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花一世界,一图一历史”

2020-06-09袁锦兰

中学历史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史料图像核心

袁锦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离不开历史教学,而历史教学需要史料作为支撑。何成刚教授认为“史料教学运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1]。图像史料作为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简明等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拟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对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图像史料优势,挖掘图像史料价值和择优选用图像史料方面作初步的探讨,以期发挥更好的育人效果。

一、发挥图像史料优势,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图像史料,沈敏华教授认为“图像史料,亦可称为可视史料或影像史料,主要是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一般指地图、图片等传媒对象”[2],同时指出“如果把视野再放开一点,那么图像史料的指向就更广泛了,它还包括珍藏于博物馆的大量文物、遗址遗迹、碑刻、建筑、图画等实物和摄影照片以及影视片、纪实片等能够提供图像、呈现或传达某种历史理念、产生视觉感知的对象” [3]。由此可见,图像史料的范畴很广,能给历史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对比文字史料,图像史料更直接、形象,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信息量的接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利用图像史料,有助于学生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逻辑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重视发挥图像史料的优势,可在课堂导入、情境创设、难点突破等方面加以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挖掘图像史料价值,服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4]图像史料要服务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心怀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从历史的宏大叙事到微观细节中,把握“一图一历史”,深入挖掘图像背后的历史信息和育人价值。

1.分析图像史料中的“人”

“人”是历史的主体,这可以是一个人,几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特定的或不特定的人。人和事又是紧密相连,因此分析图像史料中的人实际上也是分析相关的史事。

案例1:

教师说明:图1画报刊登时间是1911年2月5日,标题为《中国的现代化——在上海,中国人当众剪辫子》。图2画报刊登时间是1912年3月3日,标题是《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值得注意的是袁世凯剪辫的实际时间是1912年2月16日。

学生分析两张图像中的人,思考问题:

(1)描述图1右下的人们的表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表情?

(2)图2袁世凯剪辫时的表情是怎样的?他在那个时间剪辫有何用意?

(3)两张图像显示的时间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前后?从两张图像中你可获得什么信息?

这两图的历史是剪辫这一事件的多种解读问题。图1整个画面表现十分生动,图中人物有刚剪完辫子的,有正在剪辫子的,有在旁边观看的。人物的服饰和表情也各异,有乐意剪辫的,也有抵触剪辫表现不安的,从时间节点上看这是辛亥革命前。图2袁世凯在外务部大楼由助手剪掉辫子,表情看起来很愉快,从时间节点上看是辛亥革命后。

两图的信息含量很大,并极具冲突性。如何理解辫子在当时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辛亥革命前后,不同的人对剪辫的态度不一?通过课本的学习,学生知道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强令男子剪辫,由此剪辫的人多起来。但学生不一定理解辛亥革命前后的剪辫运动的区别,以及普通民众和上层人物的剪辫目的。袁世凯剪辫是在他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之后的第二天,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也是他的一种政治手段。无论是谁剪辫,无论在辛亥革命前或是后,剪辫都对社会进步产生了影响。以两张图为纽带,带给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构建身體上的发辫与中西两种文化碰撞与交流之间的联系,剪辫背后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和习俗的变化,从而学会多角度并置于当时的背景下看待历史问题,构建时空观念,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2.探究图像史料中的“物”

图像史料种类繁多,照片中的物件也是一种图像史料,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案例2:

教师介绍:抬枪,顾名思义,是指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才能操作的武器,一个人在前面把枪身架在肩上作为枪架,一个人在后面瞄准发射,后者经常会被后座的力量顶翻在地上。抬枪实际是一把放大的火枪,结构与一般士兵使用的鸟枪相同,整把枪长度2米左右,是中国特有的武器,也是晚清军队武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探究图3,思考问题:

(1)从抬枪的长度和使用方法来看,有何缺点?

(2)作为晚清时期的主要武器,抬枪使用了多年,并没有很好更新,说明了什么问题?

(3)抬枪的使用对战争的结果有何影响?从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这一图的历史是军事武器的先进与否以及背后的经济和制度问题。中国近代史反侵略斗争失败在于落后的封建制度不可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和制度的落后导致武器的落后,最终在较量中失败。如何让学生理解武器落后背后隐含的深层次原因?抬枪比之前的一些武器有较大的进步,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可见其踪影。从抬枪的操作上就可发现其劣势,加上国家没有统一标准,各大兵工厂生产的抬枪大小、规格不统一,后来虽有一定程度的改进,包括改进为带枪栓的后膛枪,但发挥的威力,远远比不上侵略者的武器。清政府的经济实力和统治者的目光无法支撑武器的更新。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认识到因为落后而造成失败和挨打,情感上受到冲击,培养家国情怀;理解到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从而养成用唯物史观进行学习与探究的习惯。

3.比较图像史料中的“景”

图像史料中的各种景象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时代特征,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照相摄影技术的传入,为人们保留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活等多方面的轨迹。

案例3:

教师补充: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俗称“大马路”,1865年正式定名为南京路。1903年的上海南京路,当时有外国商团马队经过。

学生比较1865年和1903年上海南京路的街景,思考问题:

(1)相隔30多年的上海南京路出现怎样的变化?

(2)1865年与1903年的上海南京路相比哪一年更繁华?

(3)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两图的历史展示的是国门被迫打开,上海开埠后走向城市近代化的问题。《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1843年正式开埠,随着外国商人的纷纷涌入而迅速发展起来,中外贸易中心也逐渐从广州转移到上海。1865年南京路正式定名,到20世纪初,南京路已成为上海的商业中心。由于上海在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中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以南京路为切入点,同一个地点,不同的两个时间节点,甚至更多的时间节點,由此窥见上海城市的发展,进而了解鸦片战争后以上海为例的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学生通过图像史料中城市街景的对比与探究,增强时空观念以及思辨能力。

图像史料不仅只有人、物、景,还有地图、表格、漫画等多种内容。教师深入挖掘各种图像史料,关注细节,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制造冲突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探究、分析、比较、解读图像史料,通过史料实证的过程,指引学生通往学科核心素养之路。历史的复杂性、多面性和曲折性,决定了学生学史不能依靠灌输,必须要有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只有经历了习得的过程,思维拓展了,视野开阔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提高。

三、择优选用图像史料,彰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认识到图像史料的优势和价值,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都会使用各种图像史料,如何择优选用这些图像史料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图像史料择优的关键是能够更好实现教学目标和立意,充分彰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择优选用简洁明了并富于震撼力的图像史料,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史的积极性,能从主观上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创造条件。选用容易设计、启发性高、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以及能够体现历史进程中的联系、发展与延续的图像史料,这种连续性高、探究性强的图像史料有利于在客观上加强学生的深度学习,强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选用在情感熏陶,价值引领方面有优势的图像史料,学生经过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容易浸润家国情怀。

黄牧航教授提出“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这意味着历史教师在观念上、思维方式上和操作方法上都会发生非常重大的改变” [5]。由此可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重视自己核心素养的提升。

具体到图像史料教学,无论是发挥图像史料的优势,还是挖掘图像史料的价值,或者择优选用图像史料,“一图一历史”背后的关键是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最终指向的目标是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一个具有核心素养的教师,对图像史料的运用会更得心应手,会挖掘得更深,会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释】

[1]何成刚:《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页。

[2] [3]沈敏华:《历史教学中的图像史料及其运用》,《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5期。

[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4页。

[5] 黄牧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历史教学》2016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史料图像核心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A、B两点漂流记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