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边境墙”话语听觉模态研究
2020-06-09徐昊靖
徐昊靖
摘要:特朗普“边境墙”话语的听觉模态包括文本部分及音韵部分。在借助ELAN软件对“边境墙”话语进行多模态标注的基础上,运用R语言以及AntConc软件对听觉模态加以分析,探究文本、音韵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表明:(1)文本语气系统丰富,多使用中、低值情态词,利用第一人称复数营造亲和力;(2)音韵部分重音多,搭配语调与停顿以控制话语节奏;(3)文本与音韵彼此协调,形成互补关系。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 边境墙 特朗普
一、引言
美国与墨西哥现今边界确立于1848年美墨战争之后,是全世界最繁忙的边界。但两国间长达1900英里的边界线缺乏天然屏障,为自墨西哥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提供了极大便利,并逐渐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特朗普早在2015年竞选总统时就承诺修建边境墙,但执政后因修墙资金问题与国会僵持不下,边境墙也成为民主党与共和黨的争夺焦点。
本课题以特朗普2015年到2019年有关边境墙问题的13段演讲为视频语料,尝试对其公开发表的“边境墙”话语展开多模态分析,以期在研究方法和观点上有所创新。
二、理论简述
在话语交际中,除了单纯的语言可以传达信息,非语言手段也是重要的话语表达方式,如语调、手势、表情等。这些渠道和媒介即为模态。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等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
多模态话语研究弥补了传统研究窠臼于语言单一类型的缺陷,对非语言资源的关注使得话语研究更充分全面。张德禄(2009)认为不同模态间存在互补或非互补关系。当一种模态的话语无法完整传达信息,说话者借助另一种模态加以补充时,模态间呈互补关系,反之则是非互补关系。
三、语料及方法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据,借鉴张德禄(2009)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使用AntConc等语料工具,分析特朗普2015年至2019年有关边境墙问题的13段视频语料,探究主要涉及文本与音韵的听觉模态的特点及关系。
研究首先根据2017年至2019年的视频语料建立文本部分的语料库,运用UCREL CLAWS7 Tagset加以赋码,采用R语言及AntConc软件作为语料分析工具。在音韵部分,利用ELAN软件对其语调、停顿、节奏、重音进行标注,并对数据加以整合,探究音韵部分的表达效果。最后探究文本与音韵间存在的关系。
四、分析及探讨
(一)文本
基于语料库统计,以下将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人称系统三个方面,对特朗普“边境墙”话语的人际意义进行分析。
1. 语气系统分析
在特朗普“边境墙”话语中,无论是向听众提供某种信息、表明自己态度主张的“给予”,抑或是呼吁听众采取行动的“求取”都十分明显,故而频繁使用提供信息的陈述语气及要求采取行动的祈使语气。在祈使语气中,“Let…”类句式使用最多,如例句(1)“As we work to open the government, lets always keep the focus on what this is about.(Trump,2019.1.4)”。该句式既可以表呼吁,也可以拉近双方关系,“求取”更容易被接受。
政治演讲一般很少出现疑问语气,可能会降低演讲的庄重性与严肃性。但在特朗普“边境墙”话语的3166个句子中,有131个句子为疑问语气,如例句(2)“Let me ask you as a crowd, when the wall went up, was it better?(Trump,2019.2.15)”。显然,特朗普并未期待听众回答,反倒利用这一形式吸引观众注意,并意图与之产生相应互动,从另一方面表达出强调。例句(3)“Some have suggested a barrier is immoral. Then why do wealthy politicians build walls, fences and gates around their homes?(Trump,2019.1.8)”中,特朗普则是通过反问举例,由小及大加以类推,证明修建边境墙的现实意义。
2. 情态系统分析
情态系统的分析包括情态和意态两部分。情态是以信息为交流物的交际中不同值的概率和频率,如possibly、sometimes等;意态则是以物品和服务为交流物的交际中不同值的义务和意愿的程度,如allowed、willing等。据此统计出特朗普“边境墙”话语中情态与意态的使用情况,如表1。
除了使用情态副词外,动词词组中的限定性情态助动词也可以表示情态。根据系统功能语法,概率、频率有高低,义务、意愿分强弱,由此产生出低、中、高三类情态值。低值情态助动词如can、may等;中值情态助动词如will、would等;高值情态助动词如must、ought to等。通过对不同情态值进行词频统计,得出特朗普“边境墙”话语中情态助动词的使用情况,如表2。
统计发现,特朗普在有关频率、概率、义务和意愿的情态副词使用情况中,有关频率的使用次数最多,达24次;有关意愿的使用次数最少。在情态助动词中,中值情态词使用频率最高,超四成;低值情态词次之;高值情态词最少。
通常情况下,领导人发言常用符合其引领身份的高值情态词,从而体现其政治号召力,强调权威进而树立声望。但在本文的语料中,特朗普高值情态词的使用只占23.79%,其中“have to”占绝大多数,如“have to build a steel wall”、“have to build up our military”、“have to come in legally”等表述,展现其对于边境墙修建的决绝,对涉及边境墙安全问题的强烈关注。
中值情态词与低值情态词在意义表达上,虽不够激昂决绝但可接受度更高,也为自身话语留有余地,使其在公开场合的表态有了回旋空间。如例句(4)“And I think I can speak for republicans in the house and republicans in the senate. They feel very strongly about having a safe country, having a border that makes sense.(Trump,2019.1.4)”中,特朗普认为在边境墙问题上,他可以代表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共和党人发言,即修建边境墙是非常必要的。如此既表明了政治观点,低值情态词又给予了政界人士以商榷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其为自身话语全权负责的风险。
3. 人称系统
