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信息化教学探索
2020-06-08赵倡
赵倡
【摘 要】依法治国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部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是新一轮教学改革下的重点。2014年新教改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有待提高,而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法治课程;信息化教学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我国新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模式的改變,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有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信息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积极去学习,法治教学涉及到很多法律的知识点,枯燥的理论知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态,而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信息化教学注意的问题
(一)不能摒弃传统教学方式
虽然信息化技术带来了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手段有着诸多优势,但是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信息化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例如我们在采用PPT技术来展示知识时,PPT的新颖必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一页页的概述、内容、结论、总结等也会翻得很快,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就很难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讲述知识的同时不能忘记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地位,要明确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共存的思想。
(二)内容不能停留于形式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模式几乎是采用声音与图像的有机结合来展现知识点,这样有声有色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有效地带入情境之中,但是在选择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时不能停留于表面形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展开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等教学模式的使用会使得学生流于表面的学习,很容易让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精美,需要将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内容和目标充分展现,详略有当。
(三)关注课程的实际需求
任何的教学都需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的前提下要关注课程的实际需求,以课程内容为选择依据,实现教学手段和资源可以有机整合。虽然新课改理念下提倡信息化教学手段,但是我们也需要学习和借鉴传统教学和课堂的优势和好处。例如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容易走神的现象,教师在选择或者制作PPT课件时就不能将课件做得过于精美和花哨,这样容易让学生走神,并且需要结合传统教学中的问答形式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信息化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的目标
为了实现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信息化教学融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学需要明确学生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重视知识的传播,还要培养学生道德的素养、法治的意识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等重要的社会理念。例如在学习“自觉磨砺坚强意志”这一部分内容时,不能将视线停留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坚强意志、世界观、人生观等有没有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
(二)提高教学素养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讲述初中道德培养的内容时,教学需要提高起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影响到学生的三观素养。例如在学习“劳动是美德”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一起来清洁班级,教师也要亲自动手参与其中,以身作则来阐述劳动美德的真实含义。结合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加上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使得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游刃有余。
(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必然会产生很多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讲授法、讨论法之外还可以分小组合作讨论、情境演示、模拟法庭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来辅助开展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信息技术成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手段,未来的人才必然是全面发展、三观正确的人才,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信息化教学时,需要时刻明确培养人才的目标,以身作则,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杨春霞.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74+161.
[2]徐鹤嘉.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信息化教学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9(31):5~7.
[3]崔雪梅,杨柳青青,钟永江.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1):65~66.
[4]徐晓倩.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154.