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反思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2020-06-09周圆翕吴斯佳

公关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历史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

周圆翕 吴斯佳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遭遇不同的疫情危机。以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研究分析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建,可以有效推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的合作体系建设,夯实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价值 价值观 建设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特色发展建设中提出的理论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国家治理体制进程中一项伟大构想,凝聚我国传统文化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理论与智慧。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可有效促进我国在世界各领域实现泛深入的经贸交流。

一、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治疗体现出中国新时代特色

党和政府提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也体现出我国政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时代发展下中国与世界关系战略发展的重要倡议,是中国愿与全球其它国家共同协作,推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决心,是中国发展建设中的新时代特色。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是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外交努力方向。作为引领者,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我国坚定执行党的领导方针,将攻克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国动员,以最全面、最严格的中国速度和中国信心,用中国力量担负起中国对世界人民命运的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与疫情斗争的防控举措,是中国的全民保卫战,也是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依法治国,全面推动经济战略发展的必要保障,更是维系全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担任引领的负责任大国,依靠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政府群众一体联动、各部门之间联防联控,以公开、公正、负责任的态度,以实时动态真实、透明的实情向国内外不间断更新、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信息。同时,中国启动公共事件突发处理预警方案,对来自各方的关怀关注进行积极回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公共卫生防御体系和救难设施,加强与国际社会进行合作。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处理上,中国以社会主义特色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狠抓中心办大事,彰显抗击疫情的决心和能力,面对风险挑战释放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与世界并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共同维护中国本土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做出贡献。虽然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中国防疫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为了实现人类共同体建设,中国响应十九届四中全会党中央提出的“提高治理能力”号召,不断强化政府公共管理水平措施,构建相应基础设施,完善国家的公共卫生防御体系,必将能完成全国保护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保护世界人民生命安全,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

国家安全稳定是安邦定国的基石,是维护保障全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坚决执行国家对新冠肺炎所采取的疫情应对措施,不仅包括对疫情的治疗和控制,还包含疫情发生期间的安全战略,统筹规划联合抗疫大局的社会治安,确保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在当前全球一体化的世界中,中国以抗击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为应对疫情的出发点,不断增强全民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加强防疫期间法制社会的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用主流意识形态的舆情引导法律手段,加快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护人民权益。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党始终以推动人类进步为使命宗旨,自主、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化交流竞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2020年世界卫生安全危机面前,与世界其他国家一起,坚定国际责任和义务,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一)塑造新型负责任大国关系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的国家间关系,为我国对外合作赢得国际尊重打下政治基础。在世卫组织将新冠疫情宣布为“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以来,中国主流媒体从中国实情出发,客观透明的真实报道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和控制情况。不仅如此,中国在开启持续开放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战略,保持与全球各主要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的合作关系。

新冠肺炎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从日本国内的新冠肺炎患者逐渐增加的数据来看,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疫情高发国家,目前确诊的病例数量已高达361例。而在“钻石公主”号上3700多人的海上隔离情况并不乐观,日本政府正在积极联系多国政府,针对当前疫情,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应对预案和解决措施,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愿意提供协助,积极考虑社会公众舆论的影响,本着对世界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大控制疫区人口向境外流动的控制,减少和降低疫情向全球的扩散,并以公众舆论来告诫国人,要做对全人类负责任的中国公民。

(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公共卫生体系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范围内的任何成员国家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体现就是互利合作、付诸共赢、命运与共、风雨共担,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理念的治理下,联手共建团结协作。自2019年12月新冠病毒性肺炎病例被发现至2020年2月9日时疫情爆发以来,从武汉开始发展蔓延到全国,并波及到众多国家和地区。对此,国际社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不仅对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十分关注,提供精神支持、物资援助和医疗资源的人力物力捐赠支持。当2020年2月2日一批日本捐赠武汉防疫物资的纸箱包装上书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文字,装满着两国感情的物资再次证明了两国在灾难面前会互帮互助的决心。

根据人民日报疫情实时动态文章显示:目前已经有50多个国家的70多位政要及近20个国际组织负责人,致函致电对武汉疫情进行关注,为中国人民努力抗击疫情加油;有英国、韩国、法国、日本、土耳其、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匈牙利、印度尼西亚等21个国家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中国捐助疫情防控物资,另外,俄罗斯、越南、德国等国家和政府,也主动对中国捐赠了防疫医疗物资,派遣科研人员、防疫专家进行病疫药物研究的支援,与中国携手并肩应对这次因疫情带来的公共卫生安全挑战,充分展现世界一体化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建设目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奋斗。

通过这次对抗击病毒疫情的战斗,构建一套高效的、全新的、一体化的卫生防疫体系,为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和地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综上所述,抗击疫情离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意识,自然災害和病毒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只有共担风雨、同心合力抗击疫情,才能完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共铸捍卫生命的世界共同目标。

(三)科学规划推动“共同体”文明建设

中国构建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理念,以公平、公正原则进行全人类构想,为促进国际间经贸往来的交流合作提供具有新秩序的参照依据。新格局下处理国际事务,各国应放弃冷战思想和一极思维。在重大国际事务、事件中,共同抑制、遏制局部战争和冲突,共同面对气候、难民、国际恐怖主义和具有高度传染性疾病等威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问题。睦邻合作、和平共处原则,是妥善处理中国与外国关系的基准,利用地缘优势立足周边,与相关国家建立国家命运共同体,通过经济交流巩固中国与邻国关系,建立新型大国命运关系。

我国以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统筹规划,加强与日韩、海湾、美国、欧盟的卫生体系建设和协作,注重推动成片区域命运共同体建设,改善我国经贸结构,发挥自身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参与建立生态产业供应链和公平、安全的价值制度体系,构建全球人类卫生安全共同体,激发各国人民对疫情的高度警示,加强疫情防控的国际经验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对中国防治疫情科学性、负责性、务实性、有效性、可行性和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是求共存共荣,全球范围内的抗“疫”斗争,充分体现出公共卫生安全威胁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意义和价值,丰富和完善了不同种族和国家对抗病毒疫情的手段措施。在共同价值和利益面前,世界各国间正在积极采取正确行为规范,期望保障国际社会稳定繁荣。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建设真正体现出公平正义和全人类共同价值。

参考文献:

[1]安雪玲. 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构建国际治理新体系[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08).

[2]刘方平.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特色与建构路径[J/OL].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

猜你喜欢

历史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浅谈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文革期间北大荒知青版画创作历史价值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