人称系统分析包括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两部分。人称代词可以建立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特定关系。不同的人称反映出政治交际主体所持的不同态度,显示其话语意欲达成的特定人际功能。本语料中,人称代词以及物主代词的使用分布见表3。
该表显示,特朗普使用第一人称最多,达44.17%;且表复数的第一人称“we”与“our”,比表单数的“I”与“my”使用频率更高。“we”和“our”拉近了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距离,在政治演讲中有利于打破对话中存在的不平等地位,显示特朗普是在民众的利益考量下做出的应对边境问题的决策。而在使用“we”时,其与情态词“will”与“can”搭配较多。“we will”搭配共出现36次,“we can”共出现30次。“we”搭配“will”表达其对美好未来的展望与期许;“can”一方面表示其乐观昂扬的心态,另一方面也是对人民的寄托,意图激发民众行动力。
此外,特朗普也常交替使用第一人称,如例(5)“I really believe it. Were going to do great. Were going to take the house back. We are. I feel totally confident about that.(Trump,2019.4.3)”中,“I”与“we”交替出现。特朗普的视角由自身转向集体,再归于自身,实现了作为个人与作为领导者身份的无缝转化,表现了其从个人与集体两方面所持的正向态度,取得了良好的演讲效果。
4. 其他词汇
通过R语言编程,对特朗普“边境墙”话语的文本进行分析。首先观察文本内容,编辑停用词表,对文本进行预处理。再利用R语言对文本的词频进行统计,获得每个单词的使用频数,画出词频为前50的词云,如图1。
其中“people”词频排名第一,频数为282次;“country”排第三,频数为154次;“border”排第五,“Mexico”排第七,“America”排第十。特朗普对人民、边境、墙、墨西哥等词语的提及,与其演讲的政治语境相吻合,意欲在发表边境墙问题看法时渲染爱国主义,谋求更多民众支持。此外,“great”排第二,频数为189次。该词汇的使用,表现出特朗普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决心,与其竞选口号“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相呼应。“job”、“work”、“money”等词汇则说明,特朗普常将美国本土出现的就业问题与边境墙问题相关联,从而同底层人民面临的现实问题形成共情。
对语料中的文本加以赋码后可得到每个单词的词性。统计得知,文本中动词表过去的共有1387个,表一般现在的为2614个。这说明特朗普“边境墙”话语中,除了陈述当前发生的事件外,也频繁提及已发生事件。其表现为在演讲中常常援引此前的相关数据,或以回顾性视角梳理事件并作为演讲案例,如非法移民、流通毒品、侵犯妇女、无辜家庭遇害等,达到渲染抒情,引发听众共鸣的效果。
(二)音韵
利用ELAN软件通过人工标注,对其语调、停顿、节奏、重音进行编码,并整理统计出音韵部分各类形式的次数。其中音韵部分的“重音”共有178处标注,占音韵部分总标注的42.69%;标注为“节奏慢”共有125处,占音韵部分总标注的29.98%。以下将结合例句对音韵部分展开分析。
在例句(6)“Now is the time for Congress to show the world that America is committed to ending illegal immigration and putting the ruthless coyotes, cartels, drug dealers, and human traffickers out of business.(Trump,2019.2.5)”中,“out of business”语调铿锵,以显示其决心;同时节奏放缓,句末停顿,控制演讲节奏,有意引起观众注意以达到强调的作用。停顿间隙有助于观众抒发情感,增强起立鼓掌等互动效果。这一策略显然达到了其预期目的。在2019年2月5日的国情咨文演讲中,全场听众起立鼓掌12次。同时,特朗普在演讲中常援引数据,并在数字上使用重音,如例句(7)“They were in their 80s and are survived by 4 children, 11 grandchildren, and 20 great-grandchildren.(Trump,2019.2.5)”。通過对数字施加重音,表达其对遭受非法移民迫害家庭的关切与同情。
此外,特朗普的语调也颇有特色。不同于一般演讲,特朗普常使用升调或升降调,达音韵标记的23%。这与相应的语气系统形成互补关系。如例(8)“I actually think its a bad politics but I am not thinking about the politics. I am thinking about whats right and whats wrong? And we need a physical barrier.(Trump,2019.1.2)”。特朗普称他只考虑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并认为修建边境墙是非常必要的。“whats right and whats wrong”语调上升,在长达35分钟的讲话中,打破平铺直叙的降调语气,起到了吸引注意的作用。此前所引的例句(3)也达到了类似效果。
五、结论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指导下,借助相关分析软件,探讨了特朗普“边境墙”话语中听觉模态的特点及关系。本研究表明,特朗普“邊境墙”话语文本语气系统丰富,疑问语气具有表强调的特点;多利用中、低值情态词,扩大其话语的可接受范围;使用第一人称复数拉近同听众的距离,以营造亲和力。音韵部分,常利用语调与重音突出强调,使用停顿吸引观众,求得话语节奏的张弛,故而与文本彼此协调,形成互补关系。鉴于特朗普存在大量非传统的行为特征,而本文仅从听觉模态切入,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若能结合视觉模态即手势、头部动作等加以分析,可发掘出更多特点与意义。
基金项目: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A级项目“特朗普‘边境墙话语的多模态分析”(项目编号105112019010061)。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45-156.
[2]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 2009, 6(1): 24-30.
[3]韩秋宇. 试用系统功能语法分析演讲语篇[D]. 黑龙江大学, 2006.
[4]管淑红. 政治演讲语篇的人际意义[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 205-206, 217.
[5]张森,刘风光. 政治演讲语篇中人际意义的政治语言学研究——以特朗普任内首份国情咨文文本为例[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8, 6(3): 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