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

2020-06-09尚宗光

天津教育·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学科学

尚宗光

【摘  要】小学科学学科对启发小学生科学意识、培养小学生探索思维、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中有效融合“做与思”并展开教学。所谓“做与思”,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运用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与合作操作科学实验。教师可以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做与思”的意识,也可以运用教学器具引导学生提问和操作,还可以运用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通过有效融合“做与思”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做与思;生动情境;实验器材;自主探究

传统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多是运用讲解的方式教学,通过口头讲述与板书的方式讲解具体的科学知识,提问大多是走形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而实验操作也大多是进行演示。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以自然科学为主,而学习自然科学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实验操作和逻辑推理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与之差距较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科学教学理念,将“做与思”有效融入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进行思考,通过思考进行操作,更好地启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学学习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做与思”的意识

小学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较短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师多通过直接讲解知识点、直接展示结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逐渐产生了思维惰性。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求转变,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与科学相关的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进行思考、探索,指导学生开展相关操作。教师在制作多媒体科学课件时,可以根据与教材相关的实物、案例和生活实践等内容,搜集和引入图片、视频、文字、数据、动画等资料,将这些内容有机融入电子课件和微视频中,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它们展开教学,能够起到刺激学生感官神经、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启发学生“做与思”的意识。

例如,小学科学五四制青岛出版社三年级“太阳和影子”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本课内容制作以下类似的教学课件:一是生活中各种样子的图片,包括人影、建筑物的影子、动植物影子等;二是展示一天中不同时刻城市的建筑物影子和旗杆影子长短变化的动画视频,通过这些长短变化的动画视频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三是展示手电筒、铅笔等器材,让学生思考运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的方法。

教师可以运用以上课件展开课堂教学,首先展示第一部分的内容并提出问题:观察这些影子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很多学生会提出“影子是怎么产生的?”等类似问题;其次展示第二部分内容让学生试着思考并提出问题,这时很多学生会对这一现象感到好奇,提出类似“不同的时间影子长短为什么会变化?”的问题;再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展示更多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如,展示古代日晷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古人是怎样用日晷来记录时间的?再如,展示一年四季太阳直射地球不同位置的动画,让学生思考:在有袋鼠的澳大利亚,建筑物的影子方向和我们国家的影子方向相同吗?在学生思考和探究完以上问题过后,教师接着展示第三部分的实验器材,并拿出实物,让学生结合这些实物提出问题,如有的学生会提出:如何用这些器材研究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情境,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效启发了学生“做与思”的意识。

二、运用教学器具引导学生提问和操作

为进一步深入和优化教学,更好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和实际操作,教师还可以运用与小学科学课程相关的教学器具展开教学。在讲解完基础的理论知识内容后,教师可以接着展示与本课知识内容相关的教学实验器具,并让学生结合这些教学器具提出问题,之后再给出具体的操作示范,讲授其中的注意事项等,这样便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安全性。

例如,在“水温的变化”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一些水的变化基础知识,如水的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日常看到的冰和水蒸气等都是水的不同状态。接着提出问题:我们倒上一杯热水后等它凉了再喝,那么水温变化有什么规律之后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热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等教学器具,先为学生展示倒水、利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规范和注意事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行动,实际测量水温变化和探索水变冷的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从操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有的学生在操作中很快提出问题:测量水温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根据时间变化测量水温?怎样的姿势才能正确读出温度计的度数?每隔多长时间测量一次最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和解答,之后根据各个小组的反馈情况进行一一解答,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操作、找到水温变化的规律。

三、运用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实践的意识与能力,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教师还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科学学习小组,并根据科学教学内容、运用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个性、积极地进行探索、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独特的见解,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索精神。小学科学课程中含有诸多实验内容,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验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操作实验。

例如,在“沸腾”的相关教学中,由于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首先,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应该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出现学生烫伤等危险状况;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将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玻璃杯、烧杯和温度计等器材展示出来,提供给学生,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器材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从而使各小组具体操作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再次让各小组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实验步骤,运用实验器材具体操作;写出实验报告。在具体的实验中,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操作,如酒精灯在使用完毕后要用盖子盖灭火焰、切不可用口吹灭;先指导学生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垫好石棉网、烧杯中准备好凉水、用温度计测量好此时的温度、之后点燃酒精灯和放置烧杯,一边看着秒表一边观察烧杯中的水,并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变化;最后收拾好实验器具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得出一些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各小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烧杯中应该放多少水?应该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应该等多长时间才能将烧杯拿下来?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解答,在此过程中有效融合“学与思”,让学生在实验中既能够学会实验操作,又能够培养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科学中的其他课程和实验内容,教师同样可以运用以上方法指导学生,在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学生自主操作、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合“学与思”。例如,像五四制青岛版小学科学“压缩空气有弹性实验”“水流的力量实验”等都可以运用这种方式展开教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做与思”的意识,运用教学器具引导学生提问和操作、运用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等,帮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获得相关科学知识、实验操作技能等,从而更加高效地融合“做与思”,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世成.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做与思”有效融合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小学科学
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