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卓越金融人才培养与改革实践研究
2020-06-09潘彬温桂荣罗长青
潘彬 温桂荣 罗长青
摘 要: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一带一路”经济带的蓬勃发展,金融科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飞跃式发展,对金融业态产生了直接深刻的影响。科技金融、创新型金融交易及风险管理等领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卓越金融人才是适应金融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为项目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借鉴。本项目以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优化为核心,“三型两化”为导向,建立专业内涵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以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四大支撑体系。
关键词:卓越金融人才;科技金融;“金融+”理念;卓越金课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1-0003-04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的不断加快,金融发展模式和金融行业结构都呈现出新特点,而“一带一路”经济带的蓬勃发展、金融科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飞跃式发展,对金融业态产生了直接深刻的影响。宏观经济和行业格局的变化,既为金融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又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金融、国际金融、创新型金融交易及风险管理等领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因此,将卓越教育理念引入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金融学专业卓越人才是适应金融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教高〔2018〕2号)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探索金融学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也成为应对人才培养新挑战的客观要求,为新形势下高校培养卓越金融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在“三升”战略目标的引领下,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金融学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和招生热门专业之一,贯彻落实“卓越人才计划”理念和要求,探索金融学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金融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我院于2014年开办了卓越金融CFA班,于2018年和数学与统计学院合作开办数字经济院士卓越班,作为金融学专业卓越人才合作培养的试金石,将“金融+”理念逐渐渗透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暴露了不同层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拓展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渠道,改革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呈现出技术化、工程化、实证化、微观化等特点。如何精准定位金融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和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国内外金融教育专家的讨论热点。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美国卓越人才培养工作卓有成效。①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将卓越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具有出众的学术才能、非凡的个性魅力、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创造才能。由于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美国卓越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卓有成效。②课程结构设计独具特色。美国多数高校实施的是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程结构设计。在教学内容方面,研讨式互动课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主要课程类型。此外,还辅之以跨学科的专题学术讨论课程、导师辅导课以及问题情境式教学课。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是所有课程的教学重点。Saskia Stollman等认为,师生互动认知教学的本质取决于语境、情境和人;在实行差异化教学时,往往需要考虑学生的准备程度;教师的差异化教学主要类似于趋同分化。③合作培养模式成熟。一些学者探讨了如何通过合作教育来培养卓越人才, Stephen Billett提出,实践及实习的开展需要由高校主导,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校企共同制订学生的实践活动计划和方案,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平台,并让企业相关人员负责学生实践的指导、考核和监督。Joseph A. Raeli提出,美国用一系列的政策对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加以规范,为联合培养人才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明晰了产业、企业和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Huan Chen等认为,通过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规划、企业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和实践时间至少为一年;建立高校企业合作培训机制,制订企业专业培训方案。Carl Ratner表示,美国通过教育立法、绩效拨款、质量认证等手段来促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合作教育;并通过不断健全组织管理制度来维持产学研合作的有序性和高效性。④卓越教师责任明确。一些学者探讨了卓越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Tengku Faekah Tengku Ariffin等运用马来西亚的相关数据全方位地探讨了卓越教师在卓越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责任。自20世纪 70 年代美国提出著名的“2061计划”,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学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众多措施,使美国最终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英国卓越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英国在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①传统的学院派。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代表的学院派强调学术自由、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自由主义人才培养模式。②市场化的政府派。20世纪60年代,英国政府明确提出“大学教育要面向工商业”。因为受到英国政策的影响,英国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由联系互动的自主学习型、能力型人才培养方式和以市场要求为导向的专业化、职业化人才培养方式两个方面构成。
