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经历这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访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名誉会长 王树田
2020-06-09袁春妹
本刊记者 袁春妹
“不曾想,我在纺织机械行业一干就是一辈子。”
“我觉得自己十分幸运,能够亲身经历、参与纺织机械行业这数十年天翻地覆变化的全过程。”
王树田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王树田就被分配到了纺织工业部,也是从那时起,他就注定要与纺织机械行业结下这不解之缘。
被推进了纺机圈
初到纺织部,王树田被分配到了机械局计划处,期间做过行业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和综合计划等工作。1988年政企分开,中国纺织机械工业总公司作为企业独立经营后,他被安排在纺织工业部技术装备司继续做行业的计划、规划工作。1993年,国家开始体制改革,纺织工业部撤销,成立了中国纺织工业总会,王树田又被安排在总会技术装备部计划规划处工作。“当时技术装备司的几位领导非常明智,将已经成立两年多的纺机协会安排在技术装备部一起合署办公,为后来的顺利过渡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王树田回忆道。
1998年,国家撤销了中国纺织工业总会,成立国家纺织工业局,同时扩大各个行业组织并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工作。就在那时,他被告知要调到纺机协会工作。“组织上安排我去纺机协会当秘书长,当时我真的不愿意,不喜欢。在许多同事和领导的劝说下,我才勉强答应。”在他看来,这就是缘分,自己在纺织行业里兜兜转转的各种工作经历,最终仍旧扎根在了纺机协会,但此后所经历的却让他万分感恩自己当年没有放手。
“虽然当时协会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都很差,几乎没有什么基础和业务资源,就连协会怎样开展工作也不知道,更可怕的是没有经济基础。当时就是凭借着协会上下的齐心协力、风雨同舟、群策群力、荣辱与共的精神,通过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一点点地把纺织机械行业的工作开展起来,把纺机协会自身建设做了起来。”王树田说,如今回想起当年那段“创业”的日子,仍能感受到曾经历的那些酸甜苦辣。
30 年可圈可点
“纺织机械行业过去的30年,是不平凡的30年!”
作为一个跟随行业紧密同行了数十年的人,王树田一直置身其中感受纺机业的发展和变化。“纺织机械行业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都经历了从弱小、落后到强大、昌盛的伟大变革。纺织机械行业30年的发展,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有很多。从行业、企业、企业家、科研院所,到机制体制创新、生产销售服务模式变化,以及产品研发、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等,拿出任何一点,都有着表达不完的深刻内容和观点。”王树田说。
在他看来,纺织机械行业过去的30年有几点特别重要的发展态势:
首先,纺织和纺织机械行业已经基本告别了简单重复同质化发展阶段,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其次,科技创新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一是,产品的研发由原来的纺机企业单一开发向着产业上下游企业合作开发、纺机企业与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以及纺机产品产业链相关企业协同开发等方式发展。二是,纺机产品个性化定制和服务不断深入,并在保持持续发展。三是,纺织机械生产制造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此后仍会进一步提升,生产制造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和绿色化将主导发展趋势。
第三,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阶段。
第四,企业家及其管理团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不断提升,直接体现行业水平。
同心求进强变革
“我最初被分配到纺织工业部时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国家管理经济的模式还完全是计划经济模式。很多物资紧张,配给制是最大的特点。和我们最直接相关的就是‘布票’了。那时,我们国家的纺织工业全力生产都还无法解决全国人民的穿衣问题。同样,当时的纺织机械行业也非常弱小、落后、品种单一,纺机行业的全年生产规模也只有50亿元人民币左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纺织工业和纺织机械行业都很快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可谓一日千里。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纺织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当之无愧的纺织大国,纺织强国建设也很快实现。中国的纺织机械行业也已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多、行销全球国家和地区最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仍在持续提升。”王树田说。
王树田感慨几十年间中国纺织、纺机业的重大变化,这是一代代勤劳的纺织人、纺机人用双手、用汗水、用智慧换来的。30年来,中国纺织机械协会诞生在产业发展重要时刻,并通过持续的提升,在信息、市场、科技等方面切实服务行业企业的需要,推动行业更加高效、高质、健康的发展。未来,无论行业、企业还是协会本身,都将迎来更多新的挑战,希望行业能够同心求进,共同推动中国纺机业的强国建设,树立起中国纺机业自身的特质和影响力。
三十年,芳华未减!迎未来,仍需砥砺前行!
