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06-09王海燕
王海燕
(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医院 护理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不断提升,造成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人数显著增加,因精神疾病具有多发性与复杂性的特征,因此需要加强护理工作的专业性与护理质量[1]。精神科与其他科室相比较而言具有显著的护理工作特征,例如风险性以及风险难预测性等。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及业务能力偏低等,均会造成护理风险的增加,从而导致风险事件增多,对患者治疗安全性产生了威胁[2]。因此临床护理中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评价并处理潜在风险因素,最大程度地进行风险防范,从而确保护理安全[3]。本研究中选取我院接诊的精神科患者118例,在护理工作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风险管理与常规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接诊的精神科患者118例,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人数分别为30例、29例,年龄最小为48岁,最大为82岁,平均(60.55±2.31)岁;实验组中男性与女性人数分别为31例、28例,年龄最小为47岁,最大为83岁,平均(61.15±2.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实施常规管理手段,实验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规范流程。精神科需要结合工作情况制定有效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要加强对医护配合的重视,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与风险知识以及操作的培训与学习活动,建立风险控制小组,总结经验。在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的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详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证据意识,客观、准确、真实地记录护理工作细节,同时要尊重患者隐私,在治疗前需要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等[4]。
第二,阻断风险因素。封闭病区的药柜内分类放置相关药品,并且由专人进行保管,定期清点药品。如需要进行约束保护的患者,做好约束保护前、保护过程中及保护后的各项护理措施,并做好保护约束记录与床边交接班工作。除此之外,需要做好危险品的管理工作,例如充分掌握体温计的放置地点与固定数目,如果遗失则需要立即追查[5]。严格检查患者的病床、病室桌椅以及门窗等,避免出现损坏而发生意外,故需加强巡视。做好患者病情评估变化,及时给予干预。需要明确患者家属的探视时间,不能携带危险物品。严密关注患者就餐过程中是否出现噎食的情况,患者洗澡时要有工作人员或家属陪伴,防止发生烫伤、滑倒等意外情况[6]。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将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与不满意,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0~89分为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度+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护理管理后出走、噎食、攻击护理人员、烫伤及坠床、自伤及伤害他人、冲动毁物等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35.59%(21/59)和(71.68±4.68)分,实验组患者在护理管理后出走、噎食、攻击护理人员、烫伤及坠床、自伤及伤害他人、冲动毁物等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5.08%(3/59)和(92.93±3.93)分,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79.66%),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因为精神科患者与其他科室患者相比较而言具有特殊性,伤人、自伤以及自杀等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并且在临床治疗中不具有较高的配合度。因该疾病的特殊性造成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若护理人员不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不仅无法提升护理质量,还会降低护理安全性[7]。因此为了减少护理人员以及患者造成的风险事件,必须要加强风险防控力度,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显著提升。风险管理需要总结精神科工作经验与患者特征,评估入院风险,重视用药护理与病房安全管理,强化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规范护理行为,加强自身安全管理,识别潜在风险,从而减少护理差错及护理缺陷,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显著提升[8]。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手段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减少护理中的风险事件,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的提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