(3)欧洲其他国家卓越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①德国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球具有极大的知名度,其中FH(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举世闻名。应用科技大学是一类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的高校,是德国高教体系中极具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德国的制造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②法国高等教育学校主要由综合大学和高等专业学校两大部分构成。高等专业学校由高等商学校、工程师学校和专业学校三大类构成,其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精、尖”人才。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在教育部“卓越人才”计划推出之前的研究与实践。在教育部“卓越人才”计划推出之前,国内金融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呼声已经很高,并且已经有许多具有借鉴价值的研究成果。刘鸿儒认为,我国金融改革的突出特点是市场化、国际化和一体化。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牢牢抓住国家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努力创新,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一流的现代化的金融人才。
(2)在教育部“卓越人才”计划推出之后的研究与实践。①关于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祝洪章对以“培养卓越金融人才”为目标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构,提出从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与方法、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龙海明等阐述了卓越金融人才的核心特质,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全面构建了卓越金融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郭净等在分析高等教育本质和法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发展需求( S)-科技文化发展需求( T)-自身发展需求( H)”三位一体的新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以河北金融学院金融专业(理财方向)综合改革为例,分析了新型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细化、培养过程、实践经验及培养成效。②关于卓越金融法律人才培养的研究。张坤、周德军等提出,高校在卓越金融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这对提高金融法律人才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关于卓越金融人才国际化的研究。戴序等认为,应该建立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体系,实施国际行业标准的金融双语教学范式改革与创新,以“国际双轨制”提高金融双语师资队伍质量,实现课证融合,培养兼具金融学历与金融从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国际化金融精英。④关于卓越金融人才创新能力及应用型能力培养的研究。吕亮雪、杨晓慧、吴宜灿、周金堂、李鑫等提出了以“卓越计划”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路径,包括完善一流课程体系、加快一流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建设卓越教师队伍以及政府增加资金支持,并强调了卓越金融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总之,国外大学在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体系建设方面都有丰硕的成果和大量成功的经验。但如何在我国的国情下,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高水平的高校金融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仍有待探讨。
二、研究展望
(一)研究目标
项目组计划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了解國内研究型院校与教学型院校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的差异性,结合我院卓越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新形势下社会对卓越金融人才的需求,来探讨我院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从专业内涵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以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提升我院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的品牌效应和竞争力,也对我院推进卓越人才培养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二)研究内容
1.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实践现状及诊断性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明确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金融国际化进程以及湖南省地方经济发展及开放进程对卓越金融人才的需求特征;通过对国际和国内高校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进行诊断性分析,得到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相关经验;从新时代我国对卓越金融人才需求新变化的实际出发,尤其要从服务地方社会金融发展的视角,分析我院金融卓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三型两化”引领下的卓越金融人才目标及培养方案研究
课题组将通过调研,了解研究型院校与教学型院校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培养模式的差异性,并进行比较,以此来研究我院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探索并完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专业化、国际化”(“三型两化”)引领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具体细节。
3.“三型两化”引领下的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
(1)课程体系建设:形成“综合性、交叉性”的课程群;以学院为依托,专业为单位,落实课程负责人制度,加快形成以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主的一批“金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下的专业一流课程体系;根据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改革专业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同向相行的专业思政课程;拓展双语教学内容,同时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包含财政、税收、法律、国际金融等“大金融”范畴的卓越金融国际化教学;改革课程考核体系,探索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习过程管理模式,形成“三型两化”导向下的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创新笔试、口试和非标准化考试等多种适应金融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形式。
(2)教学方法改革: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通过教学改革实现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金融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的课堂组织方式;构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指挥教学平台,自建和引入MOOC教学课程,从而形成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现代教学模式。
(3)师资团队建设:探索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以教研活动、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建立“政产学研”相融合的卓越金融人才教研组织,推动教师梯队和团队建设;以创新高层次人才(国家级、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金融行业精英)为本科生授课的形式。
(4)卓越国际化专项:充分考虑湖南省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与特征,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现状,以CFA卓越人才培养和卓越数字经济院士班为基础,推进实施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国际化培养项目。
