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20-06-09崔小村
崔小村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人民医院,河北 保定)
0 引言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于服务方面的需求发生了巨大改变[1]。以往陈旧的传统护理措施已经无法满足,患者针对护理工作深度以及广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大部分患者经过传统护理干预,效果并不明显[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入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将护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个人工作积极性进行调动,从而提升临床整体护理质量,优化护理环境[3]。本研究在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接诊患者挑选其中500例进行研究,探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入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患者处于完全知情状态下并签署相关协议后自愿参与,随后在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挑选其中500例患者和30名医护人员进行研究,500例患者中男性228例,女性27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8岁,平均(28.8±4.8)岁。其中100例为内分泌系统疾病、180例消化系统疾病、200例呼吸系统疾病以及20例心血管疾病。30名医护人员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3名护师以及14名护士。对以上500例患者和30名医护人员相关基线资料加以比对,结果显示组间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施前对患者行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采取严格的院内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同时根据医院的统一安排进行外出进修等常规管理措施。在传统护理管理措施的基础上,针对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1.2.1 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针对自身位置与岗位职责进行充分认识,树立正确的临床护理理念,并由工作人员、患者等多方面、多维度进行全面思考的方式,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理念贯彻于整个护理过程中。而作为管理者,应当起到表率作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与知识面,积极参与到与患者的沟通与日常护理中,对人性化护理理念进行全面贯彻。
1.2.2 缔造和谐的院内环境
①改善工作环境: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对医院环境进行优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减少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②参与式管理:在日常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对医护人员的意见及建议进行聆听,使全体医护人员都能参与到管理制度的发展建设中,充分发扬医护人员的智慧,加强团体凝聚力。③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对能力不足的医护人员需要加以指正与帮助,并针对其能力欠缺部分进行纠正,同时需要对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对心理压力较大的工作人员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确保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1.2.3 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
奖惩制度是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奖惩制度能有效地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行激发,促进工作人员相互之间的配合。与此同时,科学的奖惩制度能有效消除工作人员的消极态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继而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采用自制护理质量评测量表对于实施个性化护理管理前后分数变化情况进行比对,具体内容包括护理责任心、护患交流能力、文案书写、应变能力以及操作熟练度。每项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视为护理质量越好。
护理人员满意度:根据自制问卷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护理纠纷、工作环境、知识技能以及人际关系;患者满意度: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分析实施个性化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变化情况
如表1所示,与实施个性化护理管理前相对比,实施后护理责任心、护患交流能力、文案书写、应变能力以及操作熟练度等评分显著偏高,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分析实施个性化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变化情况(, 分)
表1 分析实施个性化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变化情况(, 分)
时间 护理责任心 护患交流能力 文案书写 应变能力 操作熟练度实施前 80.8±1.9 81.5±2.7 81.4±2.678.4±2.7 79.4±3.3实施后 95.7±1.5 95.4±1.9 93.2±1.790.3±1.3 92.6±1.4 t 33.713 23.060 20.806 21.751 20.169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分析实施个性化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与患者满意度
如表2所示,与实施个性化护理管理前相对比,实施后护理人员护理纠纷、工作环境、知识技能以及人际关系等满意度显著偏高,同时患者对于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偏高,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分析实施个性化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与患者满意度[n(%),]
表2 分析实施个性化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与患者满意度[n(%),]
时间 人际关系 工作环境 知识技能 护理纠纷 患者满意度实施前 14(46.67) 8(26.67) 10(33.33)11(36.67) 7.87±0.78实施后 28(93.33) 20(66.67) 26(86.67)25(83.33) 9.86±0.12 χ2/t 15.556 9.643 17.778 13.611 43.826 P 0.000 0.002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促使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产生了巨大改变,因此,临床的整体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近年来,医学模式更注重的是在患者处于康复阶段的心理关怀以及精神关怀,通过实施人性化的护理管理措施,将人文精神关怀彻底体现出来[4-5]。其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做到善于、有效、合理化以及高效用人,引导护理人员能够将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的护理服务充分发挥出来,使人力资源的效益达到最大化[6]。而对于基层医院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不仅能缓解护理工作人员的每日工作量负担,同时还能为其营造一个愉悦且舒适的环境,以此来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水平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还能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效果的整体满意度,避免发生护患纠纷事件,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7]。
护理工作必定会出现不足之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平和的语气,禁止在公共场合进行批评指正。同时,要让护理人员能够感受到上层的关怀与关爱,适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从而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还可制定一些相应的奖惩制度。针对患者,则需要让患者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消除患者不适感,让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心理和生理方面均感到无比舒适[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实施个性化护理管理前相对比,实施后护理责任心、护患交流能力、文案书写、应变能力以及操作熟练度等评分显著偏高(P<0.05);与实施个性化护理管理前相对比,实施后护理人员护理纠纷、工作环境、知识技能以及人际关系等满意度显著偏高,同时患者对于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偏高,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通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入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不仅能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个人修养,同时还能提高个人主人翁意识以及专业技能水平。促使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事件概率的发生,从而营造一个温情且美好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