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的写作技艺 独特的审美价值
2020-06-09黄金
黄金
[摘 要]《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散文。文章通过分析《白杨礼赞》的背景之美、形象之美、内涵之美、结构之美等,探究其美学特征。
[关键词]茅盾;《白杨礼赞》;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8-0006-02
《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散文,写于1941年,作者茅盾。文章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广大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散文能够高度展现文学之美,而《白杨礼赞》可以称为“散文中的散文,美文中的美文”。本文通过分析《白杨礼赞》的背景之美、形象之美、内涵之美、结构之美等,探究其美学特征。
一、大气壮阔的背景之美
点染是绘画常用的表现手法,画家常常需要通过渲染背景来突出主体。茅盾先生深谙此道,他将美术创作技法中的点染技法运用到文学作品的创作之中,通过“烘云托日”渲染白杨树的生长背景——黄土高原,进而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文章的第二个自然段,作者放开白杨树不写,而是将笔墨宕开,描绘黄土高原的景色。通过“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这一形象的比喻,领起全段。然后,再进行具体描写,分别写了黄色的“土”,绿色的“麦田”以及黄土高原“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整体特征,展现了黄土高原的“不平凡”,鲜明地展现了白杨树生长环境的“雄壮”和“伟大”,为白杨树的出现进行铺垫。
渲染背景,突出主体。作者通过点染的方式,写出了黄土高原的大气壮阔,进而通过这独具特点的背景,烘托出白杨树的“不平凡”。与此同时,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也更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波澜壮阔的民族自卫战,联想到我们的民族为了自由,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英勇气概。
二、超凡脱俗的形象之美
形象在美学范畴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作者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表现了白杨树超凡脱俗之美。在塑造白杨树的形象和表达内在意义上,作者融入了强烈的喜爱和赞颂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深的震撼。文章突出展现白杨树超凡脱俗的形象美,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白杨树的赞美,一方面是为了借助这么美的白杨树去讴歌与日寇进行顽强斗争的广大北方农民及战士。
第五自然段,白杨树正式出场。作者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干、枝、叶、皮,突出白杨树的外在特点。白杨树的干有“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白杨树的枝“一律向上”,“绝无横斜逸出”;白杨树的叶是“宽大”“片片向上”的;白杨树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通过作者所描写的白杨树的外形,我们可以联想到其所具有的内在品格,即正直、坚强、不屈不挠,“它是树中的伟丈夫”。通过作者的描写,白杨树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令人不禁产生喜爱和敬重之情。
从树到人,从外到内。作者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外在形象,突出展现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作者为读者塑造了一个鲜明、充满血肉、富有灵魂的白杨树形象。读者一方面会深深地被白杨树的外在形象所吸引,一方面也会因白杨树内在的精神和品质而产生强大的心灵触动,进而在领略、欣赏白杨树艺术形象的过程中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获得艺术美感。
三、含蓄深刻的内涵之美
真正拥有灵魂的文学作品通常都蕴含着深刻的意蕴,而这些意蕴往往通过含蓄的表达手法进行表达。这种含蓄的表达增添了作品的深刻性,也增添了作品的审美价值。1941年,茅盾先生在重庆创作了《白杨礼赞》。当时的重庆正处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之中,人们的言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茅盾先生借助象征的写作手法,赞颂和讴歌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及其质朴、坚强的精神。
茅盾先生将满腔的热情倾注到了白杨树的形象塑造和内在精神赞颂上。白杨树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白杨树在西北是非常普通的且“不被人重视”。但是,白杨树的生命力极强,“磨折不了,压迫不倒”,是“质朴、严肃、坚强不屈”的,同时也是“不缺乏温和”的,白杨树身上所具有的这一切特征和品质都与“北方的农民”及“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身上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有着本质上的共性,这便使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为自然、妥帖、真实和形象,给人以鲜明的感召力。通过仔细品读,我们可以发现,白杨树的精神和内涵在任何时代都是有深刻价值的。所以,这篇文章意蕴与内涵的深刻性还表现在它对于今天的社会和人民同样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这也是《白杨礼赞》成为优秀散文典范,一直被大众所喜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象征写作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热烈的感情在含蓄委婉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白杨礼赞》所赞美的“质朴、坚强、力争上游”的精神不仅在当时,就是在当下也同样具有提振士气、振奋精神的作用,所以我们说这篇文章具有含蓄深刻的内涵之美。
四、严谨完整的结构之美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构思精妙的结构,能使散文呈现出艺术性。《白杨礼赞》不僅内涵丰富深刻,且结构严谨完整,波澜起伏,具有独特的魅力。全文线索清晰,开头结尾相互照应,构成了完整的文章布局。上下段的衔接紧密,过渡自然,使文章畅通自然,浑然一体。各段的内容完整,内容和谐且灵活,句式长短错落有致,舒展自然。
《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全文反复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作者借助这一线索使文章呈现出自然和谐的节奏感。文章的所有段落都是围绕着白杨树的“不平凡”展开的,先是从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背景写起,再描写白杨树“不平凡”的外部形态,最后刻画白杨树“不平凡”的精神。从面到点,由表及里,从形到神,一以贯之地凸显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文章开篇便点明文题,而结尾与其遥相呼应,这体现了文章结构的严谨和精致。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过渡段,使得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更为自然。作者运用过渡段使描写视角由黄土高原转向白杨树,在描写白杨树的自然特征之后,又使用过渡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使上文与下文有序地衔接起来,给人以浑然天成、信手拈来之感。
《白杨礼赞》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写作思维,展现了他精湛的写作技艺。茅盾先生通过严谨的整体布局,巧妙的首尾呼应,明确的段落内容,顺畅的自然过渡等,为读者呈现了规范而不失灵动、严谨而又多变的文章结构之美。
展现散文之美,彰显美学价值。《白杨礼赞》是中国现当代散文的“扛鼎之作”,无论是写作技法,还是主旨内涵,都值得读者细细品味。正如孙犁先生所言:“字字锤炼,句句经营。”也正如茅盾先生在其《我的回顾》中所说,“未尝敢‘粗制滥造”是他“所言自信”的重要原因。穿越时空,品味经典,在美的享受中,让我们致敬经典。
(责任编辑 王嵩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