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出导向理论框架下教师中介作用探究
——以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一单元为例

2020-06-10韩永芳

关键词:驱动目标语言

韩永芳

(五邑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一、引 言

近年笔者借助慕课(MOOC)理念与技术,实践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以产出为目标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从对181名实验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分析来看,无论是对学习结果、授课方式、任务设计和教学材料选择的满意度上,还是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上,都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特别是任务驱动型的小组协作学习,不仅增加了说、写、译等语言输出量,强化了学习效果,还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和探究性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同时培养了多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该模式以“产出导向法”为理据,充分考虑学习者需求,遵循“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教学流程,以产出任务为教学起点和终点,用输入材料引领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完成产出任务,最终实现学用结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评估四个方面体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教学思想,强调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的中介作用。

二、POA理论体系概述

产出导向理论由文秋芳创建,前身为“输出驱动假设”[1-2],源于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设”[3]和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4]。Krashen认为二语习得的关键取决于输入的质和量。Swain界定了输入和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不同作用,并提出输出的四大功能,即强化流利度、验证语言假设、提高对语言缺口的意识程度、培养元语言反思能力[5]。“输出假设”探讨二语习得理论。“输出驱动假设”关注二语教学效率,其发展历经10余年,最早是针对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后来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被修订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6],再到第七届中国英语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被正式命名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 POA)[7]。POA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见图1)。

图1 产出导向理论体系[7]

教学理念是指导思想;教学假设是教学流程的理论支撑;教学流程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的实现方式,教师的中介作用体现在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之中[7]。

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学习中心说”主张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在设计教学环节或任务时首要关注的是学生能学到什么。“学用一体说” 提倡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将“学”与“用”融为一体:“学”指的是输入性学习,包括听和读;“用”指的是“产出”,即说、写、译。“全人教育说”指通过认真选择产出任务话题、为产出任务服务的输入材料及巧妙的教学活动形式,实现外语教育人文性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输入促成假设(Input-enabled hypothesis)”、“选择性学习假设(Selective learning hypothesis)”。输出驱动主张产出既是学习的驱动力,又是学习的目标;学生尝试产出任务,意识到不足,进而去探索与学习。输入促成指在输出驱动下,适当提供促成产出的合理输入,输入的内容以完成产出任务为目标。选择性学习是指根据产出需要,学习者从输入材料中挑选有用的信息进行处理、记忆和练习,以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完成产出目标。

教学流程分为“驱动(motivating)”、“促成(enabling)”、“评价(assessing)”三个阶段。驱动阶段包括三个环节:教师呈现交际场景;学生尝试产出;教师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促成阶段是学生实现语言习得的重要阶段,也包含三个主要环节:教师描述、分解产出任务;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学生练习产出,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评价分为即时和延时两种,对学生选择性学习和产出任务练习的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三、产出导向理论框架下教师中介作用

(一)基于产出导向理论的课程教学模式

产出导向理论强调语言输出(产出)对语言输入的有效作用。在输出驱动作用下通过选择性输入,培养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更具社会功能,更符合学生未来就业需要。基于此,笔者尝试产出导向教学设计,关注教学效率,遵循“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教学流程,以输出为导向推动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重点词语搭配、功能表达、语篇结构,获取积极有用的语言输入,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纠正错误,进行元语言反思,同时通过教师和学生对输出结果进行合作评价与反馈,调整并开展新的活动,以此往复,不断在输出、输入之间使用语言,最终获得正确、流利的表达,完成产出任务。课程教学框架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教育框架设计

另外,在教学设计上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原则,强调教师在各教学环节的中介作用。产出导向主张“学习中心”,以解决生活或工作情境中的真实问题为出发点设计课程,引领学生习得与时俱进的语言能力,体现“学以致用”。每个环节和产出任务的设计都要关注学生能学到什么。因此,在“驱动—促成—评价”流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不可或缺, 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设计者、支架提供者。驱动环节教师设定教学目标及产出任务,呈现具有认知挑战性的话题,激发学习欲望,体现设计者、组织引领者作用;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并发现不足,产生学习欲望。促成环节教师关注产出能力、分解产出任务,以产出为起点逆向设计系列促成活动,并依据产出目标选择或转换教学材料,为学生构建课堂情景,引导学生选择产出任务所需的内容、语言和话语结构进行学习,体现促进者、指导者作用;学生通过由易到难的系列促成活动,触发学习过程,完成产出任务。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流程,既要对产出成果进行评价,也要对选择性学习效果和产出任务练习过程给予评价,体现评价者、帮助者作用。“评价”环节通过学生可被观察、被衡量的行为,包括产出任务完成情况、学习总结与反思、平台学习记录、小测试等对学生输入、输出学习成效进行全过程监控与评价,强化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及评估之间的有效衔接。同时,也通过这些评价为教师精进教学设计提供依据。教师中介作用如图3所示。

图3 教师中介作用

(二)产出导向理论框架下教师中介作用的实现

本节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8]第1单元Text A为例,探讨教师在确定产出目标、设计促成课堂活动、评价产出目标达成中的中介作用,实现各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

