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山远水入画图

2020-06-10徐惠林编辑吴冠宇

中国三峡 2020年4期
关键词:赵孟頫吴昌硕湖州

◎ 文 | 徐惠林 编辑 | 吴冠宇

霅溪 摄影/支江

清山远水是湖州独特的自然风景。在书画家、诗人们一代代的“文化”下,无数的自然风物、人文胜迹、风流才俊……入帖入画,在绢本纸本里,艺术化着“湖州面容”。“清山远水”也逐渐被积累、丰富、淬炼成为了一种人文审美形态;相伴的,冠之“清远”的艺术品格、风格,通过大量的作品得以显现,脱颖而出。

太湖帆影 摄影/高兴明

米芾《苕溪帖》,故宫博物院藏。

公元1295年冬,任满济南路总管府事,赵孟頫奉召进京,他称病辞了官,一路辛苦,终于回到心心念念的故乡吴兴。而赵孟頫的一位客居吴兴的好友周密,文思细腻,自曾祖随宋高宗南渡后,祖籍济南的他从未回过故乡。偏偏归隐山林后赵孟頫常赞美济南旖旎的风光,周密的“乡愁”发酵了。赵孟頫作为他的好友将心比心,很快濡墨援笔,兼工带写,一幅主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即华山)和鹊山一带的《鹊华秋色图》奉上,一解老友思乡渴念。

纸本设色的此图,不只是风光“明信片”,就艺术本体而言,它的诞生不但丰富了文人山水画的表现手段、内涵,更是初步确立了元代山水画坛清远自然的整体风格和蕴藉典雅的审美格调,为后世中国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700余载后,吴兴故地,苕溪微波依旧,这条流淌千年的母亲河,滋育过赵孟頫的成长,宏阔了他的诗书画乐印的艺术世界,更是延绵丰富了湖州的文化。

中国书画史,半部在湖州

东西苕溪日夜奔流,交汇在湖州城,天目山余脉——卞山(今称弁山)蜿蜒而来,又趋向东面的浩瀚的太湖。卞山,苕溪,山山水水,它们围抱、穿流,构筑着湖州这座2300年历史的江南名城的主要地形,衍生着丰富多样的艺术与审美。它们是自然的山,自然的水,屹立万载,奔流古今,同时也是高标清远雅致文化之圣山、诗词之涓涓河流,一直蒙养着代代山水中的子民。

“浙东崇理,浙西尚艺”,自古“浙西”湖州云水浸润,耕读传家。一支尖齐圆健的灵韵湖笔,以稻米、丝绸、竹茶及绵延的苕溪水,书写着其璀璨悠远的历史、柔美含蓄的文化。无数的自然、风物、人文胜迹、风流才俊……入帖入画,在绢本纸本里,艺术化着“湖州面容”。存留至今,它们仍蔚然大观,光芒万丈。

无数人早知湖州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但湖州还有一个“文化之邦”的美名不可忽视。如果将这“文化之邦”细化,还是“湖笔之都”、“书画圣地”。文章开头赵孟頫为友之“一挥”,只是它厚厚丹青史册中寻常而曼妙的一笔。在中国古代艺术版图里,以湖州境内的“真山真水”通过工实、意临而“入帖入画”的作品,以及籍贯湖州、或在湖州寓居、仕宦者存留迄今的作品,仅稍稍搜检就会发现均是繁多,不胜枚举。

仅过眼的资料中刊刻、墨迹、画卷、论著就有:东汉的“三费碑”(《汉故梁相费泛碑》《汉故堂邑令费凤君碑》《费凤别碑》),王羲之的《裹鲊帖》,谢安的《凄闷帖》《六月帖》,王献之的《吴兴帖》《白鲊帖》(均为任吴兴太守时写),沈约的《今年帖》,姚最的画论著作《续画品录》,颜真卿的《湖州帖》《刘中使帖》《放生池碑》《妙喜寺碑》《石柱记》《竹山堂联句》,怀素的《自叙帖》《论书帖》《食鱼帖》《苦笋帖》,杜牧的《张好好诗帖》,张先的《十咏图》,文同的《墨竹图》,苏轼《归安丘园帖》《苏长公诗帖》,米芾《苕溪诗帖》《蜀素帖》,姜夔的书论《续书谱》《王献之<保母志>跋》,江参的《千里江山图》《长江图》,范成大的《<西塞渔社图>跋》,赵孟坚的《水仙图》《墨花图》《岁寒三友图》,周密的《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记载了大量宋代书画资料,《云烟过眼录》《志雅堂札记》是书画鉴定专著,赵孟頫《吴兴赋》《湖州妙严寺记》《苏轼游道场山何山帖》《吴兴清远图》《洞庭东山图》《水村图》,管道昇的《水竹图卷》,吴昌硕的《独松关》《缶庐印存》《缶庐集》《石交录》《苦铁碎金》……

