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0-06-10赵素贞张璐璐
赵素贞,张璐璐
1.河南省中医院甲乳科,河南郑州 450002;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 450002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由于乳腺导管扩张、 浆细胞浸润而导致的非细菌性感染性乳腺化脓性疾病[1],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良性疾病,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不断增高之势。常发生于中青年妇女中,主要由于激素水平的异常刺激、乳腺导管排泄障碍, 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等原因引起的[2]。可分为肿块期、脓肿期和破溃期3 期,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乳房红肿、疼痛、反复溃破等症状[3],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也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及时地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创伤较大,且有切口及疤痕,患者满意度较差。 中医药保守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复发率低。该研究探讨分析2017年1 月—2018年12 月时间内该院收治的68 例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使用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8 例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年龄22~40 岁,平均年龄(33.72±7.13)岁,病程5~21 d,平均病程(8.03±2.01)d。 纳入标准:患者可有先天性乳头凹陷,一侧或双乳乳房肿块、疼痛,可伴随单侧或双侧乳头淡黄色或粉渣样乳头溢液。 通过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符合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且均配合该次研究。排除标准:其他乳腺疾病,器官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精神性疾病,无法配合该次研究,药物过敏史,凝血造血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给予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 具体用药如下: 柴胡15 g,白芍12 g,香附12 g,陈皮12 g,川芎10 g,当归12 g,浙贝母10 g,制半夏9 g,茯苓10 g,白术12 g,穿山甲10 g,山栀10 g,甘草6 g,皂刺15 g,炒山楂60 g,炒麦芽60 g。
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加减,水煎服,每剂加水没过汤药二指,浸泡30 min,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30 min,取汁,再加水300 mL,煎煮20 min,1 剂/d,分早晚口服。 取药渣装袋热敷。1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4 个疗程。治疗结束后3 个月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其治疗效果(治愈:疼痛、溢液、红肿等临床症状消失,肿块消失;好转:疼痛、溢液、红肿等临床症状减轻,肿块缩小;无效:疼痛、溢液、红肿等临床症状未变,甚至加重,肿块未缩小,甚至增大)[4]。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疹、头晕头痛,腹泻腹痛,肝功能异常)。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总有效率
68 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8 例(11.76%)、好转54 例(79.41%)、无效6 例(8.82%),其总有效率为91.18%。
2.2 治疗前后肿块大小、疼痛变化
治疗前后肿块大小、 疼痛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肿块大小、疼痛变化(±s)Table 1 changes of tumor size and Ba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1 治疗前后肿块大小、疼痛变化(±s)Table 1 changes of tumor size and Ba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肿块大小(cm)疼痛(分)5.07±1.13 23.25±3.15 1.03±1.96 3.45±3.68 14.725 33.706 0.000 0.000
2.3 不良反应
