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效果分析
2020-06-10王琳琳姜蕾
王琳琳 姜蕾
作者单位:1.300000 天津,天津市南开医院放射科;2.天津市南开医院消化内科
胆道梗阻性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在外力(管壁外部压迫)、胆管腔内及管壁病变(炎症、结石及肿瘤)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肝内毛细胆管及各级胆管的机械性阻塞,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部分患者伴有寒热交替、上腹部隐痛等[1-2]。目前,影像学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能够明确病变位置、严重程度、病变周围情况及致病原因等,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胆道梗阻性疾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多层螺旋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超声等。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CT和MRCP检查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单纯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36~63岁,平均(48.7±5.4)岁;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胆总管结石40例、胆管炎所致狭窄10例、胆总管囊肿9例、胰腺炎12例、胰头癌10例、胆管癌9例、壶腹癌8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2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纳入标准:符合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入院时均有皮肤黄、发热、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入院1周内行CT和MRCP检查。排除标准:有造影检查禁忌证者;资料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术后未确诊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1.2 检查方法 结合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CT及MRCP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1 C T检查 使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患者在检查前禁食4~6 h,检查前30 min口服阴性造影剂(水300~600 mL),取仰卧位,待胃肠道充分充盈后进行腹部常规CT平扫;之后经肘内静脉注射100 mL浓度为300 mg I/mL的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度为3~3.5 mL/s,扫描参数调整为电压120 kv、电流220 mAs、层厚5 mm、层距5 mm,对感兴趣区实施层厚1 mm、层距1 mm的扫描,采集患者横断图像并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的后期处理和分析。
1.2.2 M R C P检查 使用1.5T系统核磁共振仪。检查前患者需禁食水6 h以上,取仰卧位,进行正确的呼吸训练,避免腹式呼吸带来伪影,自患者肝脏顶端至十二指肠下方进行腹部常规MRI扫描(T1WI、T2WI),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及常规MRI扫描情况再进行MRCP斜冠状位图像采集,参数设定TR 3 000 ms、TE 800 ms、层厚3 mm、视野 38 cm×38 cm、矩阵256×256,对患者原始图像选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进行图像重建。
1.3 质量控制 CT及MRCP所得图像均由我科2名资深影像学专家进行分析判读,如判读意见不一致则通过协商讨论得出一致结论。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 T或M R C P检查结果 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71例,恶性29例。胰腺炎的CT检查诊断准确率高于MRCP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547,P值为0.039);胆总管结石和壶腹癌的MRCP检查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03和4.267,P值分别为0.019和0.020);两种检查对其他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C T联合M R C P检查结果 CT联合MRCP检查用于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优于单一采用CT或MRCP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010,P值为0.021),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见表2。
3 讨论
胆道梗阻的病因较多,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才能获得预期效果,因此,明确胆道梗阻的病因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是明确胆道梗阻原因的重要手段,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梗阻的定性分析已经成熟,但对病灶和病因信息的研究仍是热点。目前,胆道疾病多采用多层螺旋CT及MRCP检查。CT检查可清晰显示胆道系统影像,可较为精确地判断胆道梗阻情况,但是,由于患者腹腔内气体等各种因素的干扰,CT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率较低。MRCP技术的优点为非介入性(无创)且不需要造影剂,可以通过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达到类似于造影的效果[3-4],可以从多个角度全面显示病变情况,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因此,CT联合MRCP检查更利于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
本研究试探讨CT与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表明,胰腺炎的CT检查准确率高于MRCP,而胆总管结石及壶腹癌的MRCP检查准确率高于CT,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方法在其他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联合MRCP检查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优于单一采用CT或MRCP检查。现将胆道梗阻性疾病的CT和MRCP检查影像学特征进行如下分析。
3.1 良性疾病 ①胆结石:CT表现为胆道腔内结节样、环形影,高、等、低密度均可能出现,结石以上水平的胆管扩张,无增强;MRCP表现为梗阻以上胆系呈轻中度扩张,扩张胆道腔内出现结节样低信号影;本研究中MRCP检查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可能与MRCP能更好地体现胆汁与胰液信号有关。②胆管炎:CT表现为狭窄处胆管壁增厚,胆管出现不连续、不规则的扩张;MRCP表现与CT类似,但胆道扩张表现更明显。③胰腺炎:CT表现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明显扩张,扩张的胆管从水肿的胰头向心性渐进性光滑狭窄;MRCP表现与CT类似,但胰管情况表现更明显。④胆总管囊肿:CT表现为胆总管局部出现囊状扩张;MRCP表现与CT类似,而且MRCP可显示胆管全貌,角度更全面[5-6]。
表1 良、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CT或MRCP检查结果(例)
表2 良、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CT联合MRCP检查结果(例)
3.2 恶性疾病 ①胰头癌:CT表现为胰头部软组织肿块,受累胆胰管狭窄,未受累胆胰管扩张,呈“双管征”;MRCP表现为胆总管鼠尾状狭窄或胆胰管截断征,胆总管及胰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部分病例出现“双管征”。②胆管癌:CT表现为低密度肿块,肿块周围区域胆管发生扩张,胆总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呈结节样强化;MRCP表现为胆管扩张,管壁不规则增厚,梗阻部位呈截断征或出现偏心性狭窄,梗阻以上胆管表现为中重度扩张,胰管不扩张,呈“单管扩张征”。③壶腹癌:CT与MRCP均表现为壶腹部结节状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发现壶腹区出现延迟强化结节。④十二指肠乳头腺癌:CT与MRCP均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区肿块向腔内突入,病变区域周围肠壁有不规则增厚,延迟强化;MRCP可见胆胰管有不同程度扩张[7]。
综上所述,胆道梗阻性疾病行CT联合MRCP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