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研究
2020-06-09卢中健张杰峰沈田辉卞康亚朱展飞车晋英周国妹
卢中健 张杰峰 沈田辉 卞康亚 朱展飞 陈 华 车晋英 周国妹
(1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西团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224162;2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727200;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植物保护站 224100)
小麦赤霉病是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2],且已对多菌灵等常用药剂产生了一定的抗性[3-7]。为探寻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新型药剂,笔者于2019年进行了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效试验[8-11]。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大丰区西团镇西团村一农户小麦田内进行,供试田块土壤肥力中等偏上。供试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采用机条播播种,小麦长势均衡。供试药剂为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40%多菌灵WP(镇江建苏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每667 m2施用量):(1)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40 g,(2)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50 g,(3)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60 g,(4)40%多菌灵WP 100 g,(5)清水对照(CK)。每处理重复4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小区面积为178 m2。
1.3 试验方法
于小麦扬花达10%时(4月28日),进行第1次施药,5月4日进行第2次施药,均采用台州市路桥禾丰喷雾器厂生产的3WBD-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施药,工作压力为0.15~0.40 MPa,锥形喷头,每667 m2兑水30 L,叶面喷雾。
施药当天,多云转阴,有零星小雨,微风,施药期间未降雨。试验期间未进行其它病虫害防治,也无干扰本试验结果的因素。
1.4 调查内容
施药后,不定期观察小麦生长情况,调查试验药剂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
在田间病情稳定后,于6月2日观察、调查小麦发病情况,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穗,记录发病穗数和病穗级别,并计算各小区的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计算公式: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4)]×100,保穗效果(%)=[(对照区病穗率-处理区病穗率)÷对照区病穗率]×100,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指-处理区病指)÷对照区病指]×100。
病穗分级:1级,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1/4以下;2级,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1/4~1/2;3级,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1/2~3/4以下;4级,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3/4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施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三个处理的保穗效果均极显著高于施用40%多菌灵WP的处理,保穗效果为72.20%~81.44%;每667 m2施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50 g、60 g的病指防效高于每667 m2用40%多菌灵WP 100 g处理,病指防效分别为78.80%、83.80%。
表1 不同处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比较
2.2 对小麦的安全性
经施药后不定期观察,发现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各处理区小麦均未发现有药害现象,表明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40~60 g,对小麦生长、扬花、灌浆和结实均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较好;每667 m2施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60 g 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保穗效果和病指防效分别为81.44%和83.80%,极显著高于每667 m2施用40%多菌灵WP 100 g的保穗效果和病指防效。经综合考虑,建议在小麦生产上每667 m2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50 g防治小麦赤霉病,连续施用2次(用药间隔期5~7 d),也可与其它药剂交替使用,以减少农药环境污染与危害[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