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都开封“城叠城”的奇观是怎么形成的

2020-06-09那城的城君

旗帜文摘 2020年5期
关键词:汴河中山路都城

那城的城君

开封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话:“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潘杨湖底深藏几座宫。”这座古都地下,真有宝藏古城,还是仅仅是一个传说?

1981年,开封市区龙亭湖底清淤,明代周王府遗址突然重现人间。按照历史书的记载,这座规模宏大的王府,是在宋、金皇宫的遗址上修建。当时人们充满好奇:周王府的下面,真的藏着一座皇城?

考古学家们拿起洛阳铲,继续一层层挖下去,掀开了开封“城叠城”的神秘面纱。

01.这城摞那城

大量考古勘探发现,开封地下,叠压着6座城池,犹如巨大的层层叠玩具。按年代早晚,自下而上分别是:地下12米,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梁城;地下10米,唐代的汴州城;地下8米,五代及北宋时期的东京城;地下6米,金代的汴京城;地下5米,明代的开封城;地下3米,清代的开封城。

它们有的是国都,有的是省城,面积大小会有不同,但总有一些叠压方式,能让强迫症患者极度舒适。城叠城、墙叠墙、路叠路、门叠门、马道叠马道……在这里,一座城的点线面,全都能找到完美叠合的案例。

在开封新郑门遗址博物馆里,从明清地面到宋代地层一目了然,千年历史自带3D效果。

从唐代以来,开封的城市核心区没大变动,仍然是龙亭公园一带。老城中轴线“御街—中山路”,形成于唐代,历经五代、宋、元、明、清,也沒有过任何改动。

中山路北段的州桥遗址,是宋代东京城的水陆交通节点,《水浒传》中杨志卖刀的故事就设在这。桥的基础是宋代建的,桥面是明代的,清代和今天的中山路就修在州桥上方。这样看来,开封人民轴起来,跨过山和大海,越过历朝历代。

02.黄河怎么改变开封

“城叠城”的奇观怎么形成的?这跟一条河脱不开干系。开封人两千多年来,跟黄河相依相伴,也相爱相杀。

黄河是一条地上悬河,开封段水面比铁塔底部还高。站在黄河堤上看两边,河水比另一边田地还高,你能直观感受黄河到底有多“悬”。

穿过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后,黄河进入平坦的华北平原,放缓了水流的脚步。把巨量泥沙当作旅行纪念品,悄悄搁在开封城边上。

每年3亿吨泥沙淤积,河床每年平均升高10厘米。一旦决堤,大洪水泛滥,开封古城几乎注定被淹。开封人利用黄河的水脉,开封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

早在战国时期,一心称霸中原的魏惠王定都开封,组织大量人力开凿了一条运河,成功连通黄河、济水,使大梁一跃成为水陆都会。这条运河叫鸿沟,就是现在的汴河。

自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汴河与黄河、淮河相连。唐朝,汴州城占据漕运C位,迅速崛起。到北宋,汴河成为东京城的大动脉,源源不断地为首都输送物资,养活城内150多万人口。

作为当时全球最富庶国家的都城,张择端一幅《清明上河图》的长卷,凝固的不过是开封昔日繁华的一角。这座都城的勃勃生机,一天都离不开汴河。北宋政府非常注重维护汴河航道,每年都修水门、清淤泥。

只是北宋中后期,政治腐败,运河管理随之瘫痪,开封发展也迷茫起来。到明朝,都城不再,海运兴起,政府花在汴河上面的心思近乎为零,河道不畅,繁华难续。

(本文选自:意林 2020年06期)

猜你喜欢

汴河中山路都城
中山路:百年春和楼,繁华老街里
夏商时期都城选址简析
城事志;中山路百年旧影
基于汴河水系的北宋东京滨水商业初探
春和楼:中山路的坚守者
东周列国都城的植物绿化
汴河故道,深埋地下的辉煌
从汴河兴衰看开封的城市发展起伏
北魏都城洛阳相关研究综述
浅析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几个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