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素养提升的“互联网+预习”设计思路
2020-06-08曾庆林
曾庆林
【摘 要】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不断深入融合,作为学生学习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预习,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预习”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克服了传统预习活动的弊端,充分体现了在学习中提升学生“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核心素养的宗旨。围绕这一宗旨,笔者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从“组织预习活动,目标先行”“设计预习内容,多元融合”两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总结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提升;互联网;预习;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5-0055-02
The Design Idea of "Internet plus preview"Directed at Improving Literacy
(Dongmen Primary School of Dayu County, Ganzhou City,Jiangxi Province,China) ZENG Qinglin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n-depth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education, a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preview, profound changes have also taken place. "Internet + preview", with the suppor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the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platforms, overcomes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preview activities, and fully embodies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students' "scientific spirit" and "learning to learn" in their studies. Focusing on this purpose, the author takes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as an example, and expounds the design ideas summarized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organizing pre-learning activities, goals first", "designing pre-learning content, and diversified integration".
【Keywords】Core literacy; Promotion; Internet; Preview; Design ideas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而言更是尤为重要。然而,据调查发现,传统的小学数学预习活动由于形式过于单一、过程缺乏互动、效果不能及时反馈等不利因素,极大地制约着教师对学情的了解。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预习也迎来了技术革新的春天——“互联网+预习”应运而生。“互联网+预习”这种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进行的支持查阅资料、交流互动、即时反馈的预习活动,可以摒弃传统预习活动的弊端,让预习真正发挥实效。
一、组织预习活动,目标先行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前预习活动的组织正是落实学生学习主体性,实现“以学定教”的有效方法。组织预习活动时,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预习目标,此目标与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尽相同,其表述方式也应适合学生进行自我审视。目标的确定要依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且遵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从而使目标不仅有助于激活学习内部动机,而且便于学生对预习情况进行反思。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课堂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2.通过生活实例、数学史料,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考虑到这是学生初次接触并研究曲线图形,从思维上是一种跨越,需要大量直观操作以丰富其感性认识,从适合学生进行审视反思的角度把课学预习目标确定为:
1.在画图操作中感受圆与直线图形的区别;2.理解“半径”“直径”“圆心”的含义;3.在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圆的数学文化知识。
二、设计预习内容,多元融合
对预习内容的设计,是组织预习活动的重要部分,内容的广度、深度、梯度直接影响预习的效果。相对于传统预习活动,“互联网+预习”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预习内容的多元融合、生动活泼,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自主学习教材内容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首要客体,对相关教材内容的自主学习当然是学生预习过程的主体部分。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时,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鼓励学生学习时要独立思考,不懂的内容要做好记号,遇到问题要多想办法,帮助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督促其养成上课前坚持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乐学善学”等核心素养。
(二)查阅相关课程资料
查阅相关课程资料是对教材内容学习的适当补充或延伸。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资源丰富、包罗万象,为每个人都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对小学生而言,上网是一把“双刃剑”,教师要加强网络学习指导,提高学生自觉、有效地获取网络资源的能力,培养信息意识。比如:教師可以从指定网络学习平台的资源中心作为查阅资料的平台入手,先帮助学生学会获取、鉴别资源的方法,养成自觉自律上网的习惯后,再逐步放手;在查阅资料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确定搜索的关键词,以提高查阅资料的成功率,增强信息化学习能力。在预习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内容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查阅了解刘徽及其割圆术等相关资料,对学生学习无疑是有益的拓展。
(三)参加数学实践活动
这里的数学实践活动是指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围绕特定的数学知识而进行的调查、访问、制作等实践活动。学生参加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预习六年级下册《折扣》内容时可以设计“你在哪儿见到过打折?在生活中找一找,并了解其中折扣的含义”等数学实践活动,指引学生到大街上、到商场中进行调查、访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深刻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四)认真完成预习作业
自主学习后完成适当的预习作业是预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既要进行基础训练,又要富有挑战性,作业的难易梯度要适当,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释放潜能的练习中体会学习的快乐,获得探究成功的满足。例如:在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的课前预习中,学生完成了前面三个预习内容,经历了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等活动之后,可以设计以下预习作业:
1.这是一个长6cm,宽4cm,高5cm的长方体。(1)这个长方体上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2)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长是6cm,宽是5cm?请你把它们涂上绿色。
2.把这个长方体削成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正方体后面的面积是多少?通过完成预习作业既能检验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理解情况,又可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而且有助于教師把握学情。在“互联网+预习”这种互联网和预习的深度融合模式下,学生完成预习后,直接在信息化平台提交预习成果并进行交流互动。“互联网+预习”活动的组织不仅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更加需要家校合力,因而对教师来说是网络信息时代教学组织能力的一大挑战。相信随着互联互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平台将日臻完善,互联网与预习的融合定会深入人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必将为教育的腾飞贡献一份力量。
注: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学科带头人专项一般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研究”(课题编号:18ZXYB04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薛志梅.指向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预习方法[J].新课程(教研版),2017(08).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