(5)卓越金课专项:结合“三型两化”的卓越人才培养要求,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卓越人才培养“金课”,以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科学安排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形成3~5门卓越金融人才培养“金课”。
4.“三型两化”引领下的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完善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围绕专业课程建设,健全课程实践体系;改进现有智慧银行、证券投资等实践教学平台,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基础,构建“大金融”仿真实验平台;完善学科竞赛体系与国际化、實践类证书(CFA、FRM等)的培育体系;探索实践教学的“公司化教学模式”和“外包化教学模式”等新兴教学模式在卓越金融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以适应国际金融市场为目标,探索“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国际化”格局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理解国际金融市场运行规则、掌握国际法及各国法规的应用型卓越金融人才;在金融行业创建示范性实习基地,落实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
5.“三型两化”引领下的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创建与政府、金融行业等用人部门紧密结合的卓越金融人才协同育人平台;在完善和开拓产学研平台的基础上健全卓越金融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与协同单位联合制定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标准;建立专任、兼职教师队伍与行业导师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日常化信息交流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探索将优质社会资源转化为金融教学内容的有效形式;以国家重大、重点课题和行业委托课题为牵引,完善科教协同机制,创新高水平科研成果以支撑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新方案;对卓越金融人才的培养进行协同过程管理,保障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质量。
6.“三型两化”引领下的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系建设
改进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制度;实践教学的督导制度,对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监督,与协同单位共同制订和实施相应的督导方案;依托仿真实验平台、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设计实践教学质量检测网络体系;探索卓越金融人才本科教育的国内及国际认证行动方案,比较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等国内外认证体系与我院卓越人才培养的契合度,探讨质量体系认证的可行性与实施方案。
7.三型两化”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及反馈与修正
本课题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同步推进的原则,在新时代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发现和总结问题,并将问题动态地反馈到培养目标的调整过程中,逐步调整和优化“三型两化”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以形成开放式的循环培养体系。
(三)研究思路
项目组拟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为核心,“三型两化”为导向,即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专业化和国际化人才为培养导向,建立四大支撑体系,分别为专业内涵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以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课题组将深入调查了解国内研究型院校卓越金融人才培养和教学型院校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并在进行诊断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我院“三型两化”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推进培养模式改革,下图为该改革与实践的总体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Stephen Billett.From your business to our business:industry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ustralia[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4,30(1):13 -35.
[2]Huan Chen,Zhenhua Tan,Guangming Yang.Discussion on“Outstanding Engineers”Training Program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jor in China[J].IERI Procedia,2012(2):877-881
[3]Publishing E G. Work-based learning in US higher education policy[J].Higher Education skills and Word-based Learning,2013,3(1):10-15.
[4]Saskia Stollman,Jacobiene Meirink,Michiel Westenberg,Jan van Driel. Teachersinteractive cognitions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a context of student talent development[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9,77(1):138-149.
[5]Tengku Faekah Tengku Ariffin,Tony Bush,Hasniza Nordin. Framing the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Excellent Teachers:Evidence from Malaysia[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8,73(7): 14-23.
[6]刘鸿儒.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地位与前景展望[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4):5-13.
[7]祝洪章.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与实施——以“卓越金融人才”为目标[J].北方经贸,2013(4) : 178-179.
[8]龙海明,申泰旭,周鸿卫.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选择[J].金融经济,2015(8):102-105.
[9]郭 净,耿军会,郭幼佳.“S-T-H”新型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5):11-15.
[10]张 坤,拓朵朵,崔 岩.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诚信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7(18):120.
[11]周德军.卓越金融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诚信教育问题研究[J]. 征信,2018(12):62-67.
[12]戴 序,范红娟. 基于国际行业标准的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研究[J].时代金融,2017(26):275-276.
[13]吕亮雪.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7):168-169.
[14]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15]吴宜灿.基于团队多维协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2):35-39.
[16]周金堂.高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市场需求相关度研究——以江西省本科高校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8(1):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