1. 产出目标确定与任务分解,体现设计者与组织者作用。根据产出导向理论,驱动环节设定的单元产出目标要具有驱动性、细分性、可教性及逻辑性[9]。确定的产出目标,一方面要能激起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欲望、可以拆分成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子任务目标,供不同水平学生完成,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产出任务与输入材料的契合度、产出任务与学生语言水平的符合度。本单元主题Learning: Chinese Style(中国式学习风格),讨论中西方教育方法的不同,即中方强调培养技能、西方强调发展创造力。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西教育方法差异。具化为单元产出目标:写一篇不少于250字的短文,讨论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具体包括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对培养技能和创造力的不同态度、在创造力和基本技能之间如何取得更好的平衡等。基于学生语言水平发展的不一致,将单元产出目标分解成若干子任务,以便教师对学生提供更多更具体的指导与协助,拉近输入与输出的距离,顺利达成产出目标。子任务(1):讲故事——介绍自己童年时如何解决玩具故障,是寻求父母或他人帮助还是自我探索解决(以结对子形式完成)。子任务(2):用事例描述——典型的“把着手教”的中国式传统学习方法,有什么优缺点(小组合作完成)。子任务(3):你认为培养技能与发展创造力哪个应该放在第一位,为什么(小组合作完成)?

2. 促成活动设计与实现,体现促进者与指导者作用。产出任务的分解降低了写作难度与焦虑感,有助于总目标的达成。产出目标决定了教学材料的使用策略与课堂活动的设计策略。每项产出任务的完成需要用输入促成材料引领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以产出子任务为单位输入内容,设计课堂活动,从内容,语言、话语结构等方面为学生搭建“脚手架”[7],构建学习模式,发挥促进者、指导者中介作用。

内容方面,可为学生提供文章内容框架,帮助学生找到文中信息,掌握文章深层结构,为输出构建达到交际目的的内容意义和表达。课堂活动可设置为问答题或填空题,让学生边读边做。

内容框架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输入材料进行处理,使输入内容更加清晰有条理,利于学生对输入信息的储存与再加工。另外,教师据此可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展、延伸,以生活中典型事例(如孩童学习绘画、练习毛笔字等)设计课堂活动,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激活学生个体经验,让学生有话可说,构建意义表达,尝试输出。

具备了交际内容,如何用特定的语言形式准确有效地将它表达出来,此环节教师作为帮助者作用尤显重要。首先要按交际目标所需的语言表达形式确定语言目标,进而设定相应的促成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为完成产出目标的单词、短语、句型,构建语言能力。如课堂活动1:寻找目标语言形式。为内化课堂活动1学到的语言形式,可设计课堂活动2:看图说话。要求以结对子形式,结合语境,尽量使用课堂活动1所列语言形式,对所学词语、句子结构进行有效运用,便于迁移到之后的产出任务中。

课堂活动1 寻找目标语言形式

Angela is given a hula hoop with instructions on how to use it.
Jonathan is given a hula hoop but no instructions.
1.What kind of outcomes do you expect?
2.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developing the children’s creativity?

有了语言上的准备,采用何种形式组织篇章结构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最终达成产出目标?一是引导学生分析本课文章结构。二是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语篇结构方式与特点,模仿完成本单元最终产出任务目标。

本课文是典型的议论文,由beginning、body、ending三部分组成。作者以讲述中西教育差异的anecdote小故事开篇,主体部分用compare and contrast方法进行论证,结尾部分提出建议。尤其重要的是作者应用了One-side-at-a-time method 和Point-by-point method两种不同的对比论证方法,不仅形式多变,而且各有特色,使文章内容生动有趣。文章最后一段有画龙点睛之妙。不管是中式教育还是西式教育,孰好孰坏、孰轻孰重都说不好,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作者以“…striking a better balance between the poles of creativity and basic skills.”结尾,看似提问却实为提供建议、引起共鸣:取长补短,平衡中西教育差异,以寻求更好的教育办法。

产出任务的完成有赖课堂促成活动的精心设计及教师中介作用的有效发挥。促成组织程序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需要作相应调整。促成活动设计要具有精准性,渐进性和多样性[9]。活动设计要与产出任务之间有高关联性,所有活动都要围绕产出目标展开,且要形成循序渐进的系列促成活动,用输入性促成材料为学生构建课堂情景。促成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促成质量决定产出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3. 促成目标达成评价,体现帮助者与评价者作用。评价是教学的升华阶段[7]。产出目标是否达成、达成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作为任务完成的帮助者和评价者角色所发挥的中介作用。具体体现在帮助学生完成产出任务,促进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出进行即时评价。教师首先要确定评价焦点,提出评价依据,制定清晰的评价目标和要求,学生据此开展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或集体讨论。二是对学生课下完成的产出成果进行延时评价。教师根据促成环节的产出成果,选择典型样本,聚焦典型问题,领着学生一起进行合作评价。如子任务(2)的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子任务(3)的写作任务,学生小组间可综合组员意见指出优缺点,教师给出具体改进意见引导学生自我反思,通过边评边学、边学边评,在教师“脚手架”作用下经过多轮反复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掌握技能、调动学习潜能、促成产出目标达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总之,教师将评价纳入学习过程,将其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契机,既促进学生反思、发展学习动机,又帮助教师及时解读、评价相关教学信息,以此作为下一步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南[10],彰显教师帮助者与评价者作用。

四、结 语

教师中介作为维系教学环节的重要纽带,帮助激发学习兴趣,建构学习模式,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他者”[11]。产出导向框架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指挥者[12],教师中介作用贯穿课堂内外。在驱动环节,教师设计具有挑战、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产出任务,是产出目标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促成环节,教师分解产出任务、设计促成活动,指导、检查学生的选择性学习,是产出任务完成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而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流程,既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展学习动机,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设计、指导补救性教学,是产出目标达成的帮助者和评价者。

猜你喜欢

驱动目标语言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语言是刀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