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阿替普酶和链激酶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20-06-09王玉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8期
关键词:氧分压阿替普肺栓塞

王玉龙

(廊坊广安医院,河北 廊坊)

0 引言

肺栓塞是由于患者的体循环中,栓子发生脱落导致肺动脉及其分支出现阻塞,引发的一种肺循环障碍病理生理综合征[1]。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血、呼吸困难、虚脱等,同时可伴随着恶心、倦怠、焦虑、抽搐甚至昏迷等[2]。急性肺栓塞有较高的发病率,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缺乏运动、长期卧床、受到创伤、口服避孕药等。据相关数据显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50%,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可将死亡率降低至7%以下[3]。因此,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后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治疗中,常采用溶栓的方式,目前,阿替普酶及链激酶是常用的溶栓药物。为了探究更佳的治疗方式,本研究就这两种溶栓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9 月收治的104 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 例,其中观察组中,女23 例,男29 例,年龄43~71 岁,平均(52.75±6.89)岁;对照组中,女25例,男27例,年龄42~72岁,平均(53.12±6.97)岁。纳入标准为:①未患有精神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②经诊断符合急性肺栓塞溶栓的诊断标准;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在哺乳期、妊娠期的女性患者;②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病变;③有溶栓禁忌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检测,指导患者进行绝对的卧床静养,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给予患者常规的镇痛、呼吸循环支持等治疗。

对照组采用链激酶进行治疗,给予患者20000 IU/kg 的链激酶与50 mL 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采用微量泵将药物匀速泵入患者体内,在2 h 内将药物用完。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给予患者50 mg 的阿替普酶,与50 mL 注射用水混合后,采用微量泵,于2 h 内将药物匀速泵入。所有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后,每隔4 h 为患者进行APTT 检测,若患者出现APTT 低于80 s 时,给予患者86 IU/kg 的肝素钙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入,同时给予患者2.5~3 mg 的华法林进行治疗,密切监测患者INR 变化情况,若INR 为2~3,则可为患者停止用药。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及死亡率,不良反应包括血肿、咯血、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对比患者的疗效,显现为症状消失,经检查患者的血栓完全溶解。有效为患者的症状改善较为明显,检查后发现患者的血栓已大部分溶解。无效为患者的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有加重的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所得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的检验方式,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率及死亡率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及死亡率[n(%)]

2.2 肺动脉收缩压、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

观察组的肺动脉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mmHg)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mmHg)

组别 例数 肺动脉收缩压 动脉收缩压 动脉血氧分压观察组 52 18.86±5.68 96.57±12.43 82.67±8.25对照组 52 26.14±6.32 81.72±10.27 72.24±9.03 t 6.178 6.641 6.149 P 0.000 0.000 0.000

2.3 疗效

观察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n(%)]

3 讨论

急性肺栓塞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性病,在患者发生栓塞后,患者的心脏回心血量会快速降低,导致患者的心脏输出量下降,影响体循环的血流量,使肺循环的阻力加快、增加右心室的负荷,最终引发功能性障碍的出现[5]。由于患者的血流与通气的比例出现失衡的情况,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威胁较大。急性肺栓塞的死亡率较高,有研究表明,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结局影响较大[6]。目前常应用链激酶与阿替普酶这两种溶栓药物进行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7]。链激酶是一种细菌产物,它能够使纤维蛋白溶酶原的酶被激活,使患者机体中血液循环的纤维蛋白及凝血因子等受到降解,从而缓解患者的溶栓,但该种药物具有较高的出血危险性,因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阿替普酶是一种溶栓药物,属于第二代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一种,能通过纤维蛋白与赖氨酸残基相结合,将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8]。阿替普酶是人体本身就存在的物质,不具有抗原性,且具有较短的半衰期,药效发挥迅速,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血栓,与链激酶比较,阿替普酶对纤维蛋白的特异性更高,溶栓作用更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肺动脉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动脉收缩压及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治疗疗效比对照组好(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中,应用阿替普酶与链激酶治疗,患者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阿替普酶的临床疗效更佳,且造成的不良反应更低,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中,可优先考虑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氧分压阿替普肺栓塞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阿替普酶体外溶凝效果评价
致死性肺栓塞的防治需要从源头抓起——精准预防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