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广西、云南比较探索贵州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特色路径
2020-06-09左燕
左燕
摘要:广西、云南与贵州相邻,它们在与东盟的教育交流合作上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贵州高校只有对自身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判断,探索出具有本土优势的合作路径,才能进一步拓宽贵州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道路,提升贵州教育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贵州 东盟 教育交流合作 特色路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贵州与东盟有着多个领域的合作,如水利水电、矿产资源、医药、农业等领域。东盟已经成为贵州最大的出口贸易伙伴。贵州与东盟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将迫切需求各类专门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支撑,这为贵州与东盟的教育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区域经济合作将会进一步推动贵州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吸引越来越多的东盟留学生来黔读书,贵州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也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比较而言,贵州的邻近省云南、广西在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走在前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并已建立起较完善的合作格局。贵州需要从广西、云南两省区的发展中获得一定启示,更重要的是探索出贵州独具特色的与东盟教育合作交流的途径。
一、贵州-东盟教育合作与交流现状
(一)优势分析。1. 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各级政府的支持。自2008年以来,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连续在贵州举办了十二届交流周,贵州成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永久举办地。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11月出席缅甸举行的第十七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时倡议“有关各方加大投入办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2. 来黔东盟留学生逐年增加,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格局逐渐形成。2008年,贵州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后,先后共招收了数百名东盟学生来贵州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贵州的高校,从“211”大学到高职高专都逐步打开了融入东盟教育圈的大门。3. 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互补优势。贵州是在地理位置上除了广西、云南距离东盟最近的地区,合作上具有一定的地缘优势:第一,交通相对便利;第二,生活习惯较为相近,适应快;第三,留学成本低。4. 贵州多所高校的学科门类设置相对齐全。一些专业性强的优势专业和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具有一定的区域文化特色。
(二)劣势分析。1. 贵州省的高等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国际化程度低。贵州对东盟国家需求不够了解,合作多限于学生交流。目前在黔留学生多为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基本沒有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国的学生,有明显的地缘差异;派往东盟国家学习的学生也很少,双向交流失衡。从学校层面来说,贵州与东盟合作的高校处于各自为政,散兵散打的状态,没有形成合力与品牌,也未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制定出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可持续战略。2. 全省范围内的宏观国际意识不强。由于区位、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规章制度不健全,专职外事干部队伍不完善,很多学校的外事干部经验不足,国际化意识不强,对国际化教育的政策了解不够,业务不熟悉,校内师生尚需大量培训提高对国际化的认识和参与意识。3. 国际化人才培养条件不足。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团队、教学设备、教学经费等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不均,不足以吸引国际一流的师资力量;同时由于外语能力不强,限制了贵州高校师生“走出去”进行交流。另外,贵州省的小语种人才也很缺乏,开展与东盟国家的师生交流有很大障碍。4. 知名度不够,影响力不强。
二、从广西、云南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中得到的启示
(一)地方政府提供有效保障措施。1. 广西、云南政府制定面向东盟教育“走出去”发展战略和规划及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和规划明确了广西、云南两省区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策略,为推动双边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措施保障。2. 设置面向东盟的地方政府奖学金及其他形式的经费保障。目前,广西、云南已构建了一种政府、学校、社会多层次的良好的留学生培养格局。
(二)高校积极拓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空间。1.广西、云南重视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着力推进人才培养。广西、云南的高校积极参与与东盟国家企业的合作,为东盟企业量身培养所需人才。2. 广西、云南两省区的东盟研究起步较早、历史长、基础厚、成就大,它们的东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和本省区的东盟问题决策发挥了智囊作用。
三、贵州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特色路径分析
(一)地方政府的政策保障。建议贵州省出台针对东盟教育合作的政策和规划,制定《贵州省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发展规划》,明确未来5-10年贵州省与东盟国家开展教育交流合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并给予资金保障和实施指导。
