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9循环等于1

2020-06-08李秀敏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1期
关键词:转化运算分数

李秀敏

摘 要:中学教材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化,导致了等式的出现。而学生认为等式两边的数,个位数字1>0,所以。为解决中学生现阶段对于该等式的疑惑,本文从除法、等式的性质、等比数列前项和等中学角度,解释了这个等式,并说明以上初等理解并不严格。接着本文从高等数学的角度给出了等式的两种证明方法,第一种为实数的构造,第二种为Dedekind分割,从根本上证明了等式成立的事实。本文启发中学生从教材出发探究真理,感受数学的严谨美。

关键词:分数 无限循环小数 转化 运算

一、问题的来源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对小学的正整数、正分数、0进行了扩充,加入了负数,形成了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对于小数,小学已经接过“一般的”小数可以转化为分数,分数也可以化为小数。

有了有理数的知识我们更知道:分数和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像这种可以转化为有限小数的,很显然可以在分数和小数之间建立等價关系;而对于像和无限循环小数对应的分数,如何转化建立之间的等价关系呢?直到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该问题才得以明确提出和解决。人教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92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验与探究”,以循环位数从一 位,二位,三位...依次变大,探究了分数和无限小数之间的相互转化,从方程的角度,利用解方程给出了以上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教材先以循环单位是一位的为例,将其转换为分数。具体过程为:设,由,所以,解方程,得.根据等式的传递性,接着教材给出“想一想”以巩固学生对一位单位循环的小数转化为分数的过程和结论。具体如下所述:“想一想:如何把像,,...,这样的无限小数化为分数形式?”由上面的证明,以上想一想的问题不难得出结论,即,,...,,且有 ?对于这个结论,中学生是几乎不能接受的,他们认为显然是小于1的,因为和1两个数比较大小,个位数字上的数字显然是1大,但事实是两个不同的数数值是相等的,学生的比较方法是错误的,错误产生于在无限循环小数比较大小,已经不能用有限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

二、相等关系的接受和初步理解

下面从几个角度感受这个相等关系:

1.除法

小学阶段学习了整数的除法,,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除以1,若先商0而不是商1,商的结果就是。,由等式的传递性。这里会存在,余数不能大于等于除数的疑惑,但注意,这里的除法并没有余数,而是要一直进行下去,这样结果也才是。

2.等式的性质

初中阶段,大家对于是接受的,观察这个等式,根据等式的性质,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3,等式变为。到这里,学生基本可以接受这个相等关系,但这并不是严格的数学证明。因为其中有两个要考虑单被忽略的问题:

其一,当数从有限位扩大为无限位的时候,等式的性质是否依然是成立的?

其二,和是等价的两个等式,并不能以其一作为另一的证明条件。

3.等比数列

对于2,3直接应用四则运算法则是不严谨的,可参考《陶哲轩实分析》附录B。若要利用等式的性质证明,必须以皮亚诺公理(Peano)为前提,以下附皮亚诺公理[1]。

皮亚诺公理:

①1是自然数;

②每一个确定的自然数,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数,也是自然数(一个数的后继数就是紧接在这个数后面的数;

③如果都是自然数的后继数,那么;

④1不是任何自然数的后继数;

⑤任意关于自然数的命题,如果证明了它对自然数1是对的,又假定它对自然数n为真时,可以证明它对也真,那么,命题对所有自然数都真。

推论:当含1和中的每个后继者时,含有全部自然数。

由定理可知:实数的四则运算是有理数上四则运算的推广,并且实数集是全序集。

2.Dedekind分割

设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和  满足:为全体有理数,且对任意 和 ,都有。则称和  构成有理数集的一个 Dedekind 分割,简称分割,记为 。

实数集是完备的,即实数集中没有"空隙",数轴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用某个实数唯一精确表示。实数集的完备性的证明可参考《知乎》申力立关于“怎么证明?”的回答。

实数:由全体有理数,以及有理数的分割所确定的无理数,统称实数。

五、总结

无限循环小数定义在实数范围内,而这个定义在初等数学阶段尚没有给出完整的证明。导致直接应用实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证明,显得不够严谨。而无限循环小数属于实数,本质上要从实数的构造论起,本文从接受和初步理解、严格证明、到本质证明,全面论述了该等式成立的原因。

数学学习就是在不断地追问过程中,把前提到结论的推理过程说清楚,中间我们可能会用到一系列定理、引理。而最终都会追溯到一些公认的基础事实上,这些事实既是公理。理解数学需要不断追问,过程中更能体会探索真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皮亚诺,用一种新方法陈述的算术原理,[M]1891,32-48

[2] HB Griffiths,PJ Hilton,A Interpretation H.B.Griffith P.J.Hilton,Springer-VerlagS,[M]1970,7(5):459–463

[3] 陶哲轩,陶哲轩实分析 人民邮电出版社,[M],2008

猜你喜欢

转化运算分数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