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社会生活压力增大,熬夜,作息不规律,肥胖等原因,使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西医学认为该病主要与先天乳头凹陷、导管不通畅、局部炎症刺激、乳房外伤、内分泌紊乱等有关,乳腺导管内分泌大量的脂质分泌物,乳管不能及时排出,刺激管壁,长期炎性细胞浸润刺激局部纤维组织增生,病情迁延或因外伤形成局部肿块伴疼痛。 浆细胞性乳腺炎虽属于良性疾病,但是由于其病程长,发病特点为乳房肿痛、反复溃破、流脓,患者生活质量差,花费较多,且容易复发,因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5]。 治疗该病目前主要能够用治疗方法有:联合应用抗生素法、抗结核治疗法、长期换药法、单纯手术切除、激素药物法、中医中药疗法,前5 个方案疗效均不确切,且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及抗痨药物对患者有较多毒副作用,而单纯手术治疗则易复发[6]。 中医中药保守治疗以其创口较小,没有切口疤痕等受到患者的欢迎。 因此寻找有效的、安全的中医药疗法是临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传统中医学中未见关于粉刺性乳痈明确记载,该病属于“乳发”、“乳漏、“疮疡”等范畴。 顾伯华教授、陆德铭教授等于1985年根据该病的特点:乳头或脓液中多有粉渣样物质,将之命名为“粉刺性乳痈”[7]。 陈红风教授[8]认为该病多由气滞血凝,经络阻塞,郁久化热,蒸酿肉腐而为脓肿,溃后容易成瘘,根据该病病因病机特点,治疗内治肿块期施以疏肝清热、和营托毒,方选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常用药物有柴胡、当归、黄芩、公英、天花粉、连翘等。外治肿块期以油膏外敷治疗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刘胜教授[9]对该病主张分期进行治疗,对于尚处于肿块期的患者,以内服中药为主,治以疏肝泻火、健脾化浊,给予浆乳方加减,具体用药有柴胡、鹿衔草、郁金、白术、紫草、土茯苓、生山楂等,外用金黄膏外敷,根据每位患者具体病机和体质的特点,辨证结合采用和营、温阳、化瘀等治法,促进肿块消散,尽量使患者避免手术。 王聪等[10]认为该病病机为肝热痰瘀互阻,在急性炎症期热像偏重,治疗以清热为主、辅以化痰祛瘀。 首创经验方,夏枯草、煅牡蛎、黄芩、海藻、蒲公英、丹参、没药、川芎、连翘、赤芍、王不留行、青皮、川牛膝、牡丹皮、法半夏、浙贝母、鹿角片等,诸药合用治以疏肝清热、化痰破瘀,疗效颇显。 楼丽华教授[11]认为该病发生多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外受外邪侵袭,或哺乳不当,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等引起气滞、痰凝、血瘀阻于经络,或聚成块,或热盛肉腐成脓。 并阐述其病因有乳头凹陷,乳络不畅,病机多为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营血不从,气滞血凝,经络阻塞,聚结成块。 郁久化热,蒸酿肉腐而为脓肿,溃后容易成瘘。 同时楼教授认为各类炎性乳房病的脓液、渗出液等皆为气血所化,日久则气血皆耗,阳气亏损;阳不足则寒凝痰滞、瘀塞不通病不能愈。 温里祛邪,温补阳气,通络祛瘀,以折其邪;治以阳和汤加减。
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于疑难杂症,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但很多学者根据其发病特点, 对不同的发病阶段采用不同的治法,即分期论治,效果显著[12]。 中医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可以发挥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 取长补短,共同协助治疗疾病。 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肿块期或脓肿形成之前,内服中药可促进肿块及脓肿消散,配合中药外敷则相得益彰。中医治疗是我国的特色治疗方法,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浆细胞性乳腺炎在中医中属于粉刺性性乳痈的范畴,患者由于肝气不舒,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肝郁胃热、木郁土壅,痰湿凝聚,气滞血瘀,肉腐成脓导致的,因此治疗主要以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13]。该次研究, 使用中医经典方剂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总有效率为91.18%,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经治疗患者治疗后肿块大小 (1.03±1.96)cm、 疼痛评分 (3.45±3.68)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田绮俊的研究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效果97.78%一致。 经治疗患者肿块明显缩小、疼痛缓解,治疗效果明确,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与西黄胶囊治疗粉刺性乳痈疗效相近[14]。药方中柴胡、香附、陈皮疏肝解郁、行气宽中,川芎、当归活血祛瘀,浙贝母、制半夏清热燥湿、化痰散结,茯苓具有利水消肿、健脾止泻,穿山甲具有活血散结、消肿排脓的作用,白芍具有养血敛阴、平抑肝阳的作用,山栀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皂刺消肿排脓,炒山楂、炒麦芽[15]消食回乳,甘草调和诸药。 患者有烦躁不安加郁金、百合宁心安神;肿块色红明显加蒲公英、连翘、黄芩清热泻火;肿块痛甚可加延胡索、醋乳香、醋没药活血止痛;肿块质硬明显可加浙贝母软坚散结。 几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达到疏肝理气化瘀,清热散结,活血止痛的效果。 且有效的避免了因个体差异导致的效果差异[16-18],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对浆细胞性乳腺炎使用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