贵州省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国际交流的规章制度,如尽快制定《贵州省来华留学生管理办法》,规范本省的留学生管理;制定《贵州省千人计划留学管理办法》,鼓励学生留学东盟,并给予特别政策倾斜和更多的资金支持;制定《贵州省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激励措施》,鼓励贵州省高校积极开展与东盟的教育交流合作等。
同时,建议贵州省教育厅在东盟国家设立代表处,负责推介贵州省和贵州教育,进行留学生招生宣传,协助贵州省高校与东盟高校及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中国(贵州)东盟留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着力推进贵州省与东盟的留学生交流互动。
(二)积极开展东盟各国亟需的旅游交流合作教育和国际合作。贵州具有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宜人的气候和别具特色的美食,近几年贵州的交通包括机场、高铁及公路的大力建设,也大大促进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国发2号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贵州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一项重点任务和支柱产业来发展,明确了系列推进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标志贵州旅游发展迈上更高起点。
东盟的印尼、越南、缅甸、柬埔寨等都属于基础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国家特别需要加强旅游职业教育,以满足旅游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教育合作活动,特别是开展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活动,应该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东盟旅游教育交流合作的方向。
(三)利用貴州职业教育优势,拓展东盟教育市场。过去几年,贵州省的职业技术教育市场发展迅猛,职业技术院校与东盟的合作日新月异。贵州应在一些重点职业学校中,设置东盟国家有较大需求的特色学科,令在黔的东盟留学生由学习汉语为主,转为以专业学习为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贵州在大数据、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矿产资源开发、轨道交通、中医、中医制药、茶种植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应该利用这些特色和优势,为东盟国家培养急需的高层次和技术型人才。贵州还要利用清镇“职教城”优越的环境、优质的师资、精良的设备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实训基地和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同时,可与省内大型企业合作,为东盟学生提供职业技术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为东盟国家培养职业人才。
(四)广泛利用本土资源优势打造贵州特色的交流平台。2008年5月,贵州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侧重于与东盟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了配合援外基地的建设,贵州大学成立了“东盟研究中心”,组织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东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研究。贵州大学将在教育部的有力支持下,力争把“东盟研究中心”建设成为贵州省研究东盟的重要机构和东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我省可以充分利用“东盟研究中心”这个平台,开展东盟教育文化、经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可采取合作研究,聘请东盟客座研究员,赴东盟国家开展田野调查和到东盟高校和研究机构做访问研究员等的方式开展相关研究。
(五)与广西、云南合作进行专业建设和招生。西部三省的高校专业的强弱不同,学习的侧重点也肯定不一样,如果能够把西部三省的特色和重点的高校进行整合,介绍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最具特色的专业,甚至是做出一套详细的高校排名和专业排名,给予东盟来华留学生择校的一个具体信息,以及让他们大致上对来华留学几年的学习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有个充分的了解再有选择性地学习,可能效果会更加突出。西南三省区各高校之间通过利用自己的特色学科,优势学科或其他类型的学科进行交流,互相吸引学生,既可充分利用自身原有的教育资源(如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又可以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设置和浪费。
结语:从贵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来看,贵州高校只有对自身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判断,探索出具有本土优势的合作路径,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平台,增进双方的合作交流,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留学生教育战略,才能促进贵州教育资源的整合,提高留学生教育的规模和层次,从而进一步推动贵州高校国际化的进程。
本文系2019年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一般项目“与邻近省广西、云南比较探索贵州省与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特色路径”成果。项目编号:GDQN2017014。
参考文献:
[1]张成霞.云南、广西与东盟开展教育交流合作的策略和举措对贵州省的启示[J].《东南亚纵横》,2015(9):74-79.
[2]宋梦婷.高校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建设实践与体会[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4):13-14.
[3]张成霞.贵州与东盟教育合作需求、优势互补及困境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6):74-79.
[4]梁裕.“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建设的战略构想[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7(1):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