煌煌之书作中,或以自身寓居湖州的经历记事,或在湖州承续祖上遗风,或是吟诗作文状述风物、情怀;画作中,多以云游、雅集所观之湖州山水风物为蓝本,兼工带写或意写之;书论、画论之著,历数史上之论,立足自己所处时代,阐发新的见解。

《青卞隐居图》,元代,王蒙。上海博物馆藏。摄影/FOTOE

吴昌硕故居 摄影/桂国华

笔者手头另有一份曾刊发于《湖州日报》的文章《古书古画泊“湖州”》,表明“元代杨铁崖画过湖州,唐寅画过《升山图》……黄山画派大画家戴本孝曾隐居长兴夹浦,画过夹浦太湖一带的风光。项圣谟画过《弁山图》。‘扬州八怪’很多人与湖州有关系,郑板桥有写过湖州的绝句,金农画过《采莲图》,李复堂也画过湖州,高凤翰到过长兴看望他做县令的朋友。祝枝山写过《济阳等太白楼却寄施湖州》,沈宗骞画过《访友苕溪图》,章紫柏画过《法华饯别图卷》。近现代,吴昌硕画过埭溪的《上强山居图》。吴湖帆也到过湖州,临过《青卞隐居图》。黄宾虹画过《苕溪渔隐》,胡佩衡画过《长兴十景》……沈尹默写有湖州骆驼桥八首册页。启功画过《白蘋州图》。”“人物中,任伯年画过湖州人吴昌硕、沈芦汀、张石铭,还有一些著名画家画过一些湖州人,如徐悲鸿画过张静江,王一亭画过《朱五楼赏古图》等。”

一如中华古典的幽梦,常低徊于现代人的回望目光,那些绢本纸本里的“湖州”面容、表征,也都一帧帧不绝如缕地展现。无可辩驳的是,纵然“纸寿千年”,字画的保存,常遭王朝更迭、战乱兵燹、虫蛀火噬等故消耗,无论宫廷王侯还是大贾富豪,三代之后,庋藏散落,纸绢飘零,流传至今的寥若晨星,故而也珍如凤毛贵如麟角。但纵如是,古时文人艺术家“书写湖州”“摹画湖州”留存至今的作品,数量仍大得惊人。

2018年12月7日至2019年3月10日,国内首个董其昌大展“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共计154件(组)展品中,有王羲之、赵孟頫、宋旭等多位古代书画家,多件作品涉及湖州“元素”;也在上海博物馆,2002年“72件晋唐宋元书画珍品汇聚展”,一位细心研究者发现,其中众多书画大师都与“湖州”有关: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怀素、高闲、杜牧、欧阳修、苏轼、米芾、钱选、赵孟頫、唐棣等,或是湖州人,或在湖州仕宦、寓居。

张先《十咏图》

在北京,2017年故宫博物院武英殿把整修前的最后一场展览,礼献给了一位湖州人——当年举办了“赵孟頫书画特展”,陈列赵孟頫及其相关作品107件,其中包括赵孟頫现今存世最早的行书《秋兴诗》卷,最出名人物画《红衣罗汉图卷》;同样是故宫,文华殿从陶瓷馆调整为书画馆后的首次展览,也礼献给了一位湖州人,“铁笔生花——故宫博物院藏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展览集合绘画、书法、篆刻三类作品百余件,系首次在故宫较为全面地呈现吴昌硕的艺术发展轨迹和渊源脉络……

事实上,近年几乎国内所有公共文博机构的大展、南北艺术品市场大拍,多能见到“湖州”的影子,而“中国书画史,半部在湖州”之说,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弘扬、重新发掘与整理,也常在国内外一些报刊与学术论文里被提及。

苕霅之间寻山水

如果来湖州境内“书画探源”,那绝对不会让你败兴而归,目光所至皆是入了名帖入了名画的山水景物。

每次骑车过旄儿港中兴大桥,在此倚栏歇息片刻,将目光投向苕溪,心情就很舒朗。西塞山前飞来的无数白鹭,在附近转弯处一个无人干扰、长满颀长芦苇的河中洲周遭盘旋、鸣叫;远处的仁皇山及天目山余脉起伏连绵,在淡蓝、翠绿的天空深处,为多色的云层镶嵌或“涂抹”。我想到北宋米芾38岁时自撰的“苕溪诗帖”,“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此行书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正如这满目清畅的苕溪水流淌的两岸诗意。

