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表演

2020-06-09王英芝

黑河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王英芝

[摘 要]课堂表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一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深受学生欢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促进知识的吸收与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中激活学生正常思维,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语文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表演;重视主体

课堂表演即学生在课堂上以表演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表演可以使学生大胆想象,它形式自由,实用性强。实践证明,课堂表演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表演可以活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呆板,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这种课堂教育,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够显著。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安排表演,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要我学”改为“我要学”。在这样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学生致力于学习,真正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角色,是原生态的课堂教学体现,生动的课堂表演能生成许多新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表演可以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词句。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一些词和句子很难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表演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把一些难理解的词语放到句子当中,通过反复读和亲自演,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学习效果很好。如在讲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学生对“惩处”一词理解不透,教师可以把这个词语放到具体句子当中,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大声读句子,学生对“惩处”一词的意思茅塞顿开,这样做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词语的意思会记忆更深刻。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但还需要学生掌握的段落。如在《春雨的颜色》一文中,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枝上,柳枝也绿了。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在这四个句子中,不难看出,雨落在不同的植物中,作者使用了不同的动词。此时,教师指导学生做“降落”“淋浴”“洒水”“滴水”四个动作。这样,学生不仅生动地揭示了文字的意义,而且通过“落”“淋”“洒”“滴”四个动作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用词应该是恰当的,说话时应避免单调重复用词。授课时对于一些学生不会做的动作,教师也可以根据文中的具体描述亲自为学生做示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内涵。

如在讲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动词“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食指和拇指捏在一起比作烏鸦嘴,一张纸比作一块肉,用手指夹着一张纸,把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叼”这个动词演得活灵活现。在教学蜜蜂的腿上“沾”满了花粉这句话时,“沾”是什么意思?教师伸出洁净的手指,手指在粉笔的接触下,沾满了粉笔灰,进而理解蜜蜂的腿上“沾”满了花粉的“沾”字的意思。可见,示范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

课堂表演也能促进知识的巩固。讲完新课后,可以尝试重现故事中的情节,以上演课本剧的形式,回顾文本内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带着头饰分别扮演小壁虎、小鱼妹妹、牛伯伯和燕子阿姨。学生们戴着头饰,表演是那么的投入。之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追问: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小壁虎的尾巴哪去了呢?为什么没借到?学生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学生们知道各种动物的尾巴对自己来说都是有用的,从而深刻地理解到了小壁虎没借到尾巴的原因。通过妈妈的话,学生们知道壁虎可以在尾巴断了的时候再生。

主题句是文章的“本质”。抓住主题句在全文中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如在讲《观潮》时,教师抓住中心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抓出“称为天下奇观”拓展讲解。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关键词为突破口。在讲潮来前,为了体现江上风平浪静之状,教师引导学生读潮来前的段落时,要语调舒缓,语速稍微慢些。通过“等着”“盼着”两个词语,读出大家等待的急切心情,教师让学生读时把语调拉长,语速减慢。为了体现潮来时的壮观,这次朗读和上次截然不同,语气加重,语速加快,语调提高。“越”“水天相接”“出现”“沸腾”等词语重读,体现潮来时的恢弘气势。随着大潮的到来,语速要更加快起来,语调也应高昂起来,读出白浪滔天、浪声震耳的壮阔气势。

三、课堂表演可以激活学生的正常思维

从小学生的生理发展来看,他们的抽象思维并不比形象思维好。许多学生对文本的本质和内涵没有很深的理解,也无法体会到作者的感受和意图。即使教师仔细而透彻地分析,他们的理解有时也停留在表面,总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通过动作表情,将抽象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身体语言,在无声的情节中,将文字生动地再现图像转换,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散思维等也就开发了。课堂表演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安静的课堂动起来,让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起来,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幽默的语言,逼真的动作,动情的表演,一遍又一遍地将课堂的精彩部分推向了高潮。课堂上,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高潮。通过表演,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许多,口语能力得到加强,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课堂表演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发挥主体作用

表演是一种创造性的身体练习,表演活动为学生在实践和创新领域充分展示个性,开辟了广阔空间。通过学生的创作活动,从一开始就进行设计表演。在活动中,学生们首先了解教材的内容,然后思考和讨论,执行和实践,处理和完善。在每个环节中,每个学生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激活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充分表现自己。学生创造一个活生生的,鲜明的课堂气氛,通过相互合作,圆满地达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在实践创新中不断深化,学生们尽最大可能张扬自己鲜明的个性。

精彩的演出结束后,学生的心理素质显著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愿望去表演欢乐、愤怒和悲伤,并充分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很多情景对话的表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技能。教师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学习文本,并发展他们的创造性。如讲授《军犬黑子》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反复读训导员说的话。“不!不是他!再去找!”让学生带着否定的语气读。“不是他!再去找!”让学生带着催促的语气读。“不!不对!再去找!”带着严厉的语气读。“不!不是他!绝对不是!”最后让学生带着吼的语气读。通过四次朗读,最后能够想象得出黑子的痛苦心情,最后离开了军营。不用教师讲解黑子离开军营的原因,教师和学生一起产生了共鸣。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很快地形成和发展起来。

再如讲授《小白兔和小灰兔》时,教师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小白兔,一部分学生扮演小灰兔。学生们通过对话,已经开始想象。小白兔勤劳,通过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小灰兔好吃懒做。扮演“小灰兔”的孩子羞愧地低下头,扮演“小白兔”的孩子拍了拍有些后悔的“小灰兔”的头说:“你怎么这么愚蠢呀?”一些“小灰兔”对“羊妈妈”说:“将来我一定要向小白兔学习,靠自己的劳动生活。”教师随意地问,“那只小灰兔将来会怎么样? ”我结合小灰兔和羊妈妈的对话,收获了他们最后的反思,推断出,在未来的日子里,小灰兔必须像小白兔子一样努力工作,养活自己。

教师是课堂表演的驱动者。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精心组织课堂,使课堂教学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魏书生老师说的:“一旦学生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就像一架突破了大量阻力进入太空轨道的飞机一样,它基本上可以依靠惯性独立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利霞.浅谈表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神州(上旬刊),2017,(02).

[2]陈花.如何发挥表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速度(中旬),2016,(02).

[3]金江河.浅谈课本剧表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08).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