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体现
2020-06-08王静
摘 要:数学素养是通过学习数学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在认数、计算以及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它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本文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体现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才能感觉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学的难点就是学生对人民币的价值理解以及人民币各种面值之间的换算。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在我冥思苦想时,突然想到孩子們课间有个喜欢做的游戏“换钱”。白白的小纸片上写着“1元、2元、3元……”,老师来上课时才匆匆收起,看得出他们有多喜爱这个游戏。对呀,孩子们这么喜欢的游戏,把它放到课堂上。于是上这节课时让学生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学具,为学生设置一个购物的情境。以学生自己手中的文具作为商品,老师给“商品”贴上价格标签,6人一组合作。组长做售货员,组员当顾客,老师提好要求,指导学生购物。顾客要算好自己花的钱,售货员要算好找的钱。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购物,最后各组交流,买的什么,怎样付钱的。这节课孩子们的兴致特别高,
二、积极营造开放性课堂
开放性课堂是把课堂知识拓展到生活,把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最大限度的开放化,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下,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方向》的教学中,课堂上我曾安排这样几个活动:①用四肢比划八个方向,掌握地图上的方向。②在教室里找不同方位的同学,了解生活中的方向。③绘制学校平面图,要求标注上不同的方位,让书本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第三个活动中学生在课堂外观察,然后课堂上凭记忆绘制平面图,再回到课堂外交流验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汇报,交流自己所绘制平面图的实际情况,以此实现了课堂知识与课外生活的有机结合。这样自由开放的课堂,不仅学生感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营造宽松和谐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教学中尽最大可能给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质疑环境,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挥想象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年月日》时,为了讲解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我让学生准备了从2006年至2013年连续8年的年历,让同学们观察每一年同一个月份的天数。孩子们很快发现了2月份的不同,每4年2月有一次是29天,其余年份2月有28天。师总结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孩子们了解了因为2月份天数的不同,才有了平年和闰年之分。接着又学习了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我适时提出一个问题:每4年里一定有一个闰年,对不对?大多数孩子回答“对”。我们研究了8个连续的年份,确实是这样的,往前往后4年4年的推算了几个,都是成立的。我微笑了一下没回答,几个头脑快的孩子觉得这个问题没这么简单。我给了学生时间,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有孩子想到了一个整百年份:1900年,除以4没余数,但不是闰年,因为除以400有余数,但它前面第四年1896年和它后面第四年1904年都是闰年,那这两个连续的闰年竟隔了8年。在这几个孩子的引领下,大家都明白了:每4年里一定有一个闰年是不对的。教师及时鼓励并总结,孩子们学习显得潜力无限。
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是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这种数学模型来解答现实问题。例如我在讲解《归一问题》时,出示情境图,找所给信息:“小强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小丽想买9千克南瓜。”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顺利提出问题:“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老师提出:你能将这些信息和问题进行整理吗?比一比谁整理得既简单又清楚。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出现了画图、列表、摘录等整理信息的方法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如果让你再选择,你选择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通过提问让学生自觉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并在不经意间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初步感受到列表和摘录整理信息的优越性,为解决“归一问题”做好建模准备。在接下来的环节,学生对着整理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初步体会到列表或摘录整理信息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接着两个巩固练习,为初步建模做好第一步。通过列式解答已有了“归一问题”的算式模型,然后用数学语言讲隐含“归一问题”的故事,这种语言模型又加深了学生对归一问题的模型建构。最后借助课件展示,进一步引导学生回顾解决系列问题的过程:“这么多不同的事情,不同的问题。共同的地方是什么?”让学生自觉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先求1份再求几份,“归一问题”建模过程完成。这节课的建模环节让学生体会了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建模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教育界,2017.6.
[2]杨新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教与学,2018.9.
作者简介:
王静(1972.05-),女,汉族,山东省德州市人,大专学历,成人本科在读,山东省平原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