里克·托莱达诺
主演:弗朗索瓦·克鲁塞、奥玛·希 等个小房子里,他身材魁梧,轻率傲慢,一看就是个不好惹的角色,更不像是会照顾人的陪护。
工作一开始,德瑞斯的暴力、轻率、毫无同情心等种种缺点就暴露了出来。护士教他给菲利普按摩,他却睡着了;给菲利普洗澡时,他又把脚霜和洗发水弄混;为了试验菲利普是否有知觉,他甚至把开水浇在菲利普腿上。此外,菲利普的朋友不仅在他的包里发现了凶器,还查出他刚因抢劫珠宝店坐了6个月监狱。朋友建议菲利普立即辞退德瑞斯,菲利普却说:“我要的就是这点,没有同情心。”在菲利普看来,没有同情心,也就没有伴随残疾身份而来的偏见和歧视。在德瑞斯的陪伴下,菲利普第一次感到自己可以活得像个正常人,有正常人的尊严,也有正常人的情感和欲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开始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彼此的生命。他们第一次开车外出时,德瑞斯坚决反对把菲利普像马一样放在后车厢里,他先把菲利普抱在副驾驶的位置,又赶走了讨厌的邻居。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菲利普常常在半夜痛得透不过气,瑞德斯发现后便推他在巴黎的街道上散步,也因此了解了菲利普的经历。此后,德瑞斯又提醒菲利普教训他叛逆任性的女儿;帮菲利普改造轮椅,使他能享受12km/h的“高速”;还在宴会上带头跳舞,庆祝菲利普的生日。更重要的是,当德瑞斯得知菲利普和一个笔友相恋时,他鼓励菲利普勇敢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在德瑞斯的推动下,菲利普不仅与笔友通了电话,交换了照片,还有了第一次约会。不过菲利普想到自己的身体,还是在约会前逃走了。菲利普带着德瑞斯一起乘专机探险,又邀请德瑞斯和他一起体验跳伞的快乐。这些冒险活动既像是对爱情失败的宣泄,又像是一种全新的开始——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这也让德瑞斯体验到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然而德瑞斯的弟弟因受黑社会威胁前来求救,德瑞斯在看护菲利普和照顾家人之间陷入了两难。最后,菲利普不无伤感地让德瑞斯走了——“你不可能一辈子照顾一个残疾人”。但是,因为德瑞斯,菲利普再也不愿向偏见妥协,他要勇敢地告诉别人:他的肉体虽然缺失了大部分的感知,但他却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正常人。与此同时,菲利普也逐渐影响和改变着德瑞斯的生命。德瑞斯一开始以为艺术不过是画布上的“一滩血”,后来在菲利普的熏陶下却开始画画,还卖出了一幅价值一万多欧元的作品。在照顾菲利普的过程中,德瑞斯也不断感受着菲利普的真诚和善意,开始懂得理解和爱护他人。就在菲利普去和笔友约会的同时,他第一次去看望辛苦工作的母亲。离开菲利普后,他又主动去找工作,帮母亲照顾家庭。因为菲利普病情复发,两个好友再次相见,既感慨又高兴。德瑞斯帮菲利普梳洗清洁,带他去看海,又悄悄安排了他和笔友的又一次约会。故事结尾,在见到笔友的那一刻,菲利普望着窗外逐渐走远的德瑞斯,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部感人的影片其实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菲利普现在定居在摩纳哥,再婚,育有儿女;而德瑞斯的原型阿戴尔赛鲁现为企业主管,已婚,并有三个孩子。温暖的故事延伸至现实中的美好结局,让人既感动又开心。他们原本对彼此来说都是“触不可及”的人,却因为相互之间的友爱,触动和改变了彼此的生命。也许正是这份温暖感人的情谊,以及两人在相处时幽默积极的生命态度,让这部法国电影成为当年(2011年)票房的销售冠军。
LINKS
阳光小美女 (2006)
导演: 乔纳森·戴顿、维莱莉·法瑞斯
编剧: 迈克尔·阿恩特
主演: 阿比盖尔·布雷斯林 等
《阳光小美女》是一部家庭喜剧电影。讲述了胡弗斯一家从小镇阿尔伯克基出发,带7岁的小女儿奥莉芙开车赶往加州,参加“阳光小美女”选美比赛的故事。路途中,胡弗斯一家遭遇了种种失败,却在奥莉芙登台表演的一刻,凝聚在一起,勇敢地撕掉了别人贴给他们的失败标签,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阳光和自信。
漫长岁月中的相遇与别离
文 | 王梦迪
《金沙》音乐剧原声辑(2012)