莲花庄 摄影/支江

每次溯源而西,回到故里附近的长兴港口段,漫步堤坝,见西苕溪之春夏苕草葱茂,秋后苕花如雪,感叹野逸雄华、朴茂苍色中,一幅幅图画便如时空交错般浮现在我的眼前——董其昌《苕溪春晓图》、黄宾虹《苕溪渔隐》、张溥《苕溪一曲图》、叶小舫的《苕隐图卷》……它们皆以“苕溪”为蓝本,意写诗情,墨氤雅趣。

午间休息,消食闲步,每每我都会朝北往卞山方向走走。抬望眼,远山如黛,林密景深,滋润华秀——一眼就想到元末明初的本埠画家王蒙笔下的《青卞隐居图》。1366年4月,王蒙绘此气势雄伟秀拔、意境深邃之图,赠给表弟赵麟。此前,他的外祖父赵孟頫和元初湖州籍画家钱选都曾画过《卞山图》。此图构图繁复,绘千岩万壑,峰峦曲折,山势峥嵘。各种笔法和墨法互用,繁而不乱,密而不塞,拓现出一份广阔而幽邃的空间。至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泊舟卞山下,叹王蒙此画“能为此山传神写照”,誉之为“天下第一”。董其昌遂画出《青卞图》,向前辈致敬。数千年来,湖州子民们依偎在现实的青卞山下、天目山余脉的怀抱里,风调雨顺,诗情画意;数百年来,文人、艺术爱好者蒙养于《青卞隐居图》的气势灵韵、笔墨华光中,延拓着自己的“内空间”。

在游览菰城内的湖州博物馆、湖笔博物馆、赵孟頫故居旧址纪念馆、湖州美术馆,闲逛了练摊府庙、衣裳街“江南古玩城”中诸多的古董店、画廊,并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及南浔、吴兴两区的文博机构、艺术馆后,还有两个胜处不可不去——湖州城区赵孟頫私家别业莲花庄、安吉县鄣吴镇的吴昌硕故居。

莲花庄是始建于元代的古典园林建筑,属于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的别业。位于市区东南的莲花庄一带,唐宋时期叫白蘋洲,风光旖旎,为一郡之胜。赵孟頫在此建置别业,始名莲花庄,以碧水风荷景色幽绝著称。清末后,逐渐荒芜废圮。新中国建国后,曾将其一角辟为青年公园。如今,占地112亩的莲花庄公园,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组成画面,计有白萍春晓、云影清音、松泉印月、鸥波荷香、红蓼花疏等十景。全园三分之一是水面,湖光潋滟,配以洲屿、曲廊、水榭等,亭阁楼台,花木掩映,甚是绝妙。松雪斋、大雅堂、集芳园、晓清阁、题山楼、鸥波亭等建筑散布。一座高3.8米、宽约1.2米的莲花状太湖石精品,原为赵孟頫“松雪斋”故物,上刻有“莲花峰”三篆字,传为赵孟頫手迹。春醉桃柳、夏沁风荷、秋赏枫菊、冬观松竹……莲花庄美景四时各异。重建、修葺的莲花庄内,尚有吴作人、黄苗子、吴小如、王秋野、冯其庸、郭仲选、钱仲联……等现当代名家题字,真所谓“莲花与翰墨共芳,园林同文物相映”,文采风流,芳韵远播。

如果还意犹未尽,想寻找赵孟頫、管道升夫妇生命“最后的归宿”,还可去湖州下辖的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公元1319年,赵氏夫妇买舟从大都南还,不料归途中管道升病逝。这给赵孟頫巨大的打击。3年后,赵孟頫逝于吴兴,后葬岳父故里东衡,与管道升合墓。墓穴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前为平台,上竖墓碑,平台拾级而下接神道,神道两侧有无题石马、石翁仲。

