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思南四野屯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初报

2020-06-10邓春英黄丽华王万坤

食用菌 2020年3期
关键词:牛肝菌保护区真菌

邓春英 黄丽华 郑 旋 王 晶 王万坤

(1贵州科学院,贵州贵阳550001;2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0)

贵州思南四野屯保护区位于铜仁市思南县西北部,东经 107°55'11″,北纬 27°50'39″,属武陵山脉梵净山西北延伸地带,为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为52.35%,各类生物436科1233属2270种(变种),其中大型真菌48科91属171种[1]。笔者结合近几年研究结果对保护区内大型真菌多样性做了鉴定和补充,重点整理了食用菌种质资源。

1 研究方法

根据保护区内森林的特点,采用样线法踏查,记录大型真菌生态环境,拍摄生态照片,采集完整的标本,编号并详细记录采样地点的地理位置、海拔、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各部位尺寸大小、新鲜状态时各部位的颜色、受伤变色等)信息。取分子材料用硅胶干燥,其余部分在55℃下烘干,制作成永久保存标本,凭证标本存放于贵州省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馆(HGAS)内。

利用Olympus生物显微镜CX31对标本进行显微形态观察,采用经典形态学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ITS序列比对,对照相关文献资料[2-12],准确鉴定,然后进行编目。物种多样性名录按Dictionary of the Fungi第十版(2008)系统排列[13]。物种名称以最新分 类 系 统(http://www.indexfungorum.org/Names/Names.asp)检索其当前学名为准。对科属组成进行统计分析,并参照文献[14-15]对食用菌进行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类统计

2014、2019年调查鉴定大型真菌244种,其数量统计见表1。由表1可见,大型真菌中子囊菌4纲6目10科14属20种,约占总种数的8.2%;担子菌2纲12目40科95属224种,约占总种数的91.8%。

表1 大型真菌数量统计

2.2 科属统计

思南县四野屯保护区大型真菌隶属科、属、种统计见表2。

2.2.1 优势科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仅有1种大型真菌有14个科,占总科数的28%;2~5种大型真菌有26个科,占总科数的52%;6~9种大型真菌有6个科,占总科数的11.8%;10种及以上大型真菌有4个科,占总科数的8%。有10种及以上大型真菌科见图1。

图1 有10种及以上大型真菌的优势科

由图1可以看出,红菇科的大型真菌最多有45种,其次为牛肝菌科(24种)、多孔菌科(20种)、鹅膏科(14种)。

表2 科、属、种的统计

2.2.2 优势属统计

保护区内有5种以上大型真菌的优势属见图2。

图2 有5种及以上大型真菌的属

保护区内调查的大型真菌共有111个属,单一大型真菌的属有68个,约占总属数的61.3%;2~4种大型真菌的属有37个,约占总属数的33.3%;5种及以上大型真菌的属有6个,约占总属数的5.4%。

2.3 食用菌种质资源分析

在保护区已鉴定的244种大型真菌中,可以食用的有110种。区内的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长根小奥德蘑(Hymenopellis radicata)、香菇(Lentinula edodes)、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等,为商业化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种质资源。

贵州野生食用菌生长周期长,野生菌种类多,已初步形成野生菌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保护区内优质的野生菌资源有(部分种类见图3):格纹鹅膏(Amanita fritillaria)、灰疣鹅膏(Amanita griseoverrucosa)、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冠锁瑚菌(Clavulina cristata)、栎裸脚伞(Gymnopus dryophilus)、亚砖红沿丝伞(Hypholoma sublateritium)、红蜡蘑(Laccaria laccata)、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网纹马勃(Lycoperdon perlatum)、皱盖疣柄牛肝菌(Leccinum rugosiceps)、鲜艳乳菇(Lactarius vividus)、多汁乳菇(Lactarius volemus)、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us)、真根蚁巢伞(Termitomyces eurrhizus)等。对保护区野生食用菌调查为发展当地野生菌产业,建立保育区提供了依据。

3 结论

图3 保护区内优质的野生菌

2014年调查记录了171种,2019年调查新增了73种,包括贵州新记录种(图4)玫红黑牛肝菌(Nigroboletus roseonigrescens)、褐柄褶孔牛肝(Phylloporus brunneiceps)、绒柄红孢牛肝菌(Porphyrellus orientifumosipes)、考夫曼网柄牛肝菌(Retiboletus kauffmanii),可见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物种资源丰富。大型真菌丰度与该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森林植物类群密切相关,将来要在物种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关注不同植物群落下的物种多样性及与植被的关系,加强食药用菌资源收集等更深入的研究。

在已鉴定整理的大型真菌中,红菇菌科、牛肝菌科、鹅膏菌科的食用菌种类最多,也是贵州省野生食用菌的主要类群,其中格纹鹅膏(Amanita fritil-laria)、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us)产量最多,当地食用最多,此类野生食用菌可作为保育品种。

另外,发展野生菌产业,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显得尤为重要。保护区内有种类众多的毒蘑菇,如剧毒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淡红鹅膏(Amanita pallidorosea)等。在调查野生菌的同时,调查清楚野生毒蘑菇种类,并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对发展野生菌产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注:感谢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朱超、胡琪瑞、聂祥松同学采集标本信息,感谢贵州师范大学张菁同学整理标本序列。

图4 贵州新记录种

猜你喜欢

牛肝菌保护区真菌
牛肝菌菜谱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云南发现4.2公斤野生牛肝菌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几种野生牛肝菌的红外光谱及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千奇百怪的真菌
致命真菌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牛肝菌扒菜心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