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创伤性C型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评估
2020-06-09胡喜邓安春王昶梁小军
胡喜,邓安春,王昶,梁小军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重庆 400037)
歪鼻畸形在耳鼻喉科较为常见,多为创伤后及时行合理治疗所致,临床上包括C 型、S 型和直线型3种,不仅严重影响外观,还可造成患者呼吸功能障碍。歪鼻常伴鼻中隔偏曲,指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从而影响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临床上多以鼻塞、头痛等为主要表现[1-2]。目前,国内耳鼻喉科医生不断尝试各种鼻中隔-歪鼻整形的术式,如:鼻内外径入路等,但随着鼻内镜的引入,临床上多采用鼻内镜下辅助鼻前庭切口矫正创伤性歪鼻伴鼻中隔偏曲。有研究[3-5]报道,该术式可同时兼顾美观性及功能性。本研究通过分析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辅助鼻前庭切口矫正创伤性C 型歪鼻伴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旨在为歪鼻伴鼻中隔治疗术式的优化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C 型歪鼻伴鼻中隔偏曲患者60 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 30)与对照组(n= 30)。研究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18 ~48 岁,平均(34.11±9.80)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8 例,高空坠落伤8 例,重物砸伤4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0 ~45 岁,平均(33.59± 9.32)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6 例,高空坠落伤9 例,重物砸伤5 例。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在鼻前庭位置做一手术切口,按照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常规操作步骤进行具体操作。研究组采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辅助鼻前庭切口。具体步骤如下:在鼻前庭及鼻中隔交界位置做一“L”形手术切口,然后在鼻内镜下处理鼻中隔软骨,将其与上颌骨、筛骨垂直板完全分离,清除偏曲的骨质,同时,在偏曲软骨面做一纵行切口,并剪断鼻骨与鼻中隔的连接,复位鼻中隔;对于C 型弯曲需完全松解软骨锥及骨锥间的连接,而后充分暴露鼻锥,修复鼻骨凸起处的同时,如有凹陷,可用软骨或骨片填充;最后,纱布条填塞鼻腔的同时,对鼻骨进行加压固定。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后随访6 个月。
1.3 评估指标
①依照相关标准[6],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鼻出血等鼻部疾病诱因和鼻腔阻塞症状解除;好转:与术前比较,自觉症状明显减轻,鼻出血等症状发作频率减少;无效:相关症状无好转;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临床指标;③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④两组患者术后鼻阻力差异情况;⑤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鼻测量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鼻外观复常时间均明显长于研究组(P<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鼻阻力差异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鼻阻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鼻测量值分析
通过分析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后外鼻测量值的变化情况,发现患者的d 线、e 线、f 线和g 线对称度改善最为显著(均P< 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外鼻测量值几乎没有改善(均P> 0.05)。见表5。
2.6 典型病例
2.6.1 患者1男,35 岁,车祸导致创伤性C 型歪鼻伴鼻中隔偏曲。术前鼻中隔偏曲明显,严重鼻塞,接受鼻内镜改良鼻中隔矫正术辅助鼻前庭切口,术中用软骨填充,Ⅰ期愈合,术后随访5 个月,鼻外形及鼻腔通气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见图1。
2.6.2 患者2男,27 岁,坠落导致创伤性C 型歪鼻伴鼻中隔偏曲。术前鼻中隔偏曲明显,采用鼻内镜改良鼻中隔矫正术辅助鼻前庭切口,术中用骨片填充,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 个月,鼻外形及鼻腔通气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见图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related clinical indicators during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related clinical indicators during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鼻外观复常时间/d研究组(n = 30) 42.21±5.10 8.31±1.61 6.53±1.31对照组(n = 30) 58.31±7.31 10.02±2.21 8.44±1.62 t 值 17.28 3.42 5.04 P 值 0.000 0.002 0.000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表4 两组患者术后鼻阻力差异情况比较 (±s)Table 4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nasal resist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4 两组患者术后鼻阻力差异情况比较 (±s)Table 4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nasal resist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注:NCV0-5:鼻腔0 ~5 cm 容积(nasal cavity in 0 ~5 cm volume);NMCA: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 NAR:鼻气道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