从湖州城南306省道鹿塘线西驶,到安吉县马家渡右转04省道,有三条路皆可驶到吴昌硕的故里鄣吴镇鄣吴村上街。

近代艺术宗师吴昌硕,1844年农历8月1日诞生于鄣吴村上街一座四合院式之深宅大院,在此度过22个春秋。其故居原有主楼、东西侧厅、倒厅和“状元桥”、半月池等建筑。清咸丰末年,因战争之故,大部分建筑毁于一旦,仅留下了东侧厅。1987年政府拨款维修了此屋并对外开放。现东侧厅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两进三间二层楼。门楣上“吴昌硕故居”五字系缶老弟子王个簃所书。前进平屋为吴氏史迹展厅,陈列有《吴氏世系图》、“文革”时期出土的明嘉靖朝“吴氏父子四进士”的墓碑等,叙述吴氏家族自南宋迁浙后的发展脉络。跨过小天井是主楼,左边是吴昌硕父母的卧室。中间的堂屋是典型的中国式客厅,堂上高挂着《紫藤》图,为吴昌硕嫡孙、上海书画家吴长邺所作;两边为民国时期大书法家于右任所撰,吴昌硕嫡重孙吴民先所书的对联:“诗书画而外复作印人,绝艺飞行全世界;元明清以来及于民国,风流占断百名家。”登上二楼,东头是吴昌硕的书斋,窄小的窗户、古朴的书桌、自制的刻刀和笔架等陈设说明了这里是这位艺术巨人艺海泛舟的起锚地。二楼西头的“图片室”,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展示了吴氏家族的繁荣和吴昌硕一生的生活轨迹。

钟灵毓秀孕育“清山远水”

任何一个地方,所谓的“风水宝地”,落在形而下之现实,能产生一代又一代、一批接一批的书画人才、高手巨擘,不是没有理由的。以下几个原因的归结,可以不无夸张地说:湖州在中国书画史上写下煌煌巨篇,是必然的。

山随书活,云为诗留,绿水进入画里头。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书画的创作首先与好的自然环境、地理结构、气候特征,密不可分。“言为心声,书乃心画”,“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观,让创作主体浑然“观照”着一方之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通过笔墨语言,艺术地显现、流淌、迹化于纸帛乃至墙壁、石面上。呈现出的意象,闪透着主客体交融后的禀赋、创作者个人的“心印”,也显示着一个地域之文化的某些特质。

作为书画创作“前置”的地理区位、气候、地形地貌及自然风物,湖州无疑是绝佳的。它地处北纬30度22分至31度11分、东经119度14分至120度29分之间,苏浙皖“三省通衢”。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东邻嘉兴,南接杭州。湖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温同步,气候温和,空气湿润。湖州地形,西倚天目山脉,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5座,著名的有卞山、道场山、仁皇山、莫干山、龙王山、金盖山、霞幕山、岘山、城山、含山等。这些山峦连绵起伏,涧水长流,空气清新,环境静谧,或茂林修竹,或清流激湍,寺院道观、人文胜迹密布。境内有东苕溪、西苕溪、箬溪、下游塘、双林塘、泗安塘等众多河流。京杭大运河和源于天目山麓的东、西苕溪纵穿横贯湖州全境。苕溪东经由古老的页塘,流于黄浦江,北经56条溇港注入太湖。四水交汇的霅溪流贯整个湖城,在城北合流后由小梅、大钱两湖口注入太湖,一路“蒹葭孤芦,鸿头荷华,菱苕凫茨,萑蒲轩于,四望弗极,乌可胜数”——真是山水尽占,钟灵毓秀。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史博士黄朋撰文说:“湖州无他,全在于山水清远。只这点就够了。孕育书画家,吸引书画家,促进新书风、新画风的诞生,尽源于她的‘地灵’。所谓‘地灵’,然后‘人杰’。”优异的自然造化,让文人、书画家们优游、晤对、酬唱、缱绻、雅集、吟诗、挥毫泼墨——这在古代官员文士的文化生活中,再普遍、雅致不过;而朝朝代代文化艺术典籍的积累、“书画资源”之传承堆筑,又哺育、滋养了后朝后辈的文心与创作。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加持”,湖州(吴兴)成了书画诞生的上好“产床”。元代诗人戴表元诗句“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是此“摇篮”的恰好写照与归结。“清丽”二字,点准了湖州风光的审美特质,“合住”表明了“人的诗意栖居”,“只”则是唯一——虽有某种诗人的修辞夸张,但湖州独特而优异的自然地理环境,在整个江南地区都是“绝佳”、“独具”的,而江南地区,则一直是中古晚近以来人文的渊薮。

夕照莫干山 摄影/视觉中国

清山远水是湖州最著特色的自然风景。境内近半为山地丘陵,有“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说法。放眼西南山势起伏连绵,如龙腾霞起,东部则一望无际,“以天为堤”,水网纵横,河港密布。在书画家、诗人们一代代的“文化”下,“清山远水”逐渐被积累、丰富、淬炼成为了一种人文审美形态;与之相伴的,所谓“清远”的艺术品格、风格,通过大量的作品得以显现、“脱颖而出”。长期而大量的积累、延续、强化,今日它们早已融入中华历史文化的血脉,成为民族的文化性格,成为经典。

猜你喜欢

赵孟頫吴昌硕湖州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用劲刻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