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2020-06-09寇玉相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8期
关键词:四肢经皮微创

寇玉相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0 引言

近年来四肢骨折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常见诱发因素如高空坠伤、交通事故伤以及暴力撞击等[1],在骨科相对较为常见,患者会存在有严重的自觉疼痛感、肢体功能障碍,降低了生活质量,影响身体健康[2]。内固定手术是对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微创理念在外科的推广[3],近年来对四肢骨折患者也提倡采取微创方案治疗,本院应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手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 年至2018 年收治确认为四肢骨折的患者为本研究分析对象来源,有52 例,均符合研究选择标准,数字编序后对其进行随机均等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6 例。其中男性31 例,女性21 例;年龄20~61 岁,平均(36.15±3.14)岁;患者骨折部位包括如下:4 例为股骨、27 例为胫骨、21 例为肱骨。为确保组间基线数据并不会影响后续研究所得数据的公正性,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检验所得数据提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完成麻醉后对相关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对骨折位置做好清理工作,选择股骨、肱骨、胫骨等骨折位置做一长度约为13 cm 的切口,逐层分离切口下软组织,使得骨折位置能够全面得到暴露,在C 型臂X 线辅助下对患者进行骨折复位措施,并确认关节是否保持在稳定状态,无异常后将引流管置入,逐层进行切口缝合[4]。

经皮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麻醉处理完成后对患者进行牵引床间接复位干预,借助C 型臂X 线辅助在股外侧做一长度在3~5 cm 的纵形切口,确认骨折区域得到清晰显示,然后剥离肱骨外的骨膜还有肢骨,对股骨、胫骨还有肱骨存在的血块做全面处理,然后用克氏针固定,检查骨折复位是否令人满意,无异常后经肌肉下骨膜外,延伸到隧道骨折的位置,在股骨干远端将锁定加压钢板插入并在近端使用克氏针固定,检查骨折复位线是否存在异常,不做引流管置入处理,皮内缝合,手术结束[5]。

1.3 疗效标准

手术完成后患者的患肢生理功能并无异常,骨折相关症状消失,对于生活不造成影响,判定为优;治疗后患者相关生理功能得到改善,骨折症状得到缓解,不能做负担过重的工作,判定为良;治疗后患者无论生理功能或者骨折状态均无缓解甚至病情出现恶化,判定为差[6-8]。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实验所需要应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 20.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内固定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情评估优良率为9 6.1 5%(2 5/2 6),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情评估优良率8 4.6 2%(2 2/2 6),组间差异分析后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 <0.0 5),详情请见表1。

2.2 安全性

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例数1 例(3.8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5 例(19.23%),组间差异分析提示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4,P<0.05)。

2.3 手术指标

记录两种内固定治疗方式的各项临床数据,观察组相关指标记录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分析后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2。

表2 两种内固定手术下四肢骨折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数据比较

表2 两种内固定手术下四肢骨折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数据比较

组别 手(术cm切)口手时术间所(用m平i n均)出术血中量平(均mL)时住间院(平周均)伤时口间愈(合d)对照组(n=26)13.21±3.65 88.83±10.93 147.12±13.25 17.15±2.36 13.13±3.05观察组(n=26)4.11±0.92 46.52±9.31 58.25±7.46 14.81±1.93 7.21±0.87 t 12.515 11.691 13.365 12.846 12.31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四肢骨折常见于中青年人群体,以往主要采取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对机体创伤程度较大[9],术中软组织剥离手段会影响骨折血供,延长术后康复所需时间,增加患者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10]。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在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整体手术指标等均有显著优越性,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已经得到了验证[11-13],优势在于切口小、操作步骤不复杂、术中出血量可得到控制以及预后质量突出等[14]。该手术方式通过在深筋膜层、骨膜两者之间通过软组织隧道的建立来防止影响血供功能,也通过两者之间存在的张力进行闭合、复位效果,降低骨折生物环境的影响程度[15]。

综上所述,微创治疗已经是外科的必然发展趋势,骨科手术治疗也是如此,经皮微创内固定对四肢骨折患者治疗后病情优良程度令人满意,安全性高,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损害,有利于术后康复及舒适体验,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猜你喜欢

四肢经皮微创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跟踪导练(四)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跟踪导练(四)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跟踪导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