沙宝亮 姚贝娜 汪珂屹 朱天天 郑迪
三宝音乐工作室
《金沙》是由李苏友制作,三宝作曲导演的一部音乐剧,它以四川成都金沙县发现的金沙遗址为故事背景,连接历史与现实,叙述了一段发生于三千年前古蜀金沙王都里的爱情故事,整个故事带有强烈的神话气质与浪漫风格,突出了这一地域的传奇色彩。剧中角色是生活在金沙王国的各类精灵。一场三星部落与金沙王国的战争,击碎了圣物“太阳神鸟金箔”,从此,金、沙、小鱼、丑天各一方等待来生再见。公元2001年的一天,转世为考古学家的“沙”来到了金沙遗址,沉睡于这片土地三千多年的幽灵终于盼到了重见天日的时刻,他们为了帮主人找到过去的记忆,决定让往事重现。在3100年前的一次大型祭祀中,旧日太阳神鸟 “金”与“沙”一见如故,“金”为了唤醒昔日爱人的记忆,决定将“沙”带到当时发生的场景。在2000年前的古蜀战场上,“金”与“沙”并肩作战,“小鱼”为了救“金”身受重创,在生命的尽头,将“太阳神鸟金箔”合二为一唤醒了“沙”的记忆,但他们又被迫因为战火而分离。直到1000年前,在“花蕊夫人”的花间盛宴上,经历了千辛万苦的“金”和“沙”才再次相逢,然而,“金”的生命缓缓地消逝,在跨越时空和重现往事的路途之中,“金”伴随着羽翼的脱落永远逝去。
本张专辑收录的正是该音乐剧的原声作品,共23个唱段,皆由著名音乐家三宝作曲。拥有深厚古典音乐素养的三宝,在这些作品的创作中将古典元素与流行风格进行了有机地结合,使得这些承担着剧情表达与人物心理刻画功能的唱段别具浪漫的抒情风格。《我就会活过来》《蛋》《月亮降临》《沙场》《劳动歌》《万物有灵》等唱段是对剧中场景、环境的铺陈与渲染。如第一个唱段《蛋》从洪荒之时讲起,描绘开天辟地的场景,以蛋比喻宇宙,思索宇宙的缘起,《沙场》反复吟唱“沙场”这句短促有力的歌词,搭配以强烈的鼓点节奏,刻画金戈铁马、鼓声激荡的沙场环境。《月亮降临》则是表现祭祀仪典的唱段,整个唱段的歌词以四字短语为主,既像是对祭祀场景的描述,也像是祈祷时的颂词,曲调上一改铿锵激烈,配以众声合唱,营造出属于祭祀场景的庄严与神圣氛围。
另一部分唱段则多为剧中角色的内心自白,多以独唱或二重唱的形式表现。《飞鸟与鱼》是太阳神鸟化身而成的女主角“金”和女伴小鱼儿的二重唱唱段,既充满了属于少女天真的情思,又有着经历过强烈感情后的深沉忧郁。无尽岁月里有相遇有别离,有赤裸的欢喜,有徒劳的回忆,正是这些纠缠曲折的情感使得这个唱段中既充满柔情,又有着淡淡的忧伤。与此相似,另一个唱段《被遗忘的情歌》是女主角“金”的独唱唱段,这是一首无从表白的爱情声调,是女主角“金”细微而私人的情感,是独自面对情感的犹豫与纠结,由一开始的失落,“纵然黑夜像白昼,我的心如灯火,他却不会看见我”,到后来的坚定,“在那记忆的门口,在时间的尽头,不会永远的错过”。《天边外》则是男主角“沙”的独白,在时空穿越的混乱之下,“沙”一度又失去记忆,失而复得,得而又失,“心似海,身如尘埃,天边外,她却已不在”,渺小的个体面对白茫茫一片的大地,不知何处去追寻风的方向与她的记忆,满溢出求而不得的凄凉,纵是如此也依旧相信“最初的爱,没有被夜色掩埋”。《总有一天》是男女主角的经典唱段,歌曲由柔声轻诉开始,几千公尺以下的地核藏着些什么,几千年的无尽岁月发生过什么,在副歌部分爆发磅礴的呐喊,“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什么,拨开尘雾和泥土,我会让她复活”。这无尽的时间中到底曾经发生过什么,能够留存下什么又能够寻找到什么。这些疑惑思考,上下求索,艰难跋涉都在这个唱段中被宣泄与呐喊出来。
漫长的岁月里充满无常的相遇与别离,在面对庞大的历史与无尽的时间时,这份爱情中的人反而更加明确也更加坚定何为永恒。爱情永恒,而记忆、历史、时间也同样永恒,在这些歌曲中,庞大的历史包含着“三叶虫的呢喃,恐龙的寂寞,藏在石头缝里的传说”,也包含着荒野的灯火,青铜的光芒,繁华灿烂的花间古蜀,它同爱情一样浪漫而充满诗意,也因为有人生活过而富有温度。即便在尘雾与泥土中掩埋千年,金沙这样属于古老时空的灿烂文明,也将会在这样的故事中与音乐中,永远拥有鲜活的生命。
LINKS
《简爱》原创华语音乐剧原声(2014)
喻越越 郑棋元 石冰效
普音文化
音乐剧《简爱》由著名导演王晓鹰执导,祁峰作曲,本专辑收录了《流浪的月亮》《他的眼睛》《心路》《七叶树》《北极星》《月光秘密》《埋葬秘密》《画颜》《梅森教堂》9个唱段。该剧音乐浪漫、唯美、空灵,以女声独唱为主。在作曲中,祁峰认真考虑到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创作了辨识度极高的音乐和朗朗上口的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