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能力培养理念引导下的英语专业转型课 《国际物流》双语课程改革

2020-06-09李璐路

教师·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国际物流思辨能力任务型教学

李璐路

摘 要:根据近几年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可知,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走复合型培养路线。双语课程《国际物流》作为转型课之一,根据课程的特性和实际教学情况,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课程改革,意在将其建设成以翻转课堂和任务型教学为基础、以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课程。

关键词:英语专业;转型课程;翻转课堂;任务型教学;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1-0046-02

一、《国际物流》转型课程开设的原因

《英语专业就业现状及就业问题研究》显示:“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一方面,英语专业毕业生人数众多;另一方面,市场设置的门槛越来越高,岗位缺口越来越少。”要提高就业率只有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认清英语专业的本质。陈建平指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人文教育和‘技能培养之间找到平衡点。”单纯的文学、翻译、语言学等传统英语专业方向的课程已经满足不了就业市场的需要。②交叉学科知识结构的调整。以英语为媒介,发挥交叉学科知识的延展性。

基于这些问题,外国语分院在这十年中力争打造具有经济特色的英语专业转型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英语与经济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国际物流》课程建设现状

(一)课程性质

这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转型经济课,用英语授课。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是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书目选择《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中的运作管理(第4版)》。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涵盖了进出口货物或者国际贸易全部的相关信息,包含单证、支付条款、贸易条款、汇率、国际保险、清关、代理以及分销商销售协议、包装和运输等。希望此次课程的开设,可以使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对国际物流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并能为其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三)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从介绍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出发,阐释货运代理如何配合国际物流的运作,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商检、报关等。

三、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堂要求: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储备、经济学计算能力,较强的课前学习能力、自觉性,以及独立的思辨能力。

现实问题:填鸭式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用全英文经济学课本的课堂阅读量太大,合班上课增加了管理和教学的难度。

四、双语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

以翻转课堂和任务型教学为基础,以思辨能力培养为目标建成金字塔模型,即以知识自主输入为核心、个案分析为重点、实践操作为手段。

(一)课前

教师需要把本书的重点章节分配到各个小组,提前完善所有的配套练习设计、重难点整理、案例整理,并在翻转课堂中提问学生,讨论案例,布置课后任务,教授知识点的实际与操作方法。

(二)课中

1.以知识自主输入为核心

课中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自主输入,这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有所区别,借鉴的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安排,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里,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共同研究如何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世界面临的其他现实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这些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但这种知识自主输入的模式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即在本课程上课前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做到自主学习。鉴于这个难点,组织者需将章节分点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每个学生,让其课前消化,抓小节重点,便于课堂讨论和阅读。

小组翻转,即课前,小组所有组员完成所负责的章节的英文阅读、章节理解,并选取重点在课中引导全班同学研习阅读。全班翻转,即在小组翻转的前提下进行全班翻转,在课中需要各小组把所选取的重点知识再为全班同学梳理一遍。把学习的主动权和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掌握。全班学生通过小组引导完成重点阅读并且参与案例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任務型教学:以任务设置为主题,强调语言的输入,每个章节的学习任务由小组任务和全班任务组成。课堂教学围绕具体的交际性任务,并强调语言的自然输入。学生专注于完成任务,而语言的学习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发生。

情境式教学作为任务型教学的一部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此法被带入各个章节的案例解析的同时,设置实战演练任务,即让学生扮演国际贸易的进出口双方,掌握单据的制作流程、物流模式和规避交易风险的方式等。

2.以个案分析为重点

教师在翻转课堂上的任务是把自己作为学生知识的接受者,并不断提出问题和随机增设任务与案例以引发学生思考。以个案分析和问题引导为重点,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研习和小组自由讨论的机会。

例如,在演算外汇汇率时有直接报价法和间接报价法,由于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教师便呈现不同的案例供学生课堂讨论、演算。又如,在介绍完货轮运输时,教师会提问:“在给集装箱货轮装卸货物时,由于岸吊需要不断把集装箱装上货轮而产生的货轮船身倾斜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学生会依据猜想得出和书上一样或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三)课后

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方式。例如,对实体商品进出口贸易单据准备、规避风险交易方式和物流方式的选择进行实战演练。国际贸易需要进出口商业单证,不同商品(如鲜花、牲畜、药品和车辆)进出口的单证截然不同,而且根据每个国家的要求所需单据又完全不一样。据此,教师在教学这个章节时,就会把重点转移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上,即学生自由分组成各个进出口商,自主选择对应的进出口商品,并在课后制作相关进出口和物流单据。

(四)最终目标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和育人的最终目标。“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北外副校长孙有中在文章《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中指出,“‘推动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造就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通识型外语高端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目标已经在学界达成共识”。

选择《国际物流》原版书为课程书目,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种挑战,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那么更是锦上添花。孙有中在文章中指出,认知能力金字塔模型自下而上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按照这个金字塔模型,学生可以通过转型课程达到独立思考、勤于追问、理性判断、公正评价的目的,面对具体的案例和情况能够条理清晰,谨慎选择,而不受权威影响。

Lorin Anderson于1990年对认知分类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六级模型:思辨能力集中体现在任职能力的阶梯的应用、分析和評价等高层级;创造能力可以视为思辨能力的最高表现,也可以视为建立在思辨能力之上的最高级别的认知能力。按照认知能力模型分析,学生在期末可以达到金字塔中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等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创造等级。

因为原版书更新比较仓促,在三年内从第二版更新到第四版,在细节处理上未免有些毛糙且小错误不断。这些小错误正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最好的切入口。书本知识不一定都是对的,教师的观点也是可以质疑的。这种观念的输入可以让学生带着质疑的眼光去阅读,寻找书本的漏洞和差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观点加以论述,而不是“师云亦云,书云亦云”。

五、结语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英语专业必须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加经济类商务课程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向。《国际物流》双语课程作为英语转型课程之一,必须进一步改革课堂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具有思辨能力的专业人才,所以在本课程中引入翻转课堂和任务型教学方式,且以思辨能力培养为目标,尤为必要。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以任务设置为主题,小组和全班翻转实现知识自主输入,以个案分析加深知识的运用,以课后实践操作为能力培养的手段,以思辨能力培养为教学和育人的最终目标。在阅读课本时,任何人都可以合理地质疑作者的观点。因为在教授此门课程之初,教师提出“书本不一定完全正确”的观点,并以相应的例子为依托,给学生植入“质疑课本”的观念,这种植入会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收获累累。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最难的,但是它却比知识点的传授重要很多。思辨能力的养成会让学生受益匪浅,或许会影响他们今后自主学习的思维模式,让他们更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事实辨析能力。课程改革中,只有不断调整课程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独立自主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庆琼,陈言国.国际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5):74-75.

[2]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8(3):49-58.

猜你喜欢

国际物流思辨能力任务型教学
刍议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互动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