“在中国纺织机械协会迎来30周年之际,我们要特别感谢那些在协会发展过程中,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的老领导、老专家、老同仁和纺机行业企业的众多精英们,没有你们的付出,中国纺机协会不会有今天的成绩。谢谢你们!”王树田由衷说道。
【30年,我们有话说】
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会长 董春兴: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领先水平是衡量一个产业整体水平的标尺,从这个角度去判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纺织业稳居世界领先水平是与纺织机械制造业的飞跃发展分不开的。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纺织行业从单一的简单加工到仿制复制再到创造智造,无一不是依靠装备制造水平的飞速发展作为基础的。因此可以说纺织机械行业的进步是整个纺织行业发展的缩影和具体体现。作为从业者,我们都参与到了这一进程之中,为纺织机械制造业的飞跃感到自豪和骄傲。
麻纺行业属于纺织行业中的一个细分的门类,与其他行业相比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在亚麻、苎麻、大麻的纺织加工上都已经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产业。但是在生产装备的现代化进程中,与棉纺织、化纤等行业的先进程度相比,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备水平的提高才能真正推动加工业整体水平的发展。
多年来,麻纺织行业一直得到了纺织机械行业企业及协会同仁的关心和支持,很多先进的棉纺织技术装备都已经移植到麻纺织生产中。同时像金鹰集团这样的企业即是麻纺行业的骨干企业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亚麻、黄麻纺纱设备的研发制造企业,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我们也期冀着纺机行业的同仁们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麻纺织行业的发展,推动麻纺织产业全面实现向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模式的跨越。
董春兴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高级顾问 祝宪民: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成立三十年,值得庆贺!三十年的光景,值得回忆!
第二,商务英语专业仍然属于应用语言类的分支,因此,该专业依旧具备语言学所具有的教学本质和特点,与语言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受到语言学的制约,并且商务英语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会体现出语言学的性质特点。
协会发展的三十年是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长的三十年。在各届领导、会员及秘书处的努力下,协会已经起到了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成为了行业企业的代言人,也真正成为了企业的“娘家”。
三十年来,协会的科技、市场与信息三大服务平台建设得到完善。科技服务平台拥有了国家级的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广泛征求会员单位的意见,将行业的发展需求体现到了政府的规划、计划当中,政府的规划、计划又为广大的会员单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国家先后将纺织机械列入国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十六个关键领域、“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和“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之中;市场服务平台通过展会向国内外展示先进的纺织加工技术。目前,“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已成为全球纺织机械制造企业与纺织业界专业人士的一个相互交流、共同进取的平台。
在三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协会充分发挥各分会和秘书处各产业部的作用,进一步将服务细化到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加强产业上下游的沟通与合作,新工艺新技术的宣传与推广,行业自律与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协会工作得到了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普遍认可。近年来,国产纺织机械在国内市场的占比已达80%左右,出口金额已经超过进口,国际纺织机械的出口贸易量我国位居前二位。
协会领导一代代更迭,新生力量不断的加强。相信协会会越办越好,行业会越做越强。对企业、行业和国家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祝宪民
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效慧: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成立三十年以来,在纺织工业发展大潮中,为发展民族工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三十年来,协会为企业服务做了大量工作,带领全行业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国家重大纺机技改专项项目,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主动沟通,积极制定行业规划与技术标准,推动行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协会积极创造条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努力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与国外纺机制造商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使中国纺机不断走向国际舞台。
新形势下,协会积极按照国家的部署,协助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工作的推进,进一步深化智能制造的推广应用,提高纺织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水平,推动行业由纺机大国向纺机强国迈进!
杨效慧
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安浩杰:
纺机协会是纺机业同行的良师益友,是获取前沿信息的通道,也是企业交流展示的平台,为企业的科技研发、经营战略制定等提供了重要支持!
作为国机集团下属专业从事非织造领域研究的单位,宏大研究院积极参与行业事务,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驱动,致力于提升中国非织造布成套装备技术水平。作为纺机协会理事单位,宏大研究院装备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逐步进入了产品专业化、装备智能化的健康发展模式。
宏大研究院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纺机协会长期以来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我们愿与协会携手并肩、共同成长!
三十而立,祝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生日快乐!
安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