组别 NCV0-5/cm2 NMCA/cm2 NAR/(kPa·s/L)研究组(n = 30) 7.51±0.82 0.62±0.08 0.36±0.12对照组(n = 30) 5.93±0.62 0.47±0.06 0.75±0.21 t 值 76.80 67.50 78.00 P 值 0.000 0.000 0.000
表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鼻测量值比较 (cm,±s)Table 5 Comparison of external nose measurem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cm,±s)
表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鼻测量值比较 (cm,±s)Table 5 Comparison of external nose measurem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cm,±s)
注:a 线:鼻根到鼻尖的距离;b 线和c 线:双侧內眦到鼻尖的距离;d 线和e 线:双侧外眦到鼻尖的距离;f 线和g 线:双侧鼻翼最远端到鼻尖的距离
组别 a 线 b 线 c 线 d 线 e 线 f 线 g 线研究组 术前(n = 30) 5.31±2.21 5.01±1.70 4.91±1.41 8.02±1.21 7.04±1.01 3.01±0.81 2.21±0.91 术后(n = 30) 5.00±2.42 5.22±1.61 5.02±2.32 7.34±1.02 7.65±1.24 2.54±0.62 2.92±0.72 t 值 0.25 0.22 0.04 6.02 4.42 7.50 0.00 P 值 0.618 0.642 0.840 0.000 0.040 0.010 0.000对照组 术前(n = 30) 4.92±2.34 5.10±1.63 4.82±1.51 8.21±2.34 7.52±1.63 2.82±1.01 2.21±1.11 术后(n = 30) 5.01±2.11 5.22±1.34 4.93±1.42 8.01±2.41 7.71±1.51 2.62±1.14 2.32±1.14 t 值 0.03 0.07 0.07 0.11 0.25 0.54 0.12 P 值 0.861 0.792 0.791 0.744 0.621 0.467 0.727
图1 患者1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手术前后Fig.1 Before and after modified nasal vestibule incision surgery under nasal endoscope of patient 1
图2 患者2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前后Fig.2 Before and after modified nasal vestibule incision surgery under nasal endoscope of patient 2
3 讨论
创伤性歪鼻伴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情况为患者受伤后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而导致的畸形愈合,其在临床上分为C 型、S型及直线型3 种,不仅对患者的面部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近年来,临床对创伤性歪鼻伴鼻中隔偏曲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方面应重视美观性,另一方面还应重视功能性。目前,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辅助鼻前庭切口方式是被医师较为推崇的术式之一。相关文献[7-9]报道,其对创伤性歪鼻伴鼻中隔偏曲患者整形效果较为理想,但对于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辅助鼻前庭切口矫正创伤性C 型歪鼻伴鼻中隔偏曲的总体疗效如何,仍没有系统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辅助鼻前庭切口矫正创伤性C 型歪鼻伴鼻中隔偏曲的疗效,以期为歪鼻伴鼻中隔治疗术式的最佳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依据。
本研究中,对创伤性C 型歪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运用鼻内镜改良鼻中隔矫正术辅助鼻前庭切口技术实施矫正治疗,可较大程度地保证患者安全,并提高疗效。分析原因如下:①该术式可准确判断畸形的具体情况;②可对偏曲病变进行完全的松解;③能尽可能保留L 形支架结构;④在重塑外形后可进行可靠的固定[10-11];⑤与传统术式相比,鼻内镜不仅在光亮度上明显提高,且通过摄像系统将视野区放大,更有利于手术的精准操作,整个过程都是在直视下进行操作,比起传统手术只能靠经验来判断深部和高位偏曲位置,更加可靠,手术伤痛轻、效率高。鼻科专家大多数认为,治疗鼻中隔偏曲和歪鼻的最佳方法是鼻中隔矫正整形手术,其中矫正歪鼻最关键的是鼻中隔矫正。本研究在行改良鼻中隔矫正术时,对于C 型弯曲的处理是完全松解软骨锥及骨锥间的连接,然后充分暴露鼻锥,同时修复鼻骨凸起处,整个过程尽量减少软骨的切除,以降低对正常组织的破坏程度,其目的是为了保持鼻中隔初始的硬度和厚度,在呼吸时鼻中隔便不会随之摆动,也可避免支架的下塌。有文献[11]报道,鼻阻力测定可量化歪鼻-鼻中隔整形手术前后鼻腔结构及鼻腔气流阻力变化的程度,是评估歪鼻-鼻中隔整形手术疗效的客观指标。而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术后的鼻阻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表明:鼻内镜改良鼻中隔矫正术辅助鼻前庭切口技术,治疗创伤性C 型歪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的疗效显著,与文献[12]报道一致。笔者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鼻测量值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患者的d 线和e 线对称度改善最为显著,而对照组的外形改善效果不明显。因为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存在一定技术上的局限性,使其不可能同时矫正鼻中隔偏曲和歪鼻。目前使用得更多的是改良鼻中隔矫正术,再配合减少软骨的切除,手术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创伤性C 型歪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运用鼻内镜改良鼻中隔矫正术辅助鼻前庭切口技术,可以实施矫